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女星,論東方美的代表,朱珠必須榜上有名!
不管是古妝造型,還是現(xiàn)代服飾,都能穿出自己獨有的風格。
跟張柏芝同框,顏值氣質也完全不輸。
一襲新中式旗袍+盤發(fā)妝造,把東方女性的柔美和優(yōu)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網友說:她的穿搭不僅是品味再現(xiàn),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尊重。
尤其是這樣的場合,體現(xiàn)了作為東方女性的自信和底蘊。
我簡直不能更贊同!
最近幾年東方審美簡直“殺瘋”。
國際名模穿中國馬面裙,火上全球熱搜;
央視春晚讓全世界見識了什么是“青綠江山”;
蘇富比拍賣會上,一把明代椅子拍出5500萬港幣天價,相當于紐約市中心一套房!
如果要問,為什么中國風正在征服全世界。
我只想說,時尚是個輪回!
早在300年前,整個歐洲就刮起“最炫中國風”。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穿龍袍坐八抬大轎,在凡爾賽宮開中國主題派對。
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更夸張,甘用600名精銳騎兵交換100件中國瓷器。
▲奧古斯都二世用騎兵換瓷器的場面
葡萄牙公主的嫁妝清單上,中國茶葉的排位比鉆石還靠前。
中國8000年美學史,有多前衛(wèi)、多讓人癡迷?
國際奢侈品珠寶、紋飾,不斷“撞臉”中國青銅器。
中式美學領先世界1000年,連畢加索都夸:若論藝術造詣,中國古人當為天下師。
因為中國美學,從不止于美!
它是一種使命信仰——
敦煌畫工的報酬甚至不夠吃飽飯,依然在黑暗洞窟里,虔誠地描摹菩薩眉眼。
哪怕無人喝彩,也要美得驚天動地。
它是一種靈魂自由——
宋徽宗亡國后被囚五國城,仍用炭條描摹《御鷹圖》
金人皇帝嘲笑:“趙佶,你的鷹飛得出這牢籠嗎?”
他答:“飛不出,但總要有人記得天是什么顏色?!?/p>
亦是一種藝術執(zhí)念——
宋代匠人燒制曜變茶盞時,需在1300℃窯火旁守候七天。
釉色流動形成的宇宙星辰紋,被日本專家稱為“碗中天河”,感嘆:
一輩子見一次神跡,足矣。
如果你渴望真正讀懂中國美學史的博大、精微。
而不是被那些零散講講名畫、說文物、聊宮斗的書喧賓奪主。
誠摯推薦這部,黃永玉、汪曾祺、沈從文百讀不厭。
林徽因、梁思成、徐悲鴻、朱光潛等大師聯(lián)袂推薦的東方美學大典。
中國美術史學奠基人 · 王遜著
《中國美術史》
這套書輩分有多高?
自1957年出版以來,被中央美院等頂尖學府,沿用60載不過時。
徐悲鴻晚年盛贊:“尊著綱舉目張,盡顯華夏藝文精粹”。
梁思成主持清華宮營建系時,把此書作為必讀參考。
美學大師朱光潛說,這本書重塑了我一生的審美體系。
為什么無論史學、美術、考古、建筑領域大師都說:
讀懂中國美學,必由王遜入門。
因為他太傳奇!放眼百年中國美術史獨一份。
作為中國美術史學的一代宗師,中國第一個美術史系創(chuàng)系主任。
他身兼哲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堪稱“行走的美術百科全書”。
王遜帶領各地美術院校進修教師考察南京六朝陵墓(1955年)
當年西南聯(lián)大學生擠破頭也要聽的課,筆記至今珍藏清華檔案館。
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長常書鴻專程拜訪,請他指導敦煌藝術研究;
沈從文創(chuàng)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時,案頭永遠攤開著王遜的手稿。
▲王遜和沈從文夫婦
96歲的央美老教授至今記得:
王遜先生上課,每次都把美術史講活了,
從仰韶彩陶的紋樣講到宋徽宗的瘦金體,甚至能從他的講述中感受到匠人掌心的溫度、宣紙上的墨香。
我們常常忘了記筆記,因為完全沉浸在美學的震撼里——這種授課境界,后無來者。
1950年代,王遜(左三)、俞劍華(左五)與美術史進修教師在中央美院合影
而這部《中國美術史》就是他在清華、北大、中央美院的授課精華。
836頁皇皇巨著,從原始社會彩陶到清代文人畫,
縱貫8000年美學長河,堪稱華夏文明的視覺史詩。
一經問世便震動學界!
