巴黎雷歐:法蘭西藝術多面觀察『原創(chuàng)』
巴黎雷歐(Léo Paris)
目次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形象”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教育”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都會”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內涵”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流派”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沙龍”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魅力”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風情”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涂鴉”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家流”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形象”
歐盟的命運一直在變化,讓人們關注和擔憂并在。
英國連年“退歐”。歐盟成員國仍在難民和“經(jīng)濟復蘇吃力”中困擾。
在這樣的局勢下,歐盟委員會去年做出決定,增加對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投入,試驗“以文化藝術產(chǎn)業(yè)”來平衡當下的社會傾斜,啟動了“創(chuàng)意歐洲計劃”。
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成員國增加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預算,為歐洲大陸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提供協(xié)調和建設性的支持。
不得不說,歐盟委員會的“創(chuàng)意歐洲計劃”,對于某些歐洲國家來說,是沉重的負擔,但對另外一些國家來說,卻是重塑國家形象的好機會。
作為歐洲大陸領頭羊之一的法國,政府隨之也出臺新政,鼓勵文化藝術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馬克龍總統(tǒng)提出“以藝術重建對外形象”, 率先通過了文化藝術方面的國家舉措。
記者就此采訪了法國藝術評論家和分析人士雷歐先生。
雷歐先生從馬克龍命令對法國政府資助的藝術家駐留項目進行全面審查談起。
雷歐先生說,負責起草藝術家駐留項目審查報告的,是法蘭西學院的行政理事會主席提里·圖奧(Thierry Tuot)。
馬克龍發(fā)給圖奧一份文件,表明他的政府的主要目標,是讓法國恢復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人才的吸引力。法國政府決定每年投入700萬歐元,為500名外來的藝術家提供居所和工作室。
圖奧的任務,是建立一份“公共和私人藝術家留法情況的報告”,確定當前法國文化藝術政策中的優(yōu)勢和缺點,并起草選擇藝術家的新的國家政策。
必要時,根據(jù)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啟動新一輪的藝術區(qū)建設或改造計劃。
馬克龍的這一舉措,無疑是對當下法國乃至歐洲多元文化格局的一次重新布局,目的是重建法國藝術之都的國際形象。
雷歐先生認為,歐盟委員會和法國政府的相關舉措,對于藝術家和文化藝術產(chǎn)業(yè)而言,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機會,期望大家馭勢而行,卓有收獲。
此外,法國在博物館的建設與改造之上,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其中巴黎最知名的兩家博物館——大皇宮和盧浮宮,投入最巨。
為了即將到來的奧運會,大皇宮博物館開始了改造工程,盧浮宮則在阿布扎比建立了分館。
法國藝術界和知識界,對盧浮宮阿布扎比分館的設立頗有異議,有人認為這是“出賣了法國豐富的藝術遺產(chǎn)”, 但以全球目光來看,向世界正確展示文化藝術,無形中會讓法國成為重要角色。
雷歐先生說,在對待文化藝術的態(tài)度上,馬克龍或許略帶民族主義色彩,不像他的前輩希拉克那樣“開明無私”, 但希望也正在于此。
或許,馬克龍真能為法國打造文化藝術的新名片。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教育”
法蘭西,幾乎自古及今一直是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藝術中心,引領世界文化與藝術的方向。
法國為什么會有持續(xù)不斷的文化藝術創(chuàng)造動力?
記者就此采訪藝術評論家和深孚人望的文化顧問巴黎雷歐先生,得到的回答是,與法國歷來把文化藝術培養(yǎng)視為國民教育基本內容密不可分。
在法國,文化藝術教育也是一個“進行時”的概念。
文化藝術教育是指《教育法典》中規(guī)定的,從兒童時期開始對所有類型人類文化的學習和認識,該教育應覆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過程,但它也是發(fā)展變化的。
最初,文化藝術教育重在課堂,重在教導和接受,后來經(jīng)歷多次人為地和自然地調整,已擴展到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素,甚而成為確保社會公平的重要成分。
法國的藝術教育起源于大革命和第三共和國時期,當時的很多社會活動人士,都具有文化身份,大多是藝術鑒賞家,他們自然重視文化和藝術。
1880 年的法國教育文化部部長魯菲力,就操作了基礎教育改革,融入了繪畫和音樂內容。
1968 年,法國政府舉辦“藝術教育與初等教育”研討會,提出學生參與課外的文化藝術活動。1988 年,法國議會兩院全票通過《藝術教學法》,這是全社會重視藝術教育的反映。
1992 年,法國的學校與文化機構互建“姊妹友好合作”單位,共同支持學生的藝術活動。1999 年,藝術與文化教育成為高中教學的一個正常部分。
2013 年,議會通過《重建共和國學校教育法》,法國文化部和教育部連續(xù)推出了兩個五年計劃,將“藝術教學”拓展為“藝術與文化教育”。2016 年,法國政府頒布《藝術與文化教育憲章》,確立了藝術與文化教育的十大基本原則。
1. 藝術與文化教育應惠及所有人,特別是在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機構中學習的青少年;
2. 藝術與文化教育應與藝術品、藝術家、藝術活動等相結合;
3. 藝術與文化教育既包括關注本國文化,也需要關注其他國家的文化,學習并分享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chǎn),確保豐富性和多樣性;
4. 藝術與文化教育有利于發(fā)展青少年的敏銳性、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精神,培養(yǎng)其公民人格;
5. 藝術與文化教育應考慮到青年的所有時間,包括其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
