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行記
?作者 澤眾
引 言
駿兒,在情感世界里,跟我那些在與不在世的親人相比,有著初生異域的時空之別。在剛剛告別第二個三十年不久,我急切地遠渡重洋,去到英國曼徹斯特,在那個西方文化積淀深厚的地方,與他相會。從2025年3月24日涉足這塊土地,直到7月6日離開,恰巧百日。朝夕相處,目息不離,那種喜悅與自豪感,恐是他人難以想象的。
最難忘的日子,方才值得銘記。記住所歷經(jīng)的瑣碎生活,且待時間堆積成一座小山的將來,尚能覓得寄身海外的足跡。 只是,初到異國他鄉(xiāng),驚喜與新奇的充盈,令我竟然只顧眼前,而疏忽了也許之后會更珍貴的文字。因此,這組日記開篇于二十多天后、靈感突現(xiàn)之時。
曼城行記之壹: 春日生發(fā)
春天之所以美好,源于對萬物萌發(fā)的悅納
——題記
4月17日 星期四
在房子里帶小孩,每天都能發(fā)現(xiàn)他的新變化。十個月大的孩子,整天就是吃睡拉玩。這是人類初來世界的真實狀態(tài),而作爺奶輩的,只有此時專心隔代向下看,才能連同自己的兒時,仿佛都看得更加真切而清楚了。
他今天可以自己向前爬行了,此前還只會向后退。在爬行的停歇間隙,他緊接著還能自己坐起來了。這些細微的進步,是我不經(jīng)意間察覺的,自然帶給人極大的驚喜。
4月18日 星期五
趁著天氣晴好,我獨自在北角附近走走。沿著條古運河,走到一片聯(lián)排別墅區(qū)。一戶人家有五六米寬,一窗一門,長不過四五米的小院,兩三層高不等。多以兩戶相聯(lián),獨成一體。門前路邊停了不少車,屋外行人很少。這些房子外觀簡陋且陳舊,大片成排分布,其間以小道相隔開,房子前后都有小院落。小院地方不大,但布置精細,各俱特色,少有雷同。
工業(yè)革命前期開鑿的運河,是當時的主要運輸渠道。如今保留下來的,竟成了一道景觀。運河里停著一些小船,船上還有人生活。這個叫“棉花地里”(Cotton Field)的一塊有百畝大的空地,就在河邊,離我的駐地不遠,我常推著駿兒去那里散步。河水里的一對白鵝、數(shù)只鴨子,還有一群鴿子,閑游其間,如處無人之境。
這樣的生活場景,于我無疑是新鮮的,就像來到另一個不曾想象過的世界。
4月19日 星期六
外面風有點大,十一二度的氣溫,仍然感覺有點冷。傍晚時分,萌陪我沿著運河走到一處新建的別墅區(qū),發(fā)現(xiàn)河邊的樹葉正由小變大,感覺曼城春天的氣息來得有些遲。
路過一處老建筑,外觀像個廠房。門頭上有1797年標記,萌說是皇家蒸汽棉紡織廠,正是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的遺存。再看看周邊建筑。新建的已不少,新老建筑相間。眼前就有幾處施工塔吊矗立,這里的拆遷與重建,在以百年計的時光里,似乎也不曾停歇過。
在臨河的幾棟新公寓樓下,酒吧門前擺了許多桌椅,食客聚得滿當當。不難發(fā)現(xiàn)英國人著裝最大特點是個性化,且時尚新穎,少有雷同。街上的行人著裝亦五花八門,奇里古怪的啥都有,而彼此間卻視而不見,全然無絲毫詫異感。這與國人的從眾觀念,大相徑庭。我覺得這主要是因了文化差異吧。這種留在英國人骨子里的創(chuàng)新意識,或許正是工業(yè)革命最先生發(fā)于此的深厚沃土。
4月20日 星期日
今天是谷雨節(jié)氣。剛寫到此,自己不禁先笑了。因為這種東方文化里節(jié)氣的概念,在地處北緯53℃的曼城幾乎是沒多大意義的??稍囊庾R還是在我的內(nèi)心里扎了根。
昨晚上在夢里,遇到了父親。我在這么遠的地方,還是想起了父親。眼前是一段險難之路,我一直耽心自己過不去,試著走了一段,卻在中途碰見父親,也走過來了。我心疼他年紀大了,走得太辛苦了,就安慰他趕快休息一下。這時便醒了,才發(fā)現(xiàn)耽心實屬多余,父親已悄然走遠了。夢中還有二弟,也在那條險難之路上走著。
夢見親人,心情沉重。他們一直都在我心中。
中午時分我推著駿兒去附近的小廣場。周日的陽光充足,草地上聚滿了人,兒童玩興正濃。各色人等都在那里休閑。發(fā)現(xiàn)除了白人,黑人不少,草地上黑人兒童更多。中東的阿拉伯人也常見到。相比而言,東方面孔算是少的。我推著駿兒在草地上呆了半個多小時,白人著裝少,小孩也是短袖短褲,幾近夏裝。也許是他們體質(zhì)更耐冷吧。來去的路上,擦肩而過的行人,從面孔、著裝,到年齡、身材高低胖瘦,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似人種博覽會,吸引我的目光和新奇之思。
4月21日 星期一