全國美術院校連夜排隊搶購,原稿被文化部列為重要學術文獻永久珍藏。
首版書籍至今在二手市場流通,價格翻了數(shù)十倍不止。
這次最新出版,不僅是內容浩瀚,視覺呈現(xiàn)更是極致考究。
5000+幅全彩大圖,博物館級顯色印刷:
青銅器的獰厲之美,金銀器的流光溢彩,
玉器的溫潤如脂,織錦的繁復瑰麗……
連故宮修復師都驚嘆:將文物神韻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樣,到明清文人的案頭清供,
大到故宮太和殿的藻井結構,小到一枚漢代玉蟬的游絲毛雕,
華夏美學的每個細節(jié)都纖毫畢現(xiàn)。
整套書重達15斤,何止是一套書?
這分明是一座可以擺在書架上的“華夏美學基因庫”!
藝術愛好者翻開它,能觸摸到北宋汝窯“雨過天青”的釉色溫度;
歷史愛好者細讀,能聽見敦煌壁畫里反彈琵琶的千年余響;
孩子讀,培養(yǎng)文化自信同時,還能開展審美啟蒙。
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穿越時空的審美對話。
正大8開,巨幕視覺,一眼望盡數(shù)千年審美流變。
作為市面上唯一一部,同時被博物館、美術學院、拍賣行,三方權威認證的美術史經典。
價格實屬不便宜,要999元一套
不過別擔心,這次我們爭取到,王遜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版特別配額!
限量500套,僅需399元。相當于一張?zhí)貎r機票錢,就能擁有:
8000年華夏美學的視覺盛宴
一部重達15斤“紙上博物館”
一套能讓全家三代人都受益的美學圖鑒
前100名下單,還附贈價值128元的《中國瓷器史》——
用200件經典器物講述中國故事,美到根本舍不得錯過一個字。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案頭擺上這樣一套書,真是一種精神享受。
繁忙工作后,翻開一頁就能走進古畫的山水之間。重拾從容與優(yōu)雅。
掃碼下圖,收藏這份永不褪色的東方之美▼
001
8000年審美脈絡一網打盡
看一眼就沉淪的“美學宇宙”
花了兩個月讀完,最大感受就是——以前博物館都白逛了,
竟然錯過了這么多藏在名畫、服飾、家居擺件、文物古玩背后的美學密碼。
如果你是服裝首飾控,打開它,簡直一秒誤入“女帝、嬪妃的衣櫥”。
你知道最早穿百褶裙的人是誰嗎?答案就是漢成帝皇后趙飛燕。
古籍記載她身材纖細,擅穿長裙跳舞。一次湖上起舞時忽然刮起大風,趙飛燕險些被刮到了天上,宮女急忙拉住她的裙擺救下。
裙子被拉出了很多褶皺,反而看起來更美了,之后這種帶褶皺的裙子就被叫做“留仙裙”。
從隋代的女俑,到晉朝的“破裙”,再到明朝“馬面裙”都是以捏褶為美。
古代色彩鮮艷的石榴裙,有多受歡迎?