6. 藝術與文化教育應該讓青年更好地了解世界;
7. 藝術與文化教育應確保公平性,通過藝術與文化教育讓青年與社會接觸;
8. 藝術與文化教育應積極與不同的機構開展合作;
9. 藝術與文化教育的開展需要對參與教育的人員進行培訓;
10. 藝術與文化教育定期進行評估和開展相關研究,確保其針對性,提升質量并鼓勵創(chuàng)新。
在法國,藝術與文化在民眾生活中地位很高,國家的藝術與文化教育政策立足于讓100%的青少年受益,保證所有青少年獲得有質量保證的文化藝術教育。
在法國學校教育體系中,藝術與文化教育是小學和初中的必修課程,高中階段可以選修。
小學階段,學校開設“視覺藝術”“音樂教育”“藝術史”三門課程;初中階段開設“創(chuàng)作和藝術活動”探究課;高中階段開設“藝術”選修課,為感興趣的學生提供音樂、舞蹈、戲劇等課程。
法國的文化政策鼓勵青少年進入博物館和藝術館欣賞藝術品,鼓勵藝術家參與教學,如藝術講習班、藝術家與創(chuàng)作者見面會,鼓勵藝術館開設青少年藝術專區(qū),政府資助各類文藝競賽等,豐富青少年的課外藝術教育活動。
雷歐先生說,藝術教育不僅是特長教育,它是美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文情懷和人文素養(yǎng)的這樣組成部分。
雷歐先生表示,在當前全世界風行“STEAM教育”[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shù)學(Mathematics)]的新的形勢下,作為西方藝術與文化的代表,法國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動手能力,塑造學生的審美情操等方面,是走在前列的。
法國高等藝術院校數(shù)量眾多,種類眾多,有公立私立之分,頒發(fā)國家文憑或學校文憑,同時涵蓋從高中畢業(yè)會考到碩士同級學位。
有40多所公立藝術院校隸屬于法國文化部,但有國家和地方學校之分,分別由國家和社會團體資助。它們通常提供藝術、設計和傳播三大門類的專業(yè),頒發(fā)國家藝術與技術文憑 ( DNAT ) 相當于學士文憑,或頒發(fā)理論與實踐教育文憑。
國家高等造型藝術文憑 ( DNSEP ) 相當于碩士文憑,在歐洲廣泛認可。
學校文憑,譬如高等裝飾藝術學院 ( ENSAD )、國立高等工業(yè)設計學院 ( ENSCI )、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 ENSBA )、還有阿爾勒國立高等攝影學院等,它們頒發(fā)的文憑。由于這些學校聲名顯赫,文憑在專業(yè)領域頗具分量。
隸屬于法國教育部的大學也提供廣泛的藝術教育課程,頒發(fā)從造型藝術到應用藝術專業(yè)的學士學位文憑。
部分國立專業(yè)學院也擁有藝術系,開設造型藝術和藝術科學等專業(yè)。
私立學校和工商會 ( CCI ) 學校,有動畫學院等分院,畢業(yè)生多到動畫工作室就職。
2014 年,經(jīng)合組織(OECD)報告《藝術教育的影響力》指出:藝術教育不僅提升個人修養(yǎng),還可以幫助孩子全面發(fā)展未來所需的綜合能力。
美國的相關調研結論顯示:藝術與文化教育是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最佳方式。
法國的文化藝術教育,不僅多樣化,而且有巨量的藝術教育資源作為強有力的支撐,保障了法國藝術教育的高質量,保證了廣泛的認可度。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都會”
歐洲,遍地都是藝術氣息,然而各個國家又不盡相同。
如果說歐洲藝術是一車香甜艷麗的圣果,那么法蘭西無疑是其中的“硬核”之一,而法國首都巴黎則是硬核中的“核”。
記者就此采訪巴黎“藝術家流”顧問、巴黎藝術鑒賞參謀雷歐先生。
雷歐先生說,在法蘭西,從古代、近代到當代,從古典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到印象派、后現(xiàn)代,藝術盛宴一場接一場,法國不愧為藝術愛好者的天堂。
雷歐先生說,在巴黎,無論是恢弘巨大的盧浮宮,精致袖珍的橘園,還是設立在人流中心的奧賽博物館,造型“工業(yè)化”的蓬皮杜中心,其中珍藏的藝術品,均為上品。
雷歐先生說,巴黎東京宮、中世紀藝術館,小皇宮博物館、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羅丹美術館、畢加索藝術館……其特色和分量,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
盧浮宮是萬里挑一的超級大館,有世人皆知的三件鎮(zhèn)館之寶,《米洛的維納斯》、《蒙娜麗莎》和《勝利女神》。
盧浮宮擁有藝術收藏近百萬件,從中世紀到現(xiàn)代的雕塑,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更有數(shù)量驚人的繪畫精品及王室珍玩。
盧浮宮中的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藝術價值之高,多在人們想象之外。幾乎任何人來到盧浮宮,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品類。
橘園美術館,是種橘子的溫室改建的美術館??梢姺▏乃囆g品多到要用農業(yè)大棚來展覽的程度。
橘園美術館坐落在杜樂麗花園內,靠近協(xié)和廣場,規(guī)模雖然較小,卻因收藏有莫奈的巨型作品而聞名于世,《睡蓮》等六幅作品是印象派的代表作,是莫奈在吉維尼花園居住時的創(chuàng)作。
橘園館里,有豐富的印象派和后印象主義藝術藏品,如雷諾瓦、塞尚、畢加索、馬蒂斯等人的佳作。
奧賽博物館與盧浮宮、蓬皮杜齊名,共稱巴黎三大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位于塞納河左岸,斜對著盧浮宮。是古代藝術殿堂盧浮宮和現(xiàn)代藝術館舍蓬皮杜中心的“過渡”藝術藏館,主要藏品涵蓋1845年到1915年間的繪畫、雕塑、家具和攝影作品,是法國的一家近代藝術館。
奧賽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印象派畫作,并以此聞名于世,雷諾阿的《煎餅磨坊的舞會》、梵高的《自畫像》和莫奈的《睡蓮》,都很“震人”。
奧賽博物館里的作品賞心悅目,沒有血腥,也沒有驚悚,游覽了會改善心情。
蓬皮杜藝術中心堪稱巴黎藝術館中的異數(shù)。它本身就是一件特別的藝術品,突兀而又怪異地盤踞在典雅秀美的古建筑群中,鋼架、樓梯、管道等一律懸在室外,有的干脆就是裝幀,“反傳統(tǒng)”風格非常突出。
蓬皮杜中心藏有大量現(xiàn)代藝術精品,如米羅、畢加索等人的畫作。從蓬皮杜藏品開始,藝術創(chuàng)作越來越弱化技法,強調觀念,畫面直接可看的東西少了,供人思考的內容多了,以至于有的人功課欠缺,感到莫名其妙。
蓬皮杜藝術中心,在藏品歸類上,相當于奧賽博物館的延續(xù)??赐陫W賽博物館,如果對其后的藝術感興趣,直接來蓬皮杜就對了。
雷歐先生說,比蓬皮杜藝術中心更為前衛(wèi)、新潮、狂野的,是1942年法國政府為了舉辦巴黎世界博覽會而興建的“東京宮”——Au Palais de Tokyo。當時它所在的大街叫avenu de Tokyo,二戰(zhàn)以后Au Palais de Tokyo改名為avenu de New York,但是“東京宮”的名字一仍其舊,沒有改變。
東京宮里展出的,皆為當代藝術,甚至是年輕藝術家的前沿創(chuàng)作,參觀的人們往往會質疑“那些藝術家腦子里在想什么”?