下雨了。曼城的雨,有著西方人的個性,說下就下,說停就停,來去隨意而匆匆。讓我自然想到了地域的異同。
駿兒三天沒拉,家人都很著急。萌叮嚀我給他揉一揉肚子。
到中午飯時,剛端起飯碗吃了兩口,駿小哭鬧,我抱起他,發(fā)現(xiàn)大成果。大家都高興,如釋重負。一切郁悶全然解除。
下午快三點駿睡醒前,我給換了衣服,剛畢就醒了。我忽然意識到,是我把他折騰醒了,不然興許還能多睡會兒。心生不安。接著喂奶。奶瓶還沒放到嘴里,他就張開嘴了,150毫升的奶,一口氣喝光。我看著他平靜的神態(tài),也平添了幾分天真,還有一絲羨慕。
四點給駿準備輔食。
五點喂食,順利。娃吃得好,聽話不鬧,我也卸下了擔憂的包袱。
六點和萌推著駿去超市采購。回來時,雨又下。等雨停后,到家。
居家過日子,真挺忙碌。但一切都樂意而滿足。于我,尚有能力幫著孩子們,發(fā)揮余熱的生活,也就如此。
4月26日 星期六
吃喝拉撒是人生最要緊的事。人一來到世上便如此,能自食其力了也是如此,即便老了以后,除此更是別無它可言??上?,習慣成自然,它卻常被淹沒于熟視無睹的平淡日子里。
這四個字的份量之重,愚鈍的我盡管已過了花甲之年,竟然自親歷照看不足歲的寶寶后的今日,方才突然掂量來。 我忽然覺得,如此淺顯的道理,此前不知還錯過了多少。
照管嬰兒,就得每天伺候他的吃喝拉撒,一樣一時都不能耽擱,否則就會出大紕漏。
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人之初的弱小與無助,只是在記事與懂事之后,那么長時間里,卻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原本也曾如此。
這樣的驚奇發(fā)現(xiàn),令我惶恐而震驚。也許,父母曾不止一次輕描淡寫地告訴過我,只是當時我并不以為然??上?,如今我怎么也無法知道,當年一兩歲的自己,每天是怎么熬過來的……
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一個個煎熬的日頭,更是一個個不眠之夜,累積起來的萬丈高山。而我們無論貧賤甚或高貴的一生,恐怕也無法回報得了。
當然,從駿的啼哭聲中,我還注意到了:睡玩。這兩字也是晝夜相隨,而且強力調(diào)控著我每天的生活節(jié)奏。
4月27日 星期日
陽光充足的中午,我推著駿,僅10分鐘的路程,到了不遠處的維多利亞米爾公園(Victoria Mill Park)。公園布局于運河南北兩岸,周邊多為新開發(fā)的別墅群。河邊大片綠地、樹木,鳥兒悠閑地徜徉其間。河水里有多只鴨子,岸邊是一群覓食的鴿子。這里整體上比較安靜,推著小孩來此轉悠的人也不少。
有人在河邊慢跑,有人在綠地上曬太陽。見一婦人拿兩包面包,和兩個兒童一起在河邊投喂鴿子和鴨子。一條大路,往來的車子很多,可看見我準備穿過,便主動停下讓行。如此行為隨處可見。
4月28日 星期一
從早上開始,駿突然哭鬧不止,因為他不能語言表達,我憑經(jīng)驗檢看,才發(fā)現(xiàn)他便了。只是很硬的一小塊。孩子近三天沒便了,估計是便秘了。過不大一會兒,正在玩耍的他又突然哭鬧起來,顯得十分痛苦的樣子,淚流不止。果然又便了一硬塊,孩子痛苦的表情,在刺痛著我的心。
趕快給孩子喂水,輕柔腹部。只能這樣幫他減輕痛苦。這樣的情形到了下午,又出現(xiàn)了兩次。特別是先一次,孩子痛苦得以頭不停地撞擊我,所有的安撫都顯得徒勞,查看發(fā)現(xiàn)便出了一大塊,我心中輕松了許多。果然,最后一次他的哭鬧輕了些,便出物已沒先前那么硬了。孩子的痛苦終于要結束了。
4月29日 星期二
傍晚,去尋找阿爾伯特廣場。其實很近,距離不足2000米。到了才發(fā)現(xiàn),不大的廣場被圍了起來,正在整修。繞行一圈,周圍多為斑駁的古老建筑,盡顯歐洲古風。附近街狹窄而密布,行人稀少,安靜得有點陰森。一種滿滿的沒落感,從緊閉的門洞里不時涌出。
有軌電車頻繁穿行的主街道,人流不息,熱鬧喧囂異常。我沿著主街道,走了一段時間,感覺行人少了許多。不經(jīng)意地看了下腕表,晚上九點半了,這里的天才黑下來。
高緯度地區(qū)的春日,晝長夜短。我正一天天適應著這里的一切。
(待續(xù))
作者簡介
澤眾:本名譚文德,陜西渭南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熱衷于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表作品近百萬字。已出版散文集《草葉集》、《心歸云水間》。曾獲第五屆杜鵬程文學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