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最近,在柘林鎮(zhèn)華亭村村委會南側的一片樹林,原本掩映在樹葉中的果子,已經(jīng)逐漸成熟變紅。一串串簇擁在枝頭的紅色果實,像極了荔枝,讓一些路過或前來游玩的“吃貨”垂涎三尺。
這是柘樹所結的果實——柘果,它也叫山荔枝、野荔枝。柘果喜歡在溫暖的氣候中生長。柘樹通常5至6月開花,6至7月結果,而柘果完全成熟則要到10月底至11月上旬。成熟后的柘果呈橙紅色,個頭和荔枝相差無幾,但柘果沒有果皮和外殼,它的果實是一瓣兒一瓣兒的,瓣與瓣之間帶有間隙,且柘果的中央是沒有硬核的,只有每個小果粒內(nèi)的細籽,吃起來水分充盈,口感糯糯綿綿,還有絲絲甜味沁人心脾。
值得一提的是,“柘林鎮(zhèn)”這個名字,相傳正源于歷史上此地柘樹成林的景象。
記者了解到,柘樹是??畦蠈僦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柘樹的木材心部呈黃色,可作為天然的黃色染料。在古代,黃色是帝王的專屬顏色,龍袍的金黃色便是由柘木的染料染就。因此,柘樹也相傳為“帝王之木”。
除了作為染料,柘木本身質(zhì)地堅韌細膩,色澤金黃,是制作弓箭和高檔家具的優(yōu)質(zhì)材料。另外,柘樹的枝條質(zhì)地堅硬,上面布滿尖刺,抽打起來,不容易損壞。因此,當?shù)匾蚕鄠鳎蠘涫菤v史上柘林人民抗擊倭寇所種植的“防護林”。
柘果。沈思怡 攝
近年來,柘樹已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斑@種樹生長緩慢,且樹枝上有很多刺,最長的近2厘米,很尖銳。那時候,農(nóng)村人都不愿意把它當做柴火使用,怕被它刺傷。估計是覺得柘樹沒有價值,越來越多地遭到砍伐,后來就慢慢沒了?!苯衲?3歲的華亭村村民盛四明說。
不過,2017年,華亭村從外地引進種植了一批柘樹,目前有28棵較大的樹木。在它們的周圍,自然長出了近百棵小樹苗。華亭村黨總支書記金曉燕說,之所以引進柘樹,一是為了讓大家記住柘林鎮(zhèn)的歷史、留住鄉(xiāng)愁,二是柘樹質(zhì)地堅韌,代表著一種文化和品格。
如今,隨著柘樹逐漸成林,華亭村后續(xù)也將圍繞這一極具當?shù)匚幕饬x的樹種,探索開發(fā)特色產(chǎn)品:柘果干、柘果茶、柘木文創(chuàng)等。“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種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樹木,在鄉(xiāng)村振興的舞臺上煥發(fā)新的生機。”金曉燕說。
原標題:《奉賢一種神奇的水果成熟了!長得荔枝也像樹莓,嘗起來是柿子的口感》
欄目主編:黃勇娣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沈思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