位于巴黎左岸的中世紀藝術藏館,起初是個羅馬浴場,荒廢近千年后被修道院購下,在十五世紀末期被建成了藝術館。
中世紀博物館很有特色,遠看是座中世紀古堡。
中世紀的宗教文化、社會文化宏大而厚重,因而很多藝術藏品看似平常,背后都有跌宕起伏、震撼人心的故事。
中世紀博物館的藏品,大部分來自于熱愛中世紀文化與藝術的亞歷山大?杜索梅拉爾。鎮(zhèn)館之寶是著名的掛毯《婦人與獨角獸》。
宗教氣氛是中世紀博物館的特色。除了精美的掛毯,還有巨量的法器、圣物。
巴黎小皇宮博物館是巴黎市政府的美術場館。自1870年起,巴黎市政府開始系統(tǒng)地為小皇宮購買和收藏藝術品,因而它是官方藝術審美的載體。
小皇宮博物館藏品繁多:埃及、希臘、羅馬的古物,荷蘭畫派的繪畫、素描、版畫、裝飾品,法國十八、十九世紀的老家具等,也有中國陶器。
1937年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時修建了巴黎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這個館是巴黎規(guī)模最大的市立美術館,1961年向公眾開放。
巴黎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建筑風格典雅浪漫,其中收藏有杜菲、盧奧、馬歇-葛羅梅、德洛涅夫婦等法國現(xiàn)代藝術家的優(yōu)秀作品。
雷歐先生說,巴黎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可以看做“東京宮”的擴展。館中藝術品撐起了十九世紀30年代后約百年的巴黎回憶。
位于費城公園附近的羅丹美術館藏有羅丹的雕塑、手稿、素描、銅版畫等作品,進門就可看到矗立的沉思者雕像。
羅丹得到了政府的認可,獲得了世人的推崇,是古典時期向現(xiàn)代時期過渡的重要藝術家,在時代變革之中承上啟下,其藝術作品的質量獨一無二。
可以這么說:羅丹美術館里,全是好東西。
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成名于法國巴黎。
雷歐先生說:畢加索太耀眼了,你沒法說你不喜歡。你不喜歡畢加索,人們就不帶你玩了。所以人人都得說自己喜歡畢加索。
現(xiàn)在世界上有兩座畢加索藝術館,一座在老畢的故鄉(xiāng)西班牙,另一座就是法國巴黎的這座“畢加索藝術館”。
巴黎的畢加索藝術館,收藏有畢加索作品3500多件,油畫、素描、版畫和陶塑都有,種類繁多,最為完整地呈現(xiàn)了畢加索的藝術生涯。
巴黎畢加索藝術館還藏有畢加索的親筆原稿,很多是由畫家本人于1970年捐獻的早期乃至幼年時期的畫作。
藝術歐洲,滋養(yǎng)了藝術巴黎;藝術巴黎,增光添彩了歐洲。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內涵”
“藝術”,這個概念在法國早已普及化,普遍化,但討論藝術,尤其在以藝術為研究對象時,有必要對其內在的蘊含考察、探究清楚。
從分類學的觀點來看,藝術與科學是同級范疇,故而,一般美學和藝術學著作,在論及藝術的特征時,往往將其與科學等同級學科進行參照比較。
然而,藝術又是一種非常寬泛、復雜、變動不定的文化現(xiàn)象。不僅東西方的看法不同,各國乃至各個地方或每一具體的人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藝術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難以捉摸的觀念之一。
一般來說,當一切都是藝術的時候,即意味著一切又都不是藝術,即使有其特殊的指代,也無濟于事。
因此,巴黎雷歐先生賦予藝術三個內涵:形式、情感和思想。
有人認為藝術的特征在于形式,而和內容的關系并不密切。他們認為藝術中的形式因素按一定的方式組合成“有意味的形式”,從而喚起觀眾的美感。僅此而已。
問題是,要定義“美感”,其難度不亞于定義藝術。而且,對那些再現(xiàn)性藝術以及形式上不能引起美感的作品,又如何認識呢?
有人認為藝術的基本特征不在于形式,在于用可以感知的媒介傳達情感。用線條、色彩以及韻律所構成的形象傳達出而別人也可體驗到的情感。藝術的優(yōu)劣和感染力強弱相關。
問題是情感種類很多,論強度,狂嚎濫叫比小夜曲的效果更為強烈,極簡主義對于情感也不重視。故而,藝術與否,情感并非唯一因素。
路邊的石頭,不是藝術品。把它搬進地質博物館,同樣不是藝術。把它放進藝術館,它才可能具備藝術特征,成為藝術。
因為,石頭進入藝術館,在藝術館的特殊氛圍中,它的顏色、形狀、質地或紋理等形式特征凸現(xiàn)出來,成為人們審美欣賞的對象,而且它還可能攜帶某種隱喻。
這樣,藝術與否,就只能由一些美學特征來判別了。
當一個東西成為藝術品,其形式特征,比它作為非藝術品時,更為突出。
雷歐先生又舉例道,一條劇烈起伏的波浪線,在心電圖報告單上,只傳達動態(tài)情況,而它若在山水畫上,作為山的輪廓時,色彩、虛實、節(jié)奏及韻律變化,就都被人發(fā)現(xiàn)了。這就是它在形式之上的情感反映。
如果一種東西具備某些審美成分,就可能被看做藝術。這種或然的方式,擴大了藝術涵義的范圍。作為藝術對象的“東西”, 也并不完全取決于它是人的“技巧”的結果,還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所致。
在雷歐先生所言“形式、情感和思想”三個藝術內涵中,第三要素是藝術品必須具備一種超出其實際范圍的象征和隱喻,或者說內涵,就是思想。
藝術品的象征和隱喻,通過刺激欣賞者的情緒實現(xiàn),喜悅、悲哀、平靜等,都是情緒。藝術繪畫可以刺激人的這些情緒,引發(fā)思考,一般圖表或者地圖則不能。
雷歐先生說,藝術,在古希臘文中跟技巧區(qū)分不清,木工、外科手術均在藝術之列。巫術、邏輯學、幾何學、修辭學、建筑術、醫(yī)術及烹飪術,均包含藝術成分。
到了十七世紀,美的概念才從技巧的含義中解脫出來。十八世紀,就分得更清了。因為人們認識到,實用藝術雖然也包括審美,但其審美受制于實用。
說到法蘭西藝術內涵,雷歐先生提出,還有重要的“藝術自覺”和“藝術自信”。
沒有自覺和自信的藝術,是跛腳的藝術。
藝術從“自覺”走向“自信”,是一個漫長而且艱辛的過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所謂“一夕可以造就一個百萬富翁,三代才能培養(yǎng)一個紳士”,就是這個道理。
“自覺”和“自信”,是法蘭西藝術的兩大基石,是法蘭西美學世界的支撐,是千百年時光和無數(shù)代人的奠定,是獨特、獨有和獨樹一幟的。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流派”
世界藝術高地法蘭西,古來及今,“流派”眾多。
介紹各種藝術流派,往往并列起來,至多加上時間標志,說明其存續(xù)而已。因而有必要將之置入藝術發(fā)展的大系之中,來觀察,研究。