明朝詩人,徐渭夸張地寫道:
“石榴花發(fā)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p>
宋朝女子人手一件開衫,當時叫做“褙子”。風姿綽約,好不曼妙。
更不用說,還有坎肩、云肩……每個朝代都有自己“時尚新款”,看得人根本挪不開眼。
家居美學愛好者,先別劃走。這部分內容,更叫人大開眼界。
翻開這套書才知道,原來所謂北歐極簡風,早就是宋朝老祖宗玩剩下的。
對比唐代富麗的螺鈿家具,宋代文人的極簡茶幾、妝臺、屏風,才是現(xiàn)代北歐風的鼻祖。
▲杜堇 《聽琴圖》
僅僅是香爐這一個品類,就從西漢時期巧奪天工的錯金博山爐講到明清時期的琺瑯熏爐。
隔著書頁,都仿佛能嗅到幾千年前裊裊升騰的沉水香。
敦煌迷更是大飽眼福,別的書可能只把敦煌壁畫做成圖冊,這套書直接帶你“穿越時空”——
北涼時期的飛天還帶著印度健陀羅的粗獷,到唐代就化作吳帶當風的飄逸,
一部絲綢之路的審美變遷史就在藻井間流轉。
敦煌畫工恐怕做夢也想不到,他們筆下反彈琵琶的樂伎,會成為千年后中國的文化符號……
不僅講歷朝美學透徹、好懂,
說起中國美術史名人,如宋徽宗、顧愷之、吳道子也是如數(shù)家珍。
分分鐘給你科普超多冷知識——
藝術皇帝宋徽宗可是妥妥“文藝青年”。
不僅以“瘦金體”名垂千古,更在畫院考試出題“踏花歸去馬蹄香”
——奪魁者筆下蝴蝶追馬蹄的巧思,讓他龍顏大悅,當場賜緋。
“畫圣”吳道子一管毛筆,便能掀起滿卷仙風,好似下一瞬就會破紙而出。
每天睡前翻幾頁,連夢境都會多幾筆風雅。
掃碼下圖,收藏這份永不褪色的東方之美▼
002
5000+高清大圖直擊靈魂
30倍放大細節(jié),讓珍寶活過來
從夏商周的青銅饕餮,講到秦漢的漆器云紋,
從魏晉的飛天衣袂講到隋唐的宮廷織錦,
再到宋朝的極簡家具、明清的琺瑯彩瓷。覆蓋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美學品類。
▲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
就連我一個每次看見青銅器,都只會感慨“好大、好壯觀”的博物館小白,
都從這套書的超清細節(jié)里讀懂了:
后母戊鼎上猙獰的饕餮紋,其實是兒子對母親最暴烈的思念;
蓮鶴方壺耳部的小龍,鱗片只有芝麻大卻片片分明——
難怪王遜先生都感嘆:“戰(zhàn)國工匠沒有放大鏡,怎么做到的?”
水陸攻戰(zhàn)紋銅壺堪稱戰(zhàn)國“史詩大片”。
放大看:挽弓的士兵肌肉緊繃,持盾者咬牙發(fā)力。
這哪是青銅器?分明是部會呼吸的戰(zhàn)國紀錄片。
也只有像這樣,把名畫細節(jié)放大了、掰開了、揉碎了,講給你聽。
才會發(fā)現(xiàn),孔雀綠釉碗的窯變紋理,像被仙人隨手揮就的水墨;
萬歷皇帝金絲翼善冠的金絲,細過發(fā)絲卻千年不斷。這種工藝,現(xiàn)代科技都難以復刻。
更別說那些驚艷千年的紋樣之美:
南北朝的“彩色織成履”,將西域葡萄紋與中原云紋繡作滿地繁華;
響堂山石窟的卷草紋,遇見敦煌藻井的忍冬紋,一場胡風漢韻的視覺盛宴……
這就是正8開,27輪調色,30倍細節(jié)放大的力量——
讓青銅器開口,讓古畫呼吸,
每個被時光塵封的細節(jié),都成為穿越千年的信箋。
掃碼下圖,收藏這份永不褪色的東方之美▼
003
15斤重,終身典藏級裝幀
講透東方美學的遼闊、精微與永恒
不只是一本書,是一座書架上的“美學博物館”。
正8開巨幅開本,讓《千里江山圖》的磅礴山水得以完整舒展,
青銅紋飾的每一道刻痕都清晰可辨。
古籍裝幀工藝,古法鎖線雙倍牢固,經得起三代人反復翻閱。
博物館級顯色印刷,連敦煌壁畫的剝落痕跡、汝窯開片的冰裂紋路都纖毫畢現(xiàn)。
這不僅是一次收藏,更是一場跨越八千年的美學覺醒。
從仰韶彩陶的指紋到乾隆瓷器的落款,每一頁都在提醒孩子:
真正的奢侈,不是用金錢堆砌的虛榮,
而是血脈里流淌的審美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隨書附贈價值128元的精裝《中國瓷器史》圖錄——
200件館藏級瓷器珍品,從邢窯“類雪”到鈞窯“天青”,用釉色講述最地道的中國故事。
限量300套,售完無補。喜歡一定早點下手~
掃碼下圖,收藏這份永不褪色的東方之美▼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