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代王后可能是呂后賜給代王的呂氏宗族的女子。所以,要想當這個皇帝,就必須把代王后和她生的四個兒子全部除掉。
也有人說,這是漢景帝的母親竇漪房,為了自己的兒子能夠繼承皇位而動得手腳。
如果您也是這種看法,
恭喜您!您和長安的將相們,和呂后,和其他劉氏皇族一樣,
都小看了漢文帝!
天上掉下個餡餅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故。兩個月后,周勃等功臣及朱虛侯劉章等皇族,就除掉了呂氏全族。
當時,漢惠帝的兒子,后少帝劉弘在位。為什么周勃他們要再選一個皇帝呢?畢竟,劉弘也算是漢高祖劉邦的親孫子啊。
周勃他們顯然有別的想法,說直白點,就是擔心。擔心這位后少帝劉弘長大之后,給呂后報仇!
首先,因為劉弘本身就是呂后在四年前親自扶立的。其次,后少帝劉弘還娶了呂祿的女兒為妻。
而呂祿正好是呂后的侄子?,F(xiàn)在劉弘年齡還小,誰敢保證這位長大之后,會怎么看待周勃陳平他們呢。
這份擔心不是沒理由的。
漢高祖劉邦駕崩之后,是呂后長達十五年的統(tǒng)治。西漢經(jīng)歷了漢惠帝,前少帝,后少帝三位傀儡皇帝。
呂后的影響根深蒂固。這次周勃陳平他們鏟除諸呂,可以算是把呂氏宗族連根拔起,只剩下了劉弘四兄弟。
畢竟,名義上,這兄弟四個都是漢惠帝的兒子,高祖劉邦的孫子。
當然,這份擔心,他們是沒法明確說出口的。太尉周勃,右丞相陳平,大將軍灌纓,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經(jīng)過商議認為:
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既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賢者立之!
所謂“用事”,就是掌權(quán)的意思。
于是,一種說法就傳了出來,劉弘不是漢惠帝劉盈的兒子!
為了確保這種說法更可信,干脆劉盈的四個兒子都是呂后替劉盈做主抱養(yǎng)的別人的孩子這種說法就應(yīng)運而生。
既然坐在皇位上邊的那位后少帝不是老劉家的人,一直在代州安安穩(wěn)穩(wěn)做代王的漢文帝劉恒就突然接到長安來的一份“通知”:請代王殿下到長安來當皇帝吧!
代王一下就懵了,為什么是我?
只能是代王,必須是代王
選新皇帝,得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個當然必須是劉邦的子孫,這是“硬杠杠”。第二個就有點說不出口了。
新皇帝,最好是一位弱勢的皇帝。
第二個條件,主要是將相們的想法了。如果說鏟除呂氏全族,還說得上是“討逆”,那廢掉后少帝可就真的是將相們在為自己考慮了。
無論新選的皇帝是誰,都會擔心將相們勢大,有“興廢”的實力。
本來在封建統(tǒng)治秩序之中,君就是強勢的一方。如果再選擇一個強勢的劉氏子孫當這個皇帝的話,那么,將相們的未來,應(yīng)該很“美好”。
所以,周勃、陳平他們,選擇一個劉氏的弱勢子孫來當這個皇帝,便于他們能繼續(xù)控制,最好是這位新皇帝宅心仁厚,能夠善待他們的子孫。
那豈不是很美滋滋的事情?
那么到底是誰有這么大的權(quán)力能夠決定西漢皇帝的“廢立”呢?
