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章魚姐講熱點
編輯 |章魚姐講熱點
本文共956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最近,俄羅斯軍事與政治沖突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克林采維奇的一番話,在國際上投下了一顆“輿論炸彈”。他把話撂這兒了:俄羅斯軍隊已經(jīng)畫好了“重點”,只需要實施11次精準打擊,就能讓烏克蘭全國的電力系統(tǒng)徹底癱瘓,讓整個國家分裂成一個個相互隔絕的“黑暗孤島”。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克林采維奇描述得有鼻子有眼,說他曾和前線負責(zé)鎖定目標的作戰(zhàn)人員聊過,偵察兵信誓旦旦地表示:“我們對一切了然于胸,所有目標均已標記。”甚至連目標清單,都據(jù)稱得到過一位潛逃的烏克蘭能源部副部長的“驗證”。
但,最核心也最引人深思的部分來了——
克林采維奇特別強調(diào),出于人道主義考量,這個攻擊命令至今沒有下達。他描繪了一幅觸目驚心的畫面:一旦這么做了,城市將徹底停擺,電梯、地鐵全部“趴窩”,民眾可能只能成群結(jié)隊地徒步逃往歐洲。更危險的是,核電站也可能面臨斷電的風(fēng)險,引發(fā)更可怕的次級災(zāi)難。
“這是政治決策——我們不愿造成重大人道主義災(zāi)難……正是這種人道主義考量阻止了我們?!?/em>
這話聽起來充滿克制與仁慈,但怎么品,都感覺這話里話外,沉甸甸的分量遠超字面意思。這不像是一份保證書,更像是一份懸在頭頂?shù)摹白詈笸骸?。它的潛臺詞仿佛是:看,我們擁有瞬間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能力,我們隨時可以按下那個讓對手陷入絕境的按鈕,但我們選擇了“仁慈”。這份“仁慈”,本身就成了最強大的威懾。
值得注意的是,這番言論并非孤立存在。近年來,俄羅斯國內(nèi)軍事專家和媒體界呼吁在特別軍事行動中采取“更果斷措施”的聲音不絕于耳。他們同時強調(diào),俄羅斯甚至尚未動用一半的軍事潛力。這邊廂,莫斯科方面屢次聲明只打擊軍事設(shè)施;那邊廂,則指責(zé)烏軍持續(xù)攻擊俄邊境民用設(shè)施。
我們不妨?xí)簳r跳出具體的是非對錯。想象一下,在基輔、在哈爾科夫,每一個普通的家庭,每一位母親、每一個孩子,在聽到這番“11次打擊就能讓我們陷入黑暗”的言論時,內(nèi)心會泛起怎樣的驚濤駭浪?那種命運仿佛被他人捏在指尖的無力感,或許才是最真實的煎熬。
這“人道主義”的旗號,在冰冷的戰(zhàn)略博弈中,聽起來既像是一絲慰藉,又像是一把更傷人的軟刀子。它沒有落下,但它的陰影已經(jīng)籠罩下來。戰(zhàn)爭的形態(tài),早已不止是炮火連天,這種心理上、意志上的較量,有時比真實的打擊更為殘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