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又上熱搜了?”
點進去之前,我以為又是哪位學霸拿了諾獎、破了芯片難題;
結果一看,差點把下巴摔地上:
“兩名教職工、多名學生,因當‘黃?!恍姓辛簟⒔馄?、處分!”
是的,你沒看錯,中國最頂尖的大學,居然被自己人“薅羊毛”薅到上警情通報。
01先別笑,事情比段子還離譜
據(jù)“平安清華”通報,最近抓了兩撥“內鬼”:
第一撥:某教職工直接勾搭校外黑導游,把入校名額當門票賣,涉案金額“較大”,被公安局請去喝了10天茶,回來直接“畢業(yè)證”變“離職證”,學校當場解聘。
第二撥:另一位老師更“顧家”,帶著老婆一起干:網(wǎng)上發(fā)廣告、校內有證車拉客,一家子齊齊整整,喜提“拘留7日游”,校園車證當場注銷,連家屬的入校權限都被連根拔起。
學生也不甘示弱。有人把匿名論壇的“求助帖”當成商機,一口氣給20多個校外人員違規(guī)報備,還發(fā)展下線搞“校園分銷”;結果錢沒賺熱,就被警方按頭行政處罰,違法所得全上繳,處分期內連獎學金、保研資格一起泡湯。
清華的預約系統(tǒng),硬是被自己人玩成了“二手閑魚”。
02 黃??珊蓿皟裙怼备稍?/strong>
校外黃牛再囂張,也得隔著圍墻翻花樣;
校內人可是手握“后臺鑰匙”,他們清楚預約系統(tǒng)幾點放號,知道哪個審核環(huán)節(jié)最松,甚至能直接動用“內部車證”把人帶進來。
當“守門員”變身“開門人”,再高的圍墻、再嚴的算法,也架不住“里應外合”。
所以別光罵游客“花錢買路”,真正捅清華一刀的,是這些把學府尊嚴當廢鐵賣的自己人。
03 別把鍋全甩給“開放政策”
評論區(qū)有人喊:“誰讓你們開放參觀?名額那么少,黃牛當然滿天飛。”
聽起來似乎有理,但細一想,
故宮每天限流4萬,怎么沒聽說午門保安賣票?
國博預約天天秒空,也沒見講解員集體翻車?
開放與亂象之間,隔著的根本就是“管理”和“人心”。
如果內部制度全是“信任牌”,卻沒人查、沒人罰,再少的名額也能被炒成天價。
而一旦“自己人”下場分羹,規(guī)則瞬間塌方,游客只能去二手平臺花300塊買“清華合影券”。
04 清華的“自曝”,打了誰的臉?
這次清華沒捂蓋子,干脆把家丑寫成通報,貼在校門口、發(fā)在公眾號。
有人說“丟人”,我卻覺得丟人歸丟人,至少說明學校還知道“疼”。
怕的是那些出了事還“內部消化”的單位,表面光鮮,里子早已蛀空。
清華這一巴掌,打的是自己,也打醒了所有把“象牙塔”當“生意場”的人:
學術的招牌,不是給你拿來換流量的;
師生的身份,更不是給你拿來當免罪金牌的。
05 別讓“清華”變“清場”
事件一出,網(wǎng)上又出現(xiàn)了“干脆關門別開放”的呼聲。
可別忘了,百年清華能被世人仰望,不光因為諾獎和論文,更因為它曾是“公共精神的燈塔”。
關門當然簡單,一把鎖、一紙通告,黃牛瞬間絕跡。
但那些懷著朝圣心情的中學生、那些攢了半年錢帶孩子看名校的父母,也一并被鎖在門外。
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清場”,而是“清源”:
技術上,預約系統(tǒng)與人臉識別、車牌綁定,黑名單全國聯(lián)網(wǎng);
制度上,校內人員備案、車輛載客全程掃碼,違規(guī)即斷網(wǎng)斷電斷經(jīng)費;
懲戒上,師生涉案一律頂格處理,該拘留拘留,該開除開除,絕不留“護犢子”空間;
供給上,節(jié)假日適當彈性放號,讓正常需求不再“跪求黃?!薄?/p>
只有把“里子”打理干凈,清華的“面子”才能繼續(xù)發(fā)光。
清華的警示通報,最后一句話是:“望全體人員引以為戒,共同維護平安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strong>
頂尖學府的體面,是無數(shù)師生用百年光陰攢下來的;
毀掉它,只需要幾個“內鬼”加幾個月的貪心。
愿這次“家丑”是一記長鳴警鐘:
學術高地,絕不容黃牛踐踏;
象牙塔內,更不許蛀蟲橫行。
清華如此,所有高校皆然。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侵權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