根據(jù)《史記》記載:
他們分別是劉邦死前曾“預(yù)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的太尉周勃。從小主持為鄉(xiāng)里分肉而發(fā)出“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感嘆的右丞相陳平。被諸呂派去阻擊前來“討逆”的齊哀王劉襄,卻在滎陽駐兵不攻的大將軍灌嬰。還有御史大夫張蒼。
以上這四位,都是追隨劉邦起義建立漢室江山的赫赫功臣。
接下來要說的是瑯琊王劉澤。
劉澤的身份很有意思。
他既是劉邦的遠房堂兄弟,他的妻子又是呂后的妹妹呂須的女兒。所以,以他呂后外甥女婿的身份,都能參與擁立新帝的活動,
從側(cè)面也說明,代王后和四個兒子的死亡與劉恒是否能夠登基無關(guān)。
也就是說,即使是代王后如很多人推測那般是呂后的家族成員,也不是她及四個兒子的致死之因。
好,來看看為什么必須是代王劉恒會被選中。
首先看劉邦的兄弟。
此時還活著的,就只有劉邦的幼弟,楚王劉交了。劉交的年齡史無記載,但他是劉邦的四弟這個是確定的。
以《漢書注》記載為準的話,漢高祖劉邦是生于公元前247年。推測一下劉交的生辰年份,最早應(yīng)該是公元前244年左右。
到事情發(fā)生的公元前180年,劉交已經(jīng)是64歲的老人了。顯然年齡偏大,不適于當這個皇帝。
當然了,這只是表面的原因,關(guān)鍵是,年齡大了,有經(jīng)驗有閱歷,一旦登上帝位,將相們根本沒法控制他。并且據(jù)記載,劉交在漢文帝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79年就去世了。
看起來身體也不太硬朗。所以,劉邦的弟弟劉交被排除出名單。
再看劉邦的孫子。
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似乎應(yīng)該是劉邦的長孫齊王劉襄無疑。第一是劉襄和呂后有深仇大恨,劉襄的父親劉肥就是被呂后“氣死”的。
有一次劉肥覲見漢惠帝劉盈。劉盈尊敬這位比自己年長很多的兄長,就請劉肥上座。結(jié)果劉肥不知是大意了,認為這是在宮內(nèi)舉行的家宴,不必拘禮。
還是就想憑借自己的實力,想給年幼的皇帝劉盈一個難堪,真的就坐到了劉盈的上首座。劉盈沒往心里去,還很高興,他的母親呂后卻非常生氣。認為劉肥輕視幼弟。
于是,呂后就命人端來兩杯酒,讓劉肥給自己敬酒。畢竟呂后是劉肥的嫡母,敬杯酒也是應(yīng)該的,劉肥還挺高興,沒想這么多,感覺氣氛挺好的,就端起酒來為尊者壽。劉盈一看,認為應(yīng)該陪著哥哥一起向呂后敬酒。
結(jié)果呂后勃然作色,揮手打翻了劉盈手中的酒杯。
這下子“家宴”可就進行不下去了。劉肥也感覺手里的酒可能不太對勁,就沒敢喝。事后了解到,這兩杯酒根本就是毒酒!
無論當時劉肥端起哪一杯來喝下去,那都不會再見到明天早晨的太陽了。
這還不算完,呂后竟然就扣住劉肥不讓他回封地齊國了!劉肥無奈,知道自己必須得拿出點真東西來,才能讓呂后消氣了。
于是,他也設(shè)了一個家宴,邀請呂后,漢惠帝,以及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來赴宴。
赴宴不重要,重要的是,劉肥把齊國七個郡中的一個郡,送給魯元公主做湯沐邑。也就是說這個郡所有的出產(chǎn)收入都要交給魯元公主了。
更屈辱的是,劉肥還尊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為太后。這可真的是差了輩分了。本來是自己的妹妹,轉(zhuǎn)眼變成了自己的母親!
可以說劉肥這次長安之行,從里子到面子都丟了個干干凈凈!
呂后這才轉(zhuǎn)怒為喜,放劉肥回歸封地。劉肥因為感覺太屈辱,兩年后就死了。所以,他的兒子劉襄,對呂氏宗族可以說是恨之入骨。
接下來發(fā)生的事,讓人感覺呂后算是捏住了齊王這個“軟柿子”。
公元前186年,呂后封了自己的一個親戚呂臺為王,又割走了齊王劉襄的濟南郡,
作為呂臺的封地。后來就是剛才說的瑯琊王劉澤了。很明顯,這就是又把齊國的瑯琊郡又給割出來了。
自此,齊國由原來的七個郡,變成了四個郡。您說,這齊哀王劉襄,能不對呂氏“念念不忘”嗎?