記者就此采訪“藝術家流”一再推薦的巴黎著名的藝術評論家、藝術顧問、藝術參謀雷歐先生。
雷歐先生從“太陽王”路易十四談起。
多次采訪雷歐先生,他都談到路易十四。雷歐先生說,路易十四做國王的十七世紀,法國人譽為藝術的“大世紀”。
所謂“大世紀” ,有幾個要素。
一是政權主導了藝術。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主持成立了法蘭西學院,推行古典主義文藝政策,復興了法國文化,文藝。
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tǒng)治非常強大,政治主導權凌駕歐洲諸國,路易十四本人非常熱愛藝術,致力于官方藝壇的建構,網(wǎng)絡各種藝術人才,詩人、畫家、戲劇家和建筑師都服務于宮廷和官方,光耀史冊的藝術文化人物陸續(xù)登上社會舞臺。
因此,十七世紀中葉以后,路易十四宮廷的一舉一動,都成了法蘭西時髦風尚的領軍標志,甚至成了歐洲所有宮廷仿效的樣板。
二是在路易十四和黎塞留的提倡、保護下,法蘭西學院和皇家美術學院相繼成立,“沙龍”風氣盛行于世。法國的文學藝術真正繁榮起來了。
三是藝術家們在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上,逐漸擺脫南方意大利和北方法蘭德斯的影響,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出“法國巴洛克”范式,后來又崇尚嚴謹?shù)睦硇裕懦馇楦泻椭饔^,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以模仿寫實為特色的藝術作品,靜謐而細膩,逐步取代了文藝復興以降意大利的藝術中心地位,開啟了法國藝術的黃金時代,奠定了延續(xù)至今的法蘭西文化基礎。
這個階段的法蘭西藝術思潮,被概括為“古典主義” 。雷歐先生說,可以理解為“典范創(chuàng)作” 。
十八世紀的法蘭西呢,有人形容為“享樂時代” ,法蘭西藝術風格產(chǎn)生了明顯的變化。
古典主義理想曾被奉為圭臬,十八世紀風光不再。
十八世紀,君主專制制度產(chǎn)生了危機,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在加速準備。宮廷藝術開始蛻化,細膩、繁復的洛可可宮廷藝術被啟蒙主義所否定。
啟蒙主義者的藝術觀點是明晰、樸素,也就是“現(xiàn)實主義” 。
隨著法國大革命的來臨,古典主義的精巧、雅致逐漸為簡潔、明快所代替。法國美術界動搖,分化,主流藝術家將注意力轉移至更為現(xiàn)實的人類和自然方面,生活的感情體驗替代了學院的理性精神。
十八世紀,學院畫家也能從宮廷繪畫體制中逃逸出來,自由發(fā)揮。
“享樂主義”流派仍然受到皇室和貴族的贊助,所以他們可以放肆地“華麗” ,描繪出凡爾賽藝術時期的榮光。
雷歐先生指出,深深地沖擊了法蘭西藝術,開啟近代繪畫先聲的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制。
十八世紀中葉到末葉,意大利火山災難下的龐貝古城發(fā)掘出來,歐洲知識界對古代希臘、羅馬的興趣驟然提升?;貧w古代,尋找靈感,很有激情,反抗巴洛克,強化新風格,興致勃發(fā),從十八世紀后半到十九世紀初,產(chǎn)生了“新古典主義” 。
新古典主義,追求理想之美,以教化大眾為己任。
法國大革命,導致社會價值體系全面崩潰,藝術家由“強調個性”滑向“反對社會” ,傾向于“個性之美” ,排斥、取代“理想之美” 。
雷歐先生說,這樣,就出現(xiàn)了被美化了的“個人主義” ,即“浪漫主義” 。
浪漫主義風潮,十九世紀初期席卷法蘭西和全歐洲。
浪漫派藝術家,珍視個人感性。他們“反社會” 、“反現(xiàn)實”的干法,甚至變成逃避現(xiàn)實的歷史回味和異國品味,于是,東方背景的各種幻想故事,成了他們最為熱衷的題材。
“反社會” 、“反現(xiàn)實”的思潮,有時候也演變?yōu)樵噲D改變現(xiàn)實的“革命”激情。
在藝術特色上,“浪漫主義”提倡栩栩如生的生命“動感” ,講求整體效果,忽視細部修飾。
十九世紀中葉,產(chǎn)業(yè)革命改變了世界狀態(tài),藝術家們突然有了許多新題材,風格活潑的“寫實主義”繪畫登場了,其注意力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日常生活,與浪漫主義形成鮮明的對比。
“寫實主義”的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哲學領域,后來“嫁接”到藝術領域。“寫實”的藝術創(chuàng)作,要求忠實、正確、完全地描寫當下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描繪不太被重視的底層勞動者,譬如農民、牧民、手工業(yè)者。
“寫實主義”的美術理念,與學院理念反向而行,成為另一種藝術革命。
十九世紀后半葉,古典主義藝術崩潰瓦解,新樣式在摸索中被找到,就是“印象主義” 。大概又回到了“浪漫”的方向上。
1874年的春天,三十位藝術家在巴黎歌劇院附近的一家攝影工作室二樓舉行了一個展覽,記者路易·樂華在報道中稱其為“印象派畫家的展覽會” 。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一個標題,是因為展覽中有一幅莫奈的畫作,叫《印象·日出》 。
雷歐先生說,印象派繪畫,顯示了擺脫傳統(tǒng)的意愿,畫家們眺望自然,再現(xiàn)自然,捕捉的對象是閃動的光影和色彩,表現(xiàn)的風格是真實和現(xiàn)代,被認為是藝術的新視野和新道路。
雷歐先生為記者總結,回望法蘭西“藝術流派”的來路,不難看出,左腳和右腳,輪替邁動的景象。
十七世紀,學院藝術美學;現(xiàn)實主義,加速改革;疏離舊傳統(tǒng),累積新經(jīng)驗;技巧融匯,描摹“印象” ……
雖然比較概略,但厘清了法蘭西藝術流派的脈絡。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沙龍”
“沙龍”,起初是法國貴族婦女舉辦的文學藝術討論會。原意是“客廳”,在有閑階級家庭的客廳舉辦,邀請的也是熱愛此道的朋友。
記者就此采訪法國藝術評論家和分析人士雷歐先生。
雷歐先生說,“沙龍”也有小型、小規(guī)模展覽的意思。法國人自古及今,熱衷于各種展覽。在文學、藝術、時裝、農業(yè)、汽車、航天等領域,大家都舉辦沙龍。當然藝術沙龍在眾多的沙龍當中,是非常突出的一種。
在藝術大都會巴黎,繪畫沙龍的誕生和發(fā)展,對法國繪畫藝術曾起到過特別重要的作用。
