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上海之所以被稱作精致之城,自然不僅僅是因為女人們,男人們也是作出了巨大貢獻(xiàn)的,尤其是爺叔們。那年電影《愛情神話》火爆一時,里面有個老烏,可以說從里到外透出上海老克勒的氣質(zhì)??赐赀@個電影不久,在一次小聚會上,我就見到這么一位:穿著得體,面容精致,雪白的襯衣領(lǐng)子里面掖了條小花絲巾,大家說他像老烏,他很開心地表示:你有眼光,我確實像。很自豪。
我那天在公交車上見到的這位爺叔,著裝上其實算很樸素,長袖白襯衫雖然干凈但顯然有年頭了,卡其色的褲子也很舊了,大熱天的,戴了一副白手套,也是那種很簡單的白布手套,很普通的一位退休多年的爺叔形象。不太普通的是,他的精致不是體現(xiàn)在著裝上,而是在他的行為里。坐在顛簸的公交車上,手里捧著一本書,在全民手機(jī)的時代,已然很另類了。更另類的是,他捧的是一本全英文書,書很舊了,是那種很輕的新聞紙的薄本書,字母小得戴個花鏡應(yīng)該根本就不管用。而且他還坐了個倒座,實在不適合看書。但他就那么看著,一點也不違合。車快到站了,他把書合上,那本書是包了書皮的,也不是新包的,書皮已經(jīng)發(fā)黃,也相當(dāng)破舊了。書皮上書名是手寫的,很漂亮的斜體英文,可惜我沒看清。他收起書,收起眼鏡,向車門走去,跟他坐一起的奶奶也一同走過去,二老無言,很默契地互相攙扶著下了車。于我,這個場景很有意思,甚至有點震撼。我坐在繼續(xù)行駛的公交車上用胡思亂想打發(fā)時間,一會兒覺得這可能就是上海人的腔調(diào)吧,一會兒又覺得,這個爺叔,真真是人生榜樣,活到老學(xué)到老。
這一站是新華路上海影城的位置,我想起上一次來上海時,也是在這個公交車上,也是在這個位置,看到一位站在路邊等紅綠燈的爺叔,大約六十歲的樣子。他之所以吸引了站在公交車上的我的目光,是因為晴朗的天氣里,他臂上掛了一把長柄黑雨傘,身穿一件淺灰色布長袍,黑亮的皮鞋,他安安靜靜地站在那里,在上海影城的這個路口,像是從大銀幕上走下來的人物,讓人瞬間恍惚。
上海是咖啡之都,咖啡館星羅棋布,也有一些小小的甜品店,里面會放幾張小小的桌子,讓人們休憩、品甜品、喝咖啡。逛街累了,我走進(jìn)一家紅寶石,里面的奶油小方很得我偏愛。這種甜品店的咖啡性價比高,本地人也常常光顧。我買好咖啡和奶油小方,發(fā)現(xiàn)每一張小桌子都坐了人,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以爺叔居多,一看就是住在周邊的居民,他們穿著比較隨意,面前放著一杯咖啡,有的在品嘗,也有的在小聲聊著閑天。
我正想著既然沒有位置要么打包帶走好了,有個爺叔示意我過去與他拼桌,我表示了謝意,坐了過去。在我印象中,愿意主動與陌生人聊天的,是北京大爺,不是上海爺叔,但凡事總有例外,這位挺健談:“來上海旅游的哦,上海好嗎?”“好!”“哪里來的?”“北京。” “北京也好呀!”“北京沒有紅寶石?!薄澳沁€是上海更好些。”爺叔抿了一口咖啡,露出滿足的笑意,也向我傳遞著輕松和溫暖。
作為上海腔調(diào)的重要組成部分,爺叔們的存在,是城市的一道亮麗風(fēng)景。
原標(biāo)題:《周尋:上海爺叔》
欄目編輯:郭影 文字編輯:劉芳 錢衛(wèi)
來源:作者:周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