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nèi)容取材于網(wǎng)絡(luò)
九月的菲律賓,臺風與抗議,天災與人禍,正是國內(nèi)最脆弱敏感的時刻,作為總統(tǒng)的馬科斯卻突然“消失”4天,很明顯是在想辦法解決內(nèi)憂,最大的可能是求助“外援”,結(jié)果求來求去沒有找上美國,反而找上了中國。
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讓馬科斯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中國又能否答應他的請求?
頭頂?shù)乃陌牙麆?/p>
當菲律賓總統(tǒng)馬科斯從公眾視野中“蒸發(fā)”4天后,他選擇的復出首秀,竟是為即將離任的中國大使黃溪連舉辦一場送行會面。這出戲,與其說是外交轉(zhuǎn)向,不如說更像是一場被國內(nèi)重重危機逼到墻角的求生表演,每一個微笑和承諾背后,都充滿了精心算計的投機色彩。
這并非一次主動的戰(zhàn)略抉擇,馬科斯之所以上演這出“親華”獨幕劇,完全是被一場由政治背叛、民眾怒火、經(jīng)濟困頓與天災人禍共同編織的“完美風暴”所脅迫。他的轉(zhuǎn)身,步步都踩在絕境的邊緣上。
權(quán)力核心的裂痕,是第一把懸頂之劍。曾經(jīng)的政治盟友、副總統(tǒng)莎拉·杜特爾特,如今已公然站到他的對立面,就其父老杜特爾特的拘押問題頻頻發(fā)難,威脅之意溢于言表。更糟的是,馬科斯的表弟、眾議院議長馬丁·羅穆亞爾德斯因丑聞纏身而黯然辭職,這無疑動搖了他的政治根基。
致命的信號來自軍方,面對席卷全國的示威浪潮,那支擁有十五萬兵力的武裝力量選擇了按兵不動,擺出了一副耐人尋味的觀望姿態(tài)。這一幕,像極了當年其父老馬科斯被軍方倒戈拋棄的歷史重演,這柄無聲的利劍,最是令人膽寒。
民怨的洪水,則是第二把利劍。一樁涉案金額高達數(shù)十億美元的防洪工程貪腐案,徹底點燃了民眾的怒火。從首都到全國二十多個主要城市,抗議的人潮洶涌而至。他們打出“我們淹在水里,他們泡在香檳里”的標語,憤怒的吼聲震天動地,總統(tǒng)府甚至一度遭到圍攻。
馬科斯早先“與民同在”的空洞言論,此刻聽來只剩諷刺,反而激化了矛盾。數(shù)百名抗議者被捕,其中包括上百名未成年人,但這并未撲滅怒火,反而讓執(zhí)政的合法性在民眾的失望中不斷流失。
迫在眉睫的糧食危機,是那柄無形的第三把利劍。官方預計,從今年開始,國內(nèi)糧食將面臨減產(chǎn),民眾的餐桌眼看就要成為最直接的政治壓力源。
當馬科斯政府無奈向傳統(tǒng)盟友美國求購糧食時,卻遭到了美國糧商的冷酷拒絕。對方給出的理由是“美國也減產(chǎn)”,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不過是待價而沽的商業(yè)伎倆,等著在菲律賓危機最深重時“趁火打劫”。
最后,天災的狂風,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社會矛盾最尖銳的9月22日,超強臺風“樺加沙”呼嘯登陸,近萬民眾瞬間無家可歸。天災與人禍交織,將整個菲律賓社會推向了崩潰的邊緣。
一套精心排練的臺詞
在與中國大使的會面中,馬科斯的言行舉止充滿了內(nèi)在的矛盾。他仿佛一個急于拿到訂單的推銷員,將自己的“親華”表態(tài)包裝成一份交易清單,而非一份基于戰(zhàn)略互信的政策藍圖。