在十七世紀之初,及其以前,繪畫在法國的地位不是很高,繪畫藝術被定義為一種技能,和“知識” 、“技術”并列,社會地位較低。而文學、語言、音樂、幾何、數(shù)學、天文等自然學科的本領,卻被目為“藝術” 、“自由藝術” ,受到社會的重視。
由于繪畫和雕塑被貶低成“技能”,流落成了“本領”,這類藝術人才的社會地位長期低下,生存艱難,于是,他們結成一些行業(yè)協(xié)會,開設店鋪,銷售繪畫、造型藝術作品。
可是,這樣一來,手工勞動加上小商販經(jīng)營模式,使得藝術家的形象愈加衰落,似乎成了真正的“工匠”,他們的藝術也似乎成了真正的“匠術” 。
從事繪畫和造型創(chuàng)作的畫家和雕塑家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社會風向卻會變化。
雷歐先生說,十七世紀中葉,古典主義藝術興起,“回歸”藝術風潮就是“復古創(chuàng)作”風潮。得風氣之先的宮廷畫家、御用雕塑家異常敏感,帶頭要求提高藝術行業(yè)的社會地位,希望由官方建立高等級的協(xié)會,以擺脫藝術創(chuàng)作的工匠化、商業(yè)化,促進藝術的健康發(fā)展。藝術家們還提出改善教育機制的要求,變換商業(yè)門店“學徒”的教授模式為年輕畫家、雕塑家的學校教育。
這些要求改革的藝術家的帶頭人是查理·勒布朗(Charlesle Brun),在他和同好們的努力下,恰好“太陽王”路易十四又是個熱愛藝術的國王,1648年,皇家繪畫雕塑學院在巴黎正式成立,大學藝術教育取代了原有的手工業(yè)色彩濃重的學徒制教授法。
皇家繪畫雕塑學院頒發(fā)“藝術院士”學位證書,畫家和雕塑家的社會地位一躍而高,徹底擺脫了銷售門店的和街頭市場。
沒有了銷售門店的和街頭市場,他們的藝術作品怎么銷售?雷歐先生說,確實,他們犯愁了。
如何銷售呢?苦思之后,藝術院士們決定舉辦展覽,向公眾展示自己的作品,從而達到推銷的目的。
1692年,皇家繪畫雕塑學院遷到了盧浮宮。院士們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展就在盧浮宮的大畫廊舉辦了。后來展覽固定在盧浮宮的方形沙龍。
藝術展每兩年一屆,在盧浮宮方形沙龍連續(xù)舉辦了幾十年。由是,“沙龍”演變成了展覽的代名詞,成為了法國藝術界的風向標?;始依L畫雕塑學院沙龍,也自然成了法蘭西繪畫藝術的第一官方沙龍。
雷歐先生說,在沙龍展覽中,最受推崇的是古典藝術。在盧浮宮方形沙龍中,繪畫題材是被限制的,只有古希臘羅馬歷史、風俗、肖像、風景以及靜物等題材,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沒有地盤。
法國大革命后,學院沙龍雖說仍然是官方的,但是它向院士以外的所有畫家開放了。
官方沙龍,大門敞開,各種畫風,紛至沓來。畫作不再囿于學院派傳統(tǒng)繪畫技巧和古典題材,浪漫主義、東方風格、印象派等新穎的繪畫流派涌現(xiàn)出來。
新的藝術流派漸漸地開始挑戰(zhàn)官方權威,他們也獨立舉辦沙龍了。
1863年,“落選作品沙龍”出世,題材以印象派繪畫為主。新派畫家爆出強烈的火藥味,欲求在官方和學院派控制的畫壇殺出一條生路。而實際上他們確實非同凡響。
在新派繪畫風氣的沖擊下,1881年,法國政府決定不再干預繪畫沙龍,讓他們自己組織和管理。于是,法國藝術家協(xié)會應運而生,接管了盧浮宮方形沙龍,改名為“獨立沙龍”。
1889年,國家美術協(xié)會成立,與法國藝術家協(xié)會形成競爭態(tài)勢,他們組織了“秋季沙龍”。
“獨立沙龍”和“秋季沙龍”均系定期舉辦的繪畫藝術沙龍。
此后半個多世紀,法國沙龍之風大盛,“五月沙龍”、“比較藝術沙龍”、“時代見證沙龍”、“拉丁世界沙龍”“青年畫家沙龍”、“版畫和水彩畫沙龍”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后,法國政府調整文化政策,大多數(shù)沙龍不再享受政府補貼。
繪畫沙龍的生存空間受到壓縮,藝術功能弱化,商業(yè)色彩變濃,展覽場地租金日升,藝術被迫向市場低頭了。
雷歐先生說,法國的沙龍制度是歐洲近代展覽制度的濫觴。巴黎繪畫沙龍的興衰,與法國文化的復興和發(fā)展密切相關,也可以看出,藝術離不開王權與官方的推崇和支持。
繪畫沙龍搭建的藝術平臺,曾經(jīng)為法國繪畫與造型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撐。國王時代的沙龍或許還有太多御用的成分,大革命以后的沙龍則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藝術的拓荒,促進了藝術流派的多樣化,為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了內涵豐富、外延寬泛、氣氛活躍的“藝術場”。
二十世紀以來,巴黎的繪畫沙龍失去了昔日的輝煌,日益灰頭土臉。主要是缺少了政府補貼,資金成為沙龍運轉的撓頭難題。即使個別沙龍能夠得到補貼,其社會認可度也大大地弱化了。
目前巴黎擁有大量的畫廊,藝術博覽會也舉辦了很多年,巴黎藝術品一級、二級市場替代了原先的沙龍,參觀者的門票錢是他們的資金來源。
藝術沙龍,現(xiàn)在也有以小協(xié)會面目出現(xiàn)的,但一般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總而言之,繪畫沙龍地位下滑,規(guī)模萎縮,影響式微,比較無奈。
當然,法國繪畫沙龍、民間繪畫協(xié)會中不乏真誠的藝術追求者,祝愿他們以特色與魅力,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合作,建構不斷上升的人望。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魅力”
很多人提起大西洋岸邊的六邊形法國,都得說到藝術魅力。
為什么?以巴黎為例來說吧,因為人們對巴黎的向往是全方位的,全球性的,到過巴黎的人念叨巴黎的種種樣樣,尚未到過巴黎的人從各個渠道了解巴黎,覺得求學也好,旅游也好,選擇法國,選擇巴黎,一定很奇妙。
確實,最吸引人的是巴黎的藝術魅力。法國的其他城市,里昂了,馬賽了,圖盧茲、尼斯、南特了,蒙彼利埃、亞眠、戛納、第戎了,每個城市,都是個巨大的藝術存在。不說別的,法蘭西大地上流傳千年的眾多古堡,就是歷代法蘭西先人的建筑藝術杰作。
在大都會巴黎,塞納河,河邊的人,埃菲爾鐵塔,塔下的人,羅浮宮,參觀的人,似乎都滲透出藝術的氣息。
塞納河委婉而美麗,巴黎市民在河邊走動、停駐,水道上觀覽船穿梭而過,路上船上偶爾來個互動,情調也是美麗的,藝術的。
巴黎圣母院是個著名的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傳承載體,維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故事膾炙人口,小說和劇本里有有多少動人的故事和細節(jié)?