所以,當呂后去世之后。后少帝劉弘的連襟,齊王劉襄的弟弟,朱虛侯劉章感覺到了報仇的時候了。
劉章的妻子,是呂后的侄子,掌管北軍的上將軍呂祿的女兒。劉章從妻子那里獲悉了呂氏的陰謀。
于是,派人給哥哥劉襄送信。讓他發(fā)兵西進,他則和另一個弟弟東牟侯劉興居作為內(nèi)應(yīng),鏟除諸呂,擁立齊哀王劉襄為帝。
劉襄當即出兵要鏟除諸呂。
呂氏宗族哪有帶兵打仗的人選啊。他們慌亂之下,只好選擇了看起來對呂氏宗族沒有啥成見的灌嬰領(lǐng)兵出征討伐齊王劉襄。
結(jié)果,灌嬰帶著大軍到了滎陽不走了!
不光不走了,還和劉襄合兵一處,掉過頭來要討伐諸呂。
諸呂隨即大亂。
給陳平周勃他們鏟除諸呂創(chuàng)造了非常有利的機會??梢哉f,在鏟除諸呂的過程中,齊王劉襄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前面也說了,將相們本來就是想著要找一個弱勢的,好控制的諸侯王來當這個皇帝。
劉襄他兄弟三人,將相們那是真的不敢選,就因為他們太厲害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瑯琊王劉澤的意見。劉澤對劉襄真的是恨得牙根癢癢的。
瑯琊王劉澤是被劉襄派人“忽悠”到齊國去的。
劉襄發(fā)兵之前,找人到瑯琊國告訴劉澤,說劉襄年輕,不懂得帶兵打仗,請劉澤去齊國當“總指揮”去。
劉澤還真信了,去了就被劉襄給扣住了。劉襄又派同一個人去瑯琊國,說劉澤讓瑯琊國發(fā)兵一起“討逆”。
于是瑯琊國的兵馬就被這樣綁上了“賊船”。都知道,被騙的滋味不好受,那種感覺就是:自己看起來像個傻子?
劉澤不甘心智商受到碾壓。
劉澤知道劉襄的目的,就是要當大漢的皇帝。
所以,他心生一計,對劉襄說,你是高祖長孫,就該當這個皇帝,我留在你這里,毫無用處不說,還有可能導致軍心紊亂。
我是高祖的堂兄弟,輩分在這里了,不如我去長安,給你和將相們牽線搭橋,為你登上大漢皇帝寶座修橋鋪路,多好!
劉襄一聽還真是這么回事,很痛快就放劉澤去長安了。抱著給劉襄“使壞”心思的劉澤到了長安能替劉襄說好話嗎?
肯定不會啊。
將相們本來對劉襄的實力非常的忌憚,劉澤就說了關(guān)鍵性的一句話:劉襄的母族,品行不咋地,是“惡人”。
換句話說,容易發(fā)展成像呂氏宗族那樣的外戚勢力。
這個理由真的是太強大了。正好給了將相們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呂氏宗族對大漢產(chǎn)生了這么大的危害,大漢再也不能出現(xiàn)這樣的家族和人物了!
得,這樣一來,劉襄就徹底從皇帝備選名單中被剔除。
好,將相們遴選完了高祖劉邦的兄弟和孫子,
接下來就是劉邦的兒子。
此時只有皇四子代王劉恒和老七淮南王劉長可供選擇了。
劉長“落榜”,明面上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他年齡小,當時只有十九歲,再說了立嫡立長不立幼。
第二則是和劉襄同樣的“落榜”理由:母家又惡。
當然,實際的理由,是劉長自幼是由呂后撫養(yǎng)長大。這就是隱患,保不齊劉長對呂后就有感情,那么他掌權(quán)之后,會不會報復(fù)將相們,那還真的是不好說的一件事。
即使是沒感情,難道不可以拿對呂后有感情做借口嗎?
基于此,劉長,落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