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遠 | ID:Z201440
你應該也觀察到了:
雷布斯開完發(fā)布會,被吐槽得越來越狠;蔡國強打著「敬畏自然」的旗號去炸山,被網(wǎng)友直接嘲到飛起;西北賈老板談「品質(zhì)」,現(xiàn)在還在被群嘲。
三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卻像三根釘子,釘在了舊時代的柱子上。
他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呢?要智遠說:這幾位早就成了既得利益者,錢權地位樣樣不缺,但偏偏喜歡端著,一副「長輩姿態(tài)」,教育你、感動你、順便再割你一茬。
以前靠「情懷敘事」還能唬住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別說藏不住了,真相還會被網(wǎng)友拿來加BGM、做成梗,全網(wǎng)循環(huán)播放。
1
所以,為什么這些敘事在同一時間集體失效?他們真錯了嗎?沒錯。在過去,他們的敘事能跑通。那時候,情懷和姿態(tài)就是通行證。
小米剛出來時,智能機市場什么樣子?
蘋果高高在上,價格動輒五六千,國產(chǎn)智能機還停留在「屏幕加鍵盤」的階段。
消費者渴望一臺性能過得去、價格又能接受的手機;雷軍給出的答案是「高性價比」,但他沒把這事講得那么直白。
他說為發(fā)燒而生。
這話是身份認同的暗號:雷軍告訴大家,我和你們一樣,追求性能、屬于極客。于是,買小米手機就成了「入會」的儀式,仿佛加入了一個熱血社群。
那幾年,小米真成了不少人的信仰??窟@套敘事,雷軍硬在蘋果、三星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路,甚至塑造了一代人對國產(chǎn)手機的想象。
蔡國強則更會打牌。
標簽是「火藥藝術」;每次作品一出來,煙火沖天、氣勢磅礴,觀眾熱血沸騰,媒體跟著起哄,口徑整齊地喊他「用火藥為自然發(fā)聲的人」。
這話多動人啊,聽上去像藝術和宇宙同頻。普通人也不會去追問背后花了多少錢,只記得那份震撼;再加上當年,煙花還自帶節(jié)慶和浪漫的濾鏡,這種敘事幾乎無敵。
最后是西北賈老板。靠什么?
「綠色」二字。賣菜本來不高大上,可只要掛上「綠色蔬菜」的牌子,就瞬間高人一等。
消費者一聽綠色,會聯(lián)想到安全、健康、有品質(zhì);于是,賈老板順勢立起了「良心商人」的人設。
當年傳播環(huán)境是單向的。消費者手里沒有那么多話語權,短視頻和社交媒體還沒普及,大家看到的、聽到的,基本是品牌自己講的那一套。
于是,很多人真把「綠色」當真理,真覺得是西北來的良心菜。
這三個例子放在一起看,就能明白,為什么當時的「老登敘事」能成立。因為消費者缺乏驗證渠道,也沒有那么多曝光平臺,只能選擇「相信」;再加上市場還在增量期,大家更愿意買夢想、買情懷。
說到底,以前是一個「講故事比做產(chǎn)品更容易打動人」的年代。誰會講故事,誰就能吃到紅利。
2
現(xiàn)在呢?畫風徹底變了,我說三點就夠。
一,傳播環(huán)境徹底翻篇了。
過去大佬說話,像圣旨一樣,央視幫著播,報紙幫著寫,大家既沒渠道也不敢反駁;你要敢質(zhì)疑,還會被說「你懂個屁」。
現(xiàn)在完全不同了。我在朋友圈都敢吐槽老板,更別說別人了。抖音、小紅書、B站上,隨便一個網(wǎng)友舉起手機,就能拍下「翻車現(xiàn)場」,平臺一推,分分鐘掛熱搜。
你淚灑發(fā)布會?
別人就敢把動圖截出來,配上鬼畜BGM,一秒鐘變「賣慘現(xiàn)場」;你說「敬畏自然」?馬上有人挖出炸山的視頻,旁白一句「這是所謂的敬畏?」
所以,今天的傳播環(huán)境就這樣:再講空話、賣慘、擺姿態(tài),代價就是被全網(wǎng)笑話。
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大批量用戶心態(tài)完全轉(zhuǎn)變。轉(zhuǎn)變啥了?吐槽成了第一表達語境;不用我多解釋了吧。你看某些國貨品牌喜歡打「民族自豪的情懷牌」,結(jié)果評論區(qū)第一句話永遠是:這玩意性價比如何?