羅浮宮內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文物典藏,各國的最高規(guī)格的珍品匯聚于此,一座盧浮宮就構成了世界歷史文化的盛宴,觀光者熱捧,研究者也對其中的奧妙追索不盡。
法國畫家多,高層級藝術院校多,藝術交易場所多,城市中畫廊遍布。大小商家門店,各種殿堂廳室,均懸掛畫作。街頭涂鴉,高高低低,抽象的,稚拙的,字母擁擠動感強烈的法語詞匯,不能說觸目皆是,也到處可見。
連跳蚤市場都是藝術品的天下。從舊貨中藝術物件的品相可以看出巴黎人對藝術的珍愛,男性的唱機、相機,女性的畫片、絲巾,一般都沒有傷損,形影中惟蘊涵著蒼老感人的歲月故事。
法國的雕塑,到藝術館所欣賞,當然可以看到世界一流的真品,街頭、壁上、橋梁、綠地、林中、水畔、街角、庭院,到處都有,盡可觀覽。
法國城市中音樂會不斷,只要有時間欣賞,總是有令人激動的場次消息。街頭音樂家或者發(fā)燒客不拘地點,拉開攤子就可以演奏。
街頭舞蹈也可以看見,雷歐曾和朋友們一起在鬧市表演拉丁舞,頗得好評,路人停下來欣賞、拍照,伸大拇指。
法國飲食風格獨特,除了品味,主要是講究藝術,滋味,色彩,盤盤碟碟的擺放,食品的造型,酒水的光澤,隊列,面包,法國面包的烤制,甜點,法國甜點的造詣,無不是人世間出類拔萃的藝術。
法國城市都有很多公園,就巴黎而言,巨大的如楓丹白露,較小的如迷你小圓,野生狀態(tài)均保持得相當之好,郊外森林就更好了,巴黎人休息日前往“徒步” ,體驗野趣,根本感覺不到身邊或身后就是世界頂級大都市。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來到法國,來到巴黎,欣賞藝術,學習藝術,說明藝術沒有國界,精神食糧的需求各處都一樣。法蘭西因此令人敬仰,令人難忘。
其實法國非常傳統(tǒng),巴黎尤其是一個非常樂于保守傳統(tǒng)的城市,不愿意改變既有,使它發(fā)展緩慢,不像有些后起之秀國家,一日千里,因此巴黎顯得沉重而老舊。
當然,巴黎也被世界潮流裹挾著前行,兩年后將承辦奧運會,巴黎正在借東風“擴大都市圈”,也許你兩年后再到巴黎來,它真的“腰粗”了一圈。
談法蘭西“藝術魅力” ,掛一漏萬,也難免泛泛,請諒。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風情”
法國的浪漫氣息無處不在。從高聳云表的埃菲爾鐵塔,到一般人家的小居室,藝術氣息也無處不在。
據(jù)說巴黎潛藏著無數(shù)愛情故事,塞納河的流波攝錄了無數(shù)美麗迷人的愛情畫面,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場也蘊藏著人生相知的熱烈。
在巴黎生活,和法國人做朋友,會到法國人家中聚會和交流。一般來說,觸目所及,皆是藝術元素。法國人的藝術情懷真的是深入而廣泛。
法式家具,風格多樣。扶手椅了,酒柜了,小書案了,古典型的路易十六風格最為常見。當然,質地不一。也有真品和仿制之別。真品多為桃花芯木制作,加以黃金鑲嵌或裝飾,價格自然昂貴。仿品在外觀上并不差,有的還相當精美。風格呢,最突出的特征,桌椅的腿都是上粗下細的立柱,簡潔大方。
法國家庭的擺設都非常講究,至于風格當然和主人的趣味相關。
典雅的古玩是常見的。騎士銅雕,少女塑像,抽象動物,異域風情的物品,擺在臺閣上或壁爐的延伸臺上。
大廳中央的頂上是華麗的水晶吊燈,映照著打蠟的地板。
有的人家鋪設地毯。富有人家,購買波斯毛毯或者絲毯,也有印度毯,巴基斯坦的,法國的。普通門戶,在大商場購買毛、棉機織地毯,古典色彩,現(xiàn)代風格,應有盡有??蛷d、飯廳、走廊,分別鋪一塊墊毯,也是有點富麗的。
歐洲國家之間沒有旅行障礙,歐洲人出行方便,足跡遍及世界各地,非洲、亞洲、美洲的旅游收獲,各種各樣的非洲黑木雕、亞洲瓷罐、東南亞絹扇、印度銅盤、中國小型秦俑、阿拉伯杯子等,隨處可見。
一般法國人家中的擺設并不名貴,而是趣味至上,以調劑氣氛為主。
在法國家居布置中,墻壁上可能有掛毯,但繪畫是必不可少的。到任何一個法國家庭,都能看見墻壁上有繪畫作品。
富有的人家可能懸掛古畫,名畫,有來歷的畫作。一般的家庭也會到街頭的畫廊,到藝術品跳蚤市場挑選幾幅自己喜愛的油畫,價格實惠,懸掛起來。
名畫復制品很多,做得都很講究,配上各式各樣的框架,也能使人賞心悅目。
法國人中有喜歡中國水墨繪畫或漢字毛筆書法的,配上畫框掛起來,亦甚別致、雅致。
法國人繪畫比較普及,年輕人多喜愛涂畫幾筆。年輕人將自己的作品掛上墻,祖父母將孫兒女的學步之作掛上墻,更有贊美的意味。
照片也是傳統(tǒng)法國人的最愛。個人照、全家福、老少樂、工作照、旅游記錄,都愿意掛起來,看上去很美。有人上了年紀,搞出一串照片:從童年到青年,再到華發(fā)壯歲、暮年風光,令人慨嘆歲月流轉,今昔無常。
法國氣候適宜植物生長,不適宜植物成熟,因而法國花草常綠。家家戶戶都置放和懸掛鮮花,培植綠樹。
到法國人家中做客,總是感到滿目春色。門廳、地腳、書柜上、窗臺上,處處碧綠欲滴,青翠可人。陽臺上尤其是花草世界,種類多樣,常開常鮮,對內,自己欣賞,對外,送給路人喜悅。
另外,法國人的門廊、廚房和洗浴間,都比較講究營造相應的氣氛。
廚房,窗明幾凈,燈火熱烈,瓶瓶罐罐,清潔整齊,用餐時胃口好。浴室,燈光柔和浪漫,浴巾干凈柔軟,色調簡單大方,洗浴得更愉快。
法國的浪漫氣息深入骨髓。法國的藝術元素、藝術氣息也深入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處處,成為一個民族和國度的動人風情。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涂鴉”
在巴黎,有時候晚歸,看到幾個年輕人結伴,帶著噴漆罐,就知道,明天又有一處或幾處的墻壁會“說話”了。
沒錯,他們是去涂鴉的。他們其中,有的家中經(jīng)濟情況并不大好,可能下午剛剛拿到學校的“困難補助金”,但天還沒黑,就買了涂鴉專用的噴漆罐了,他們是執(zhí)著的藝術家。
“涂鴉”之謂,在中文里往往是形容某人畫技拙劣,某生作業(yè)潦草,在巴黎卻是一種獨特的藝術,一種世俗的文化。
在我的左岸住處,門外不遠的樓上,涂鴉畫家“排列”了很多巨大的“書”,遠遠望見,好像樓房成了一個書柜——已經(jīng)成為街區(qū)的標志了。
巴黎有著古老的街道、整齊的小巷、典雅的建筑,整個城市色調暖灰,素雅而整潔,而大街小巷的墻壁上,到處有涂鴉——自由甚至狂放的藝術創(chuàng)作。
現(xiàn)代涂鴉最早出現(xiàn)在法國——證據(jù)是攝影大師布拉塞(Brassai)1960年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叫《涂鴉》(《Graffiti》),在這本書里,涂鴉被成為“毛藝術”,“涂鴉”這個戲稱十年后才出現(xiàn)在美國。
批量生產(chǎn)的涂鴉最早出現(xiàn)在巴黎街頭——創(chuàng)始者是Blek Le Rat。他使用一種自己剪出來的“紙?!?(Stencil),或者是厚紙板切割出來的,優(yōu)點是它能作為模具,多次地在不同地點重復使用。
