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嗎?世界有個地方,地上掉一疊面額上萬的鈔票,路人連彎腰都懶得彎;集市上擺的不是蔬菜水果,而是成捆成捆的現(xiàn)金,商販還像賣白菜似的喊價。
可更離譜的是,這里人人手握“億萬資產(chǎn)”,卻連頓飽飯都難保證。這到底是哪個國家?為啥錢多得沒人要,百姓還過得這么難?
街頭奇觀:鈔票淪為“沒人要的滯銷貨”
清晨的哈爾格薩街頭,天剛蒙蒙亮,就有村民趕著牛車出門了。車上沒裝糧食也沒裝貨物,而是堆得像小山似的鈔票。
這些鈔票用麻繩捆成一摞摞,外面就罩層漁網(wǎng),連個防盜的箱子都沒有,到了集市,商販直接把錢往地上一攤,旁邊放臺電子秤就開始吆喝。
跟別的集市不一樣,這里喊的不是“新鮮便宜”,而是“稱好的鈔票,要多少隨便挑”。
最特別的是那幾個鐵籠子,里面鎖著的不是貴重物品,而是5000面額的先令,這是當?shù)匚ㄒ贿€算“值錢”的鈔票。
路上行人路過這些錢堆,別說搶了,連多看兩眼的都少。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餐館里的場景:顧客扛著半麻袋現(xiàn)金來吃飯,老板稱重后就說“夠了”,根本不用一張張數(shù)。要是遇到小額鈔票,老板還會嫌麻煩,直言“太少了懶得算”。
可誰能想到,這些“遍地是錢”的景象,背后藏著一段荒唐又心酸的歷史。
一張鈔票的“貶值”
索馬里蘭這地方,早年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直到上世紀90年代,隔壁的索馬里爆發(fā)內(nèi)戰(zhàn),中央政府直接垮了臺。
趁著這個混亂勁兒,索馬里蘭這邊的人干脆宣布自治,還給自己起了“索馬里蘭共和國”的名字,甚至組建了軍隊。
但問題是,不管他們怎么折騰,聯(lián)合國沒承認,其他國家也沒承認,世界地圖上根本找不到這個“國家”。
更要命的是,掌權(quán)的人當時滿腦子都是“獨立”,壓根沒心思搞經(jīng)濟。
為了兌現(xiàn)給民眾的承諾,也為了維持政府運轉(zhuǎn),他們直接讓央行開足馬力印錢。
一開始還印10塊、50塊的小面額,后來覺得“太廢紙”,干脆只印500、1000、5000的大面額。
沒了經(jīng)濟支撐,印出來的錢就是一張張紙,很快,惡性通貨膨脹就來了:原本能買一袋面粉的錢,沒過多久連半塊面包都買不起。
更慘的是,因為國際上不承認,他們的貨幣沒法跟其他國家兌換,也沒正規(guī)銀行愿意接手。時間一長,這些鈔票就徹底失去了貨幣該有的價值,只能變成“待處理的廢紙”。
從“印錢救市”到“錢不如紙”,索馬里蘭的貨幣一步步走到這步田地,其實早有預兆。
百姓只能這么選
別看集市上天天有人“賣錢”,其實他們根本不是想賣錢,而是想換點能用的硬通貨,比如美元。
畢竟當?shù)刎泿艣]人認,要想買到進口的糧食、藥品,只能用美元,所以每次有人來換匯,商販都會趕緊湊上去,甚至愿意多給幾捆錢,就為了多換點美元。
可扛著麻袋去換匯太麻煩了,尤其是買些零碎東西的時候,光整理錢就要半天。2009年的時候,當?shù)貎杉宜饺似髽I(yè)想出個辦法:搞移動支付。
跟咱們用的掃碼支付不一樣,他們的移動支付特別簡單:把錢存到公司里,交易時發(fā)個短信驗證就行,用的還是老式的按鍵手機。
沒想到這辦法還挺受歡迎,當年就有十多萬人用起來,比咱們大規(guī)模普及移動支付還早好幾年。但這也只是解決了表面問題,因為存進去的錢,最終還是要換成美元才能用。