我昨天刷到一雙幾千塊的鞋,幾十個網(wǎng)友在問:「鞋底能撐幾圈操場?洗幾次會不會開膠?」網(wǎng)友的嘴像開過光,你不接地氣,分分鐘給你一巴掌。
花西子更典型。
當年靠「國風敘事」火得一塌糊涂,到后面價格越來越高、品質(zhì)越來越虛,吐槽聲比夸獎聲還快。網(wǎng)友干脆給它起外號:花西子,花我錢子。
這就是反向收割。說白了,錢不好賺了,人也不傻了。
幾年前,消費市場還在增量,大家兜里錢松,買東西多少帶點「支持夢想」的心態(tài)。今天是存量市場,錢包收緊,用戶精打細算。
拼多多財報是最好證明。沒啥宏大敘事,邏輯就一句:便宜。哪怕被黑的「砍一刀」,也擋不住真香;東西好不好用,值不值這個價,有沒有國補,比你講多少故事都重要。
所以,現(xiàn)在的市場是三重壓力:傳播透明、用戶挑剔、經(jīng)濟緊張。再不接地氣的敘事,分分鐘變成高風險,今天的用戶,已經(jīng)沒時間聽你尬吹了,套路只會讓你上熱搜。
3
其實,敘事翻車不是中國特色,老外一樣慘。
國外有家公司叫WeWork。
2010 年成立,干的事兒特別樸素:租辦公室,再改造一下,賣給創(chuàng)業(yè)公司用;但他們的CEO亞當·諾依曼,硬把這事兒吹成了「改變世界的新運動」。
2015 年到 2018 年是 WeWork 最風光的幾年,諾依曼天天站在臺上,像搖滾明星,手舞足蹈,大聲喊口號:我們不是房地產(chǎn)公司,我們要讓人類更有歸屬感的社群組織。
你想想,本來是賣工位的,硬生生講成讓全世界找到歸屬感。資本當然愛聽,媒體也樂意吹,直接給了個「辦公界的 Uber」。
結(jié)果一輪又一輪融資,估值飆到 470 億美元???2019 年準備上市時,財報一攤開,全是巨額虧損,燒錢模式根本站不住。
投資人立馬從「你是下一個喬布斯」變成「你是個騙子」。IPO 流產(chǎn),估值掉到幾十億,諾依曼被踢下臺,拿著巨額補償金灰溜溜走人。
這是典型的「表演式敘事」,辦公桌椅就辦公桌椅,再怎么貼「改變世界」的標簽,也救不了虧損的財報。
還有一個叫Loro Piana的意大利品牌。
這家公司專門賣羊絨、羊毛,單價動輒上萬。2013 年被 LVMH 收購之后,它的敘事更明確了:高端、精致、可持續(xù)。宣傳冊和廣告里,永遠寫著「尊重自然、傳承工藝、保護環(huán)境」。
穿它家羊絨衫的人,走路都自帶濾鏡,好像連空氣都比別人干凈。
可 2024 年,一份調(diào)查報告戳破了敘事:供應鏈存在勞工問題,所謂「全鏈路可持續(xù)」并不存在,有些問題甚至早就知道,卻選擇視而不見。
原本消費者愿意掏幾萬塊,買那份「責任感」,結(jié)果真相一出,濾鏡碎了一地;所謂「可持續(xù)」,成了「可持續(xù)地騙人」,越講得高尚,就越顯得偽善。
你看,這事兒讓我想起蔡國強「敬畏自然卻去炸山」那一幕,邏輯一樣的,當敘事和現(xiàn)實徹底對不上時,故事就變成了罪證。
4
所以啊,舊時代敘事不能說完全沒用,只是跟不上年輕人的思維了。那今天年輕人到底要什么呢?我覺得就一句話:必須回歸現(xiàn)實,別再套路用戶。
不信?咱就看幾個在用戶眼里真正得民心的例子。
這兩天,景德鎮(zhèn)雞排哥的視頻你肯定刷到過吧。他在攤位前喊:「雞排大份、現(xiàn)炸、料實在;四點半之后不接散客學生;你可以拒絕我,但不要拒絕美味?!?strong>這些語錄和理念樸實無華,卻頻頻沖上熱搜。
我查了一下,他的賬號三天發(fā)了 6 條視頻,累計獲贊 69.6 萬。真實、可見,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敘事。
再看一個更「品牌化」的案例。
女裝品牌 COCO ZONE 的主理人劉一一你可能也刷到過。品牌 2021 年創(chuàng)立,她和傳統(tǒng)品牌不同,不找明星代言,自己親自下場,在直播里講穿搭邏輯、講設計靈感。
她直接告訴用戶:這條裙子為什么這樣剪裁、這套搭配更適合什么場景。觀眾覺得她像在聊天。
這種帶著性格和態(tài)度的溝通,想必比那些「開 1,300 公里只充一次電」「我們的電腦比硬幣還薄」的口號,更容易讓人接納。
終究原因不難看出:只講眼前能看見、能摸到、能理解的實在,才是用戶愿意接納的;所以,這標志著一個趨勢:敘事的主角,已經(jīng)從高臺上的大佬,轉(zhuǎn)向了普通人。
作為一個長期研究商業(yè)、營銷傳播的人,我一直在想:企業(yè)要在這個新時代里,如何重建用戶愿意買單的敘事?
智遠給出一個T-R-L 框架。
T = Truth(真實)。真實是產(chǎn)品別造假,要讓用戶能看見、能驗證。說白了,就是「在場邏輯」,東西攤開給大家看,才有人信。
再看R(Respect)尊重。
什么算尊重?最起碼你不要端架子,不要死鴨子嘴硬吧。說到這,我總想到西貝賈老板那句:生意可以不做,是非一定要辯明白。
大哥,用戶比你還明白咋回事兒,你非要上來抬杠?結(jié)果把自己架火上烤。尊重很簡單:承認用戶的體驗才是唯一真相。
L是Link,鏈接。敘事不能和用戶的日常掛上鉤,再響亮也白搭。
以前是「我講,你聽」,現(xiàn)在是「我做,你見證;你反饋,我改;你罵我,我求放過」。這才是「動態(tài)邏輯」的精髓:不停對話,持續(xù)迭代。
所以說,新時代敘事靠三個關鍵詞:真實、尊重、連接;這才是能站得住、傳得開、活得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