紙模涂鴉讓同一個觀者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看到同一個圖像。當一個人第一次看到某個圖像時,可能沒有感覺,再一次看到時,會自動聯(lián)想記憶,識別它的存在,假若再有幾次重復,圖像就可能進入人的心靈,引發(fā)想象力并調動深層次的的幻覺意識。
巴黎城內的各個地方的墻壁,都是都是涂鴉大師們喜歡的自由創(chuàng)作“畫板”, 歐洲其他國家甚至美國的涂鴉藝術家也都喜歡專程跑到巴黎,展示他們的涂鴉創(chuàng)作,豐富法國的涂鴉文化。
有了高速公路以后,確切的說,是高速公路兩邊出現(xiàn)了大批的柵欄與檔板之后,這些柵欄與檔板以整齊劃一和“相對流動”,使之成為涂鴉藝術最理想的表現(xiàn)載體。
在政府的支持下,法國街邊藝術家Jean Faucheur創(chuàng)立了Le Mur協(xié)會,這個協(xié)會的使命就是推動法國的墻壁藝術。
墻壁藝術,逐漸受到了藝術機構的認可,出現(xiàn)了一些以街頭藝術為主的畫廊。Sergeant Paper就是這樣的一個畫廊,它坐落在蓬皮杜中心,通過出售一些著名街頭藝術家的作品來維持整個畫廊的運作。
法國街頭藝術家Space Invader走出巴黎,占領了包括倫敦、羅馬、東京的世界每一個角落。他的第一幅作品完成在1990年,到了2011年,他已經(jīng)擁有上千幅畫作,并在網(wǎng)上建立了作品數(shù)據(jù)庫,列有作品的圖片,根據(jù)作品的成分和地點進行了歸類。
另一個舉世聞名的葡萄牙街頭藝術家威利斯,曾在倫敦和班克斯合作。他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將作品畫在平滑的墻面上,而是借助粗糙的石質墻壁,仿佛“雕刻”出了一張抽象的臉。
瑞士藝術家Thoma Vuille又被稱為柴郡先生,他的微笑的卡通貓通常“出現(xiàn)”在高不可攀的地方,但是2012年6月,一匹黃色貓咪的涂鴉例外地出現(xiàn)在一面傾斜的護坡上,大笑的嘴巴、變形的白色的手和S形的尾巴相映成趣。
美國涂鴉藝術的領軍人物謝帕德·伐瑞(Shepard Fairey)2012年6月在巴黎當?shù)乩硎聲娜χС窒?,在萬眾矚目之中,借助巨型吊車創(chuàng)作了近10層樓高的人像杰作。
Tic小姐是巴黎女性涂鴉藝術的先驅,她的作品一般位于藍領居住區(qū),畫面上經(jīng)常是一個打扮時髦的黑衣女郎和幾句話,意思常常是“獻給愛和生活”。她的作品深受人們喜愛,就連城市涂鴉清理人員也舍不得將其抹去。
熱愛藝術,會被巴黎隨處可見的街頭涂鴉所迷,情不自禁地拍攝下來,再慢慢地翻閱欣賞,常賞常新,因為“自由創(chuàng)作”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巴黎雷歐 || 談法蘭西“藝術家流”
法蘭西是一個藝術的國度,巴黎是一座藝術的都會。
巴黎的藝術機構、藝術團體眾多,巴黎“藝術家流”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雷歐,是“藝術家流”一再推薦的藝術評論家,藝術顧問,藝術參謀。
記者近日就“十七至十九世紀歐洲藝術”采訪雷歐先生。
雷歐先生說,早在法國之前的大約300年,“學院派藝術”就已在意大利興起,隨著文藝復興大潮,走向西歐和歐洲大地。
1648年,法蘭西皇廷興建繪畫與雕塑學院,1666年,創(chuàng)建法國學院,同時由國家出資設立“羅馬留學獎金”, 作為一種機制,每年選送獲獎者前往羅馬留學,學習繪畫、雕塑、建筑等藝術,打通了法國和意大利之間的高層藝術通道。
文藝復興時期,又有背離古典主義的巴洛克藝術興起?!癇arroco”, 這個詞源于葡萄牙語,意思是“變形的珍珠”, 在法語中,“Baroque”有“庸俗而凌亂”之意。
十九世紀的歐洲是藝術的黃金時期,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興未艾。尤其是法國學院派的崛起,為歐洲的藝術繁榮,乃至為后來“反學院派”的誕生,起到了重要的歷史作用。
而法國,正是在十九世紀成了世界藝術的制高地。
雷歐先生說,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執(zhí)政生涯中,法國成為歐洲時尚文化的中心。
路易十四身材健美,長相英俊,酷愛藝術,引領風尚身體力行,為法國文化帶來了大繁榮和大發(fā)展。
身為國王,路易十四本身具有威權,加之他的個人魅力,就是藝術家的氣質和作為,從而能夠引領風尚。
路易十四是位技藝精湛的舞蹈家,擅長芭蕾。他將悲劇和芭蕾結合起來,開創(chuàng)了法蘭西歌劇,與其他舞蹈家一起研究,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足位、十二個手位和一些關鍵舞步,奠定了芭蕾舞的基本體系,對后代芭蕾舞影響深刻。
路易十四還創(chuàng)立了巴洛克宮廷社交舞,融入了大量古典芭蕾特色,在法國盛行一百多年。
路易十四經(jīng)常率領王室貴族,給藝術家當模特,刻意創(chuàng)制時尚典范。
作為法蘭西的“男一號”,路易十四非常注重形象包裝,精心修飾打扮自己。他喜歡穿紅底高跟鞋,因為紅色染料極其昂貴,以致這種鞋子成為時髦與身份的象征。他還喜歡戴假發(fā),收藏有數(shù)千頂假發(fā),根據(jù)衣著選配款式與顏色。
在宮廷演出中,路易十四戴著太陽面具,化身太陽神阿波羅,翩翩起舞,傾倒男女。
后來路易十四選定了“太陽王”為官用紋章,上刻拉丁銘文“高于一切”。
路易十四對于藝術家和作家,尤其是為他的凡爾賽王宮生產(chǎn)作品的文人,給予了慷慨的資助。他把藝術和科學納入國家行政管理體系,建立各個皇家研究院,包括繪畫雕塑院、巴黎歌劇院、音樂學院、箭鏃學院等,在研究院里,專家傳授藝術、文學、音樂、舞蹈,以及研究科學知識。
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的三大臺柱高乃依、莫里哀、拉辛,都領取過當時法國王室的年金或津貼。
雷歐先生曾在凡爾賽居住多年,凡爾賽宮是路易十三所購、路易十四建設的行宮。
路易十四搬到凡爾賽宮以后,以前居住的盧浮宮讓出來給法蘭西學院使用,銘文學院、建筑學院、科學院后來都搬了進去,有效地促進了法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雷歐先生說,自十七世紀下半葉起,法國的 “藝術沙龍”得到迅猛發(fā)展?!吧除垺敝饾u成為巴黎貴族、有錢的專業(yè)人士、有創(chuàng)造天賦的作家和藝術家的非官方聚會場所,延遞到十九世紀及以后。
上流社會的女性,喜歡邀請嘉賓,討論哲學、文學和藝術,成為法國社會生活中一種持久的、富有特色的民間機構。
由于這些沙龍也歡迎著名的外國來訪人士參加,從而為法國文化和社會習俗遠播歐洲各地充當了傳媒。
雷歐先生指出,時至今天,法蘭西藝術上的“學院培養(yǎng)”、 “羅馬大獎”和“藝術沙龍”似乎都遠去了,新的藝術和新的傳播方式不斷產(chǎn)生。
巴黎“藝術家流”就是以新傳播學為指導,以法國和巴黎為勝地,以藝術家和鑒賞收藏家為主體,以全球藝術熱愛者為朋友,這樣一個全新的機構。
“藝術家流”,是踞于藝術高地、把握藝術脈搏的藝術之家。
巴黎郵報 2017.04整理組發(fā)