鏡頭前,他努力營造出一種輕松自如、相談甚歡的氛圍。但鏡頭捕捉到的細節(jié)卻截然相反——他坐立不安,頻繁地舔舐嘴唇。這種無法掩飾的緊張感,恰恰暴露了他內(nèi)心的極度焦慮,也讓這場表演顯得格外刻意。
他的“臺詞”經(jīng)過了精心編排,在“歷史牌”與“現(xiàn)實牌”之間嫻熟切換。他先是深情回顧歷史,強調(diào)菲律賓是“最早承認一個中國政策的國家之一”,并就臺灣問題作出明確表態(tài),稱其為“中國的內(nèi)政”。這張歷史親情牌打得又快又準。
緊接著,他話鋒一轉(zhuǎn),迅速拋出現(xiàn)實的訴求:懇求南海的爭議不應定義整個中菲關(guān)系,并熱切希望能深化經(jīng)貿(mào)與人文領(lǐng)域的合作。這套組合拳目的性極強,就是想用政治上的承諾,去換取能夠解燃眉之急的經(jīng)濟實惠。
臺下觀眾眼神復雜
然而,這場精心編排的獨角戲,并未贏得滿堂喝彩。臺下的“觀眾們”都投來了審慎、懷疑甚至警惕的目光。馬科斯試圖在鋼絲上跳舞,卻發(fā)現(xiàn)自己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中方的反應,堪稱從容又清醒。中方大使黃溪連的回應,既同意南海問題不應是雙邊關(guān)系的全部,又巧妙地提醒菲方,要信守在臺灣問題上的承諾。這清晰地表明,中方看穿了馬科斯前來“救火”的真實意圖。中國的立場很明確,“相向而行”是前提,行動比言語更重要。
華盛頓則像一個被背叛的盟友,在沉默中注視著這一切。馬科斯這記突兀的轉(zhuǎn)向,直接觸動了美國“遏華”戰(zhàn)略的敏感神經(jīng)。盡管華盛頓尚未公開發(fā)聲,但分析普遍認為,美國絕不會坐視不管。
過去,美國對菲律賓的支持多停留在口頭,甚至削減了防務支持,并在貿(mào)易上施壓。如今,馬科斯的“背離”很可能招致更實際的“報復”,讓這場外交賭博的風險倍增。
而在菲律賓國內(nèi),這場“神操作”引發(fā)的更多是困惑與看衰。連本國媒體都直呼“看不懂”,普遍將其解讀為絕境之下的“自救”行為,是病急亂投醫(yī),試圖抓住一根“救命稻草”。這表明,即便是在國內(nèi),馬科斯這場表演的信譽度也已經(jīng)大打折扣。
結(jié)語
說到底,馬科斯的對華示好,本質(zhì)上是一次典型的投機行為,企圖用外交上的靈活空間,來換取國內(nèi)政治的生存時間。它或許能暫時緩解外部的壓力,卻無法根治內(nèi)部早已潰爛的頑疾。
真正的出路,從來不在于左右逢源的外交表演,而在于刀刃向內(nèi)的自我革新。外界建議他學習越南的“平衡外交”,但這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自身必須站得穩(wěn)。一個連腐敗、民生都無法解決的政府,任何外交上的長袖善舞都只是空中樓閣。
如果這場示好僅僅是馬科斯的“緩兵之計”,一旦國內(nèi)危機稍有緩解便再度翻臉,那么他不僅將徹底透支在中國這里僅存的一點信譽,更可能在失去美國信任后,陷入真正的四面楚歌。到那時,這根他急于抓住的救命稻草,恐怕會變成一根勒得更緊的繩索,讓其政治生命在自己親手導演的戲劇中,窒息而亡。
財聯(lián)社2025-09-28《臺風襲擊已致菲律賓26人死亡》
中國新聞網(wǎng)2025-09-22《菲律賓爆發(fā)大規(guī)模反貪腐示威》
北青政知新媒體2025-09-26《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辭行拜會菲總統(tǒng)馬科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