除了換匯和移動支付,當?shù)匕傩漳苤竿木椭挥行竽翗I(yè)了,哈爾格薩有個挺大的駱駝市場,每天早上都有牧民牽著單峰駱駝來賣,一頭駱駝能換600美元左右,夠一家人活好一陣子。
旁邊還有個羊市場,大多是婦女在經(jīng)營,賣的黑頭綿羊和帶角山羊,一只大概能換400塊人民幣。這些交易要么用外幣,要么以物易物,很少用當?shù)刎泿拧?/p>
可就算這樣,日子還是難,不少男人干脆每天聚在大棚里嚼一種叫“卡特”的樹葉,這種樹葉能讓人暫時興奮,忘了餓、忘了窮。
不過長期嚼會上癮,還傷身體,可他們也沒別的辦法。
一邊是成捆的“廢紙”,一邊是難以為繼的生計,索馬里蘭百姓的日子,全是無奈。
新問題一來,貨幣困局更難破
最近這兩年,索馬里蘭的貨幣問題又添了新麻煩,2024年7月,索馬里聯(lián)邦政府推出了個新政策:對電子交易收5%的稅。
雖說這政策是針對索馬里本土的,但索馬里蘭的移動支付系統(tǒng),跟索馬里境內(nèi)的渠道關(guān)聯(lián)很深。稅一收,換匯的成本直接漲了不少,不少人覺得不劃算,又開始扛著麻袋去集市換錢。
更讓他們頭疼的是索馬里的新鈔計劃,索馬里政府在國際組織支持下,準備發(fā)行新版貨幣,目的是打擊假鈔、改善貨幣環(huán)境。
可這對索馬里蘭來說,不是好事,本來他們的貨幣就沒主權(quán)背書,現(xiàn)在索馬里出了新版貨幣,更顯得他們的錢“不合法”。
不少人寧愿多花點錢,也要換索馬里的貨幣,或者干脆用美元。
除此之外,當?shù)氐慕?jīng)濟結(jié)構(gòu)也沒什么改善,除了畜牧業(yè),幾乎沒別的產(chǎn)業(yè),工廠開不起來,年輕人找不到工作。
有限的資源還被少數(shù)人攥在手里,普通百姓想靠干活掙錢,難上加難。
氣候變化也來添亂,這幾年干旱頻繁,牧草不夠,駱駝、羊的存活率越來越低。牧民們沒了收入,只能更多地依賴“賣錢換匯”,可錢越來越不值錢,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
這些新問題疊在一起,讓索馬里蘭的貨幣困局,變得更難破解了。
錢的價值,從來不在紙面上
看了索馬里蘭,可能有人會覺得荒唐:怎么會有國家窮到只剩錢?但仔細想想,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貨幣的價值,從來不在紙面上。
一張鈔票能值多少錢,不是看上面印的數(shù)字有多大,而是看背后有沒有主權(quán)背書,有沒有經(jīng)濟實力支撐,有沒有穩(wěn)定的治理體系。
索馬里蘭的錢之所以變成“廢紙”,就是因為沒得到國際承認,沒像樣的經(jīng)濟,也沒靠譜的治理。就算印再多,也只是一堆紙。
更讓人唏噓的是,他們雖然維持了二十多年的安定,不像索馬里那樣天天打仗,但這種安定是脆弱的,靠的是精神麻痹,靠的是低水平的畜牧業(yè),沒什么發(fā)展動力。
對比咱們自己,從曾經(jīng)的物資短缺到現(xiàn)在的生活富足,從現(xiàn)金交易到移動支付普及,背后是國家主權(quán)的穩(wěn)固,是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是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
其實不管是哪個國家,錢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目的。真正能讓百姓過得好的,從來不是成捆的鈔票,而是穩(wěn)定的生活、靠譜的保障,還有看得見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