巴黎雷歐,曾用名李由,任由之,巴黎高商國際經(jīng)濟談判2011級,曾任通用電氣公司歐亞總部經(jīng)理,曾任新浪歐洲財經(jīng)特邀記者,早年出版過文集《晨曦集》,《在成長》,論著《跨國公司內部談判》(法文,大16開),近年出版有《情緒管理十二講》(英文,16開)《遠東文化藝術》(法文,16開)《巴黎雷歐藝術評論》(3卷)《簡明國際商務》(考研輔導用書)《國際談判哲學》(法文版)《國際談判實務》(華文版)等。創(chuàng)建有巴黎雷歐藝術館,現(xiàn)為巴黎旅游文化協(xié)會、巴黎旅游評級機構、巴黎法中藝術交流協(xié)會,巴黎小皇宮珍寶館藝術顧問、評論家、西歐文旅規(guī)劃專家。
巴黎雷歐(Léo Paris)
以下為小貼士:
誠摯巴黎,接引西歐
——Léo Advisory
Léo Ren – Trilingual Advisor fo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in FrancePositioning Statement | 立場說明
I work with non-French-speaking individuals and entrepreneurs — especially from Chinese and English-speaking backgrounds — to navigate real estate purchases, business setup,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in France.
As a French national with Chinese roots, fluent in Mandarin, French, and English, I provide direct, trilingual coordination with institutions, banks, agents, and legal professionals. My role is to remove friction at every step — so you can make decisions with clarity and carry them out with confidence.
為非法語母語的客戶(尤其是來自中文和英文背景)提供在法國購房、注冊個體經(jīng)營和處理行政事務方面的協(xié)助。
作為一名擁有中國背景的法國公民,精通中、法、英三語。無論您是投資、搬遷還是創(chuàng)業(yè),都能提供當?shù)胤眨軌蛑苯訉臃▏母黝悪C構、銀行、中介和法律服務方。我的職責是打通每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幫助客戶在不熟悉的環(huán)境中清晰決策、高效執(zhí)行。
Services Offered | 服務項目一覽Real Estate Purchase Support | 房地產(chǎn)購買協(xié)助
Property search assistance and visit coordination
Video/photo reports for remote buyers
Cross-lingual negotiation and document interpretation (compromis, notaire, taxes)
Help with EDF/water/internet setup, post-purchase logistics → From 200€ per half-day or by package
協(xié)助查找房產(chǎn)并協(xié)調看房行程
為遠程買家提供視頻/照片匯報
參與多語言談判與文件解讀(購房合同、公證書、稅務文件)
協(xié)助開通水電網(wǎng)絡、購后行政事務
→ 每半天起價 200€,或按套餐計費
URSSAF & auto-entrepreneur registration
Social security, bank setup, SIRET guidance
Cross-lingual administrative process support (CAF, impots, URSSAF) → 60–100€/hour depending on topic
協(xié)助注冊 URSSAF 和個體經(jīng)營者身份
辦理社會保險、銀行賬戶、SIRET號碼等流程
處理CAF、稅務局、URSSAF等官方流程溝通與解釋
→ 60–100€/小時,根據(jù)項目復雜程度而定
On-demand coordination for relocation or project setup
Seamless communication with service providers (notaires, agents, banks)
Clear bilingual briefings, summaries, and process explanations → Hourly or project-based billing
根據(jù)需求提供搬遷或項目落地協(xié)調服務
與服務方(公證人、中介、銀行)進行無縫多語溝通
提供清晰的雙語簡報、總結與流程說明
→ 按小時計費或項目打包定價
Mandarin Chinese, French and English
Operate directly in legal, administrative, and real estate contexts
Language fluency is a tool for trust-building, negotiation, and execution — not just translation
精通三語:中文、法語和英語
能夠直接在法律、行政與房地產(chǎn)流程中使用三語進行溝通與操作
多語能力不僅僅是翻譯,更是建立信任、推進協(xié)商與實際執(zhí)行的關鍵工具
- Email:
leorenadvisory@gmail.com
- WeChat:
LeorenFR
- Based in Paris
– Services available across France & remotely
Discreet Art Export Services | 高端藝術品出口協(xié)助
For collectors and galleries seeking export facilitation of high-value artworks from France to China, I provide tailored services on request.
對于希望將高端藝術品從法國出口至中國的藏家與畫廊,可根據(jù)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協(xié)助服務。
巴黎雷歐在藝術文化大展《馭光而行》開幕式上致辭
鋼結構典范:巴黎埃菲爾鐵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