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河南鄭州一位31歲的女子鬧上了熱搜。
她為了和25歲的男友結(jié)婚,不惜和父母反目,在家里摔古董、剪刀砸門。父母哭訴女兒已經(jīng)被騙了100萬,賣掉三套房,還要再給男友30萬做“嫁妝”,結(jié)果連男方家人都沒見過。
父母說這是“殺豬盤”,女兒卻說這是“真愛”。
一邊是哭喊著“我很窒息”的女兒,一邊是捶胸頓足的父母。
有人罵她“傻”,有人笑她“上頭”。但我看到的,卻是比騙局更殘酷的東西:一個時代里,愛情與婚姻都被裹挾在孤獨和金錢的泥沼中。
01|愛得太快的人,和不敢愛的人
這幾年我見過兩類截然相反的年輕人:
一類像這位女子,義無反顧,甚至被人騙得傾家蕩產(chǎn),也要相信自己等來的是真愛。
另一類人,則是完全不敢走進(jìn)愛情。
他們算過房價,盤過工資,想過父母年老的負(fù)擔(dān),也看過婚姻里的背叛和離婚率。最后,他們寧愿一個人租著小房子,點外賣,看綜藝,也不愿意把人生賭在一段關(guān)系上。
看似是兩個極端——一個轟轟烈烈到失去理智,一個冷靜到拒絕靠近。
可我覺得,他們其實是同一個困境的兩端:
一個太怕孤獨,所以把愛情幻想成救命稻草;一個太怕失望,所以干脆把門關(guān)死,不給任何人機(jī)會。
02|為什么我們在愛里這么脆弱?
莎士比亞說:“愛情不是眼睛能看到的,而是心靈的感受?!?br/>可在今天,愛情越來越像是賬本上的一筆交易。
彩禮、房子、車子、工作,成了見面的第一道門檻。
甚至騙局也盯上了這份渴望,打著“高富帥”“海外家庭”的旗號,一次次地收割人心。
而更深層的痛點在于:
這一代人,太缺乏穩(wěn)定的安全感。
成長在房價高企、職場內(nèi)卷、父母催婚的夾縫里,愛情本該是心靈的棲息地,卻被推成了風(fēng)險投資。
有人急著投身其中,寧可被騙也不愿空窗;有人怕得不敢下注,寧可孤獨也不愿冒險。
這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結(jié)構(gòu)的悲劇。
03|愛情需要浪漫,但更需要底氣
我并不想用“被騙活該”去否定那個31歲女子的選擇。
畢竟,在她的眼里,那是唯一抓得住的幸?;糜?。
我更想追問的是:為什么一個人會孤獨到寧愿被懷疑、被反對、被質(zhì)疑,也要緊緊抓住一個虛幻的承諾?
叔本華曾說:“人生在本質(zhì)上是一場痛苦的掙扎,而愛情不過是自然用來延續(xù)生命的幻覺?!?br/>聽起來殘酷,但也提醒我們:
愛情的浪漫不能替代生活的真相。
房貸要還,工作要干,尊嚴(yán)要守。
一段關(guān)系如果只靠甜言蜜語,而沒有責(zé)任、沒有擔(dān)當(dāng)、沒有現(xiàn)實的支撐,它終將崩塌。
04|留給我們的思考
我們當(dāng)然可以轟轟烈烈去愛。
可在現(xiàn)實世界里,轟轟烈烈之前,還要冷靜想一想:值不值?靠不靠譜?有沒有底氣?
因為這世上不是只有瓊瑤的浪漫,也有騙局的算計,也有面包的重量。
這一代人不是不會愛,而是不敢愛;不是不渴望婚姻,而是不敢賭婚姻。
有的人跌進(jìn)騙局,有的人躲在安全區(qū)。兩種選擇看似南轅北轍,卻都透露出同樣的無奈。
所以我想說:
我們可以有對愛情最美的向往,但向往歸向往,別忘了理智。
不然,浪漫就只是一場夢。
我寫到這里,心里突然很酸。
也許,真正的難題不是“她傻不傻”,而是:在一個讓人既渴望又恐懼愛情的社會里,我們?nèi)绾握业侥峭爰葴嘏帜芴铒柖亲拥娘垺?/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