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的高考中,一位來自四川的考生黃蛉,以一篇與眾不同的作文在全國范圍內(nèi)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篇作文并非是因為內(nèi)容深刻或情感動人,而是因為它全篇用甲骨文書寫。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幾乎沒有人能夠流利地讀懂它,更不用說用它來完成一篇高考作文。
因此,黃蛉的舉動讓他瞬間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而這篇“甲骨文作文”也讓他得到了四川大學的破格錄取。
只是,黃蛉的導師對此卻寧愿辭職也不教他。
那么,寫出“甲骨文作文” 的黃蛉,為何會被導師拒絕教?
黃蛉的成長
1989年,黃蛉出生在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的一個普通家庭。
黃蛉的父母從小便為了生計四處奔波,經(jīng)常在外地工作,只留下他和祖父母一起生活。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黃蛉不喜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而是更喜歡獨自一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興趣范圍也遠超出同齡人對課本之外的了解,尤其鐘情于中國的古典文學和佛經(jīng)。
每天放學后,其他孩子或嬉笑打鬧,或在球場上奔跑,而黃蛉則會一個人坐在教室的一角,低頭默默翻閱那些充滿神秘色彩的古老文字。
但這樣的獨特興趣在周圍同學的眼中,卻顯得有些奇怪,每當黃蛉在課堂上拿出一本《論語》或者《佛經(jīng)》,總會引來同學們的竊竊私語和嘲笑。
在他們看來,黃蛉不過是裝作博學罷了,讀那些古籍似乎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而黃蛉則從不在意這些聲音,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著和文字為伴的孤獨。
隨著年齡的增長,黃蛉的興趣逐漸發(fā)展得更加深廣,尤其對古代文字的研究愈加濃厚。
進入初中后,他開始接觸到更多古代文學的經(jīng)典,也開始對文言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在同學中成了他的強項,他不僅能在考試中輕松拿到高分,更能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他的才華逐漸為同學們所認可,甚至成為了一些同學請教的對象。
另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黃蛉翻閱了一本記錄甲骨文的書籍,首次接觸到這個源自原始社會的古老文字。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甲骨文是一個幾乎已被遺忘的文字體系,而對于黃蛉來說,甲骨文不僅是古老文化的體現(xiàn),它更是一把打開歷史大門的鑰匙,讓他能夠觸及到中國文明最初的脈絡。
從那一刻起,黃蛉便對甲骨文產(chǎn)生了難以抑制的興趣,他開始尋找所有可以接觸到的關于甲骨文的資料,不僅在書本上研究,更通過網(wǎng)絡與一些學者和專家進行交流。
他將時間幾乎都花在了研究古文字上,課余時間幾乎全被這些文字所占據(jù),他的其他學科成績雖然一般,但對甲骨文的鉆研卻令他充實并自信。
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無法理解他為何要花如此多的時間在一個如此“冷門”的領域,但這一切對黃蛉來說并不重要,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jīng)找到了真正熱愛的事物。
也正是這份對古文化的深深熱愛,成就了黃蛉的獨特之處,也為他后來的“甲骨文作文”埋下了伏筆。
“甲骨文作文”
2009年的高考,黃蛉復讀了一年后,懷著緊張和忐忑的心情再次走進了考場。
對于他來說,語文這一科目,無疑是最具挑戰(zhàn)性和最具自我表達空間的,尤其是作文。
同時,他心中升起一個大膽的念頭:這一次,他要用甲骨文來寫作文,來表達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理解。
他知道,這個決定或許會讓他面臨巨大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他的高考成績直接受損。
因為甲骨文對于絕大多數(shù)閱卷老師來說,無疑是一種完全陌生的文字形式,即使他寫出的作文內(nèi)容深刻、富有創(chuàng)意,但誰能理解甲骨文中的那些字形和符號呢?
但黃蛉還是決定這么做,他相信這就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能夠在這場千軍萬馬的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唯一方式。
就這樣,黃蛉把自己的思緒凝聚成文字,動情地寫下了那篇用甲骨文書寫的800字作文。
然而,最終,黃蛉的這篇作文得到的分數(shù)僅為6分,遠低于及格線。
對于這結(jié)果,黃蛉并未感到太多的意外,在他心里,他早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選擇并不被大多數(shù)人理解。
不過,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這篇甲骨文作文卻意外地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無數(shù)的新聞報道和討論文章開始涌現(xiàn),大家紛紛對黃蛉的大膽行為表示驚訝和敬佩。
有人認為他是一位“異想天開”的天才,認為他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創(chuàng)意的表達值得鼓勵;
但也有人認為,他的行為過于沖動,是對高考作文規(guī)則的一種挑戰(zhàn),是一種不理智的嘩眾取寵。
在這些評價中,既有贊賞,也有批評,但不可否認的是,黃蛉用自己的方式抓住了公眾的注意力,成為了那一年高考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與此同時,正當他準備接受現(xiàn)實,面對這次考試的失敗時,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向他發(fā)出了破格錄取的通知。
學??粗辛它S蛉在甲骨文方面的天賦,認為他的特殊才能值得被培養(yǎng),并為他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平臺。
破格錄取
當黃蛉收到錦城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時,內(nèi)心的歡喜僅僅維持了片刻,隨之而來的卻是對未來深深的迷茫。
在決定接受錄取并進入川大的同時,黃蛉開始意識到,自己即將步入一個全新的學術(shù)環(huán)境。
而這個環(huán)境并不像他所設想的那樣充滿期待和機遇,反而充滿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不確定性。
果然,進入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黃蛉,學術(shù)路途并未像想象中那般順利,反而在這片被眾多優(yōu)秀學子環(huán)繞的學術(shù)殿堂中,他感到自己如同一個局外人。
他依舊保持著對甲骨文的濃厚興趣,卻不清楚自己能在這里得到怎樣的學術(shù)成長,周圍的同學對他的了解有限,甚至對于他所學的古文字興趣也并不高。
因此,剛進入川大的時候,黃蛉的確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失落感。
而且,別人對他的大部分關注,并沒有來自學術(shù)上的認可,而是源于他那個“甲骨文考生”的標簽。
這種身份的重壓讓黃蛉感到自己并沒有真正融入這所學校,反而像是一個帶著孤獨面具的“外來者”。
此時,黃蛉的導師何崝教授走進了他的生活。
導師的辭職
何教授是一位已退休的歷史文化學者,年紀雖然較大,但仍然充滿了對古文字研究的熱情。
作為黃蛉的指導教師,何教授最初的態(tài)度充滿了期待,他認為黃蛉擁有非凡的天賦,對甲骨文的理解和研究不容小覷。
何教授也曾多次表示,黃蛉的甲骨文基礎出色,憑借他的天賦和對古文字的獨特理解,若能在學術(shù)上深耕,定能有所成就。
然而,隨著教授和黃蛉的接觸日益增多,何教授漸漸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根源。
在課堂上,黃蛉雖然能熟練地運用甲骨文并能將復雜的文字翻譯出來,但這些能力更多體現(xiàn)在記憶和技術(shù)層面,而非深入的思考與分析。
黃蛉的學習方式,更像是一種表面上的掌握,他在面對甲骨文中的深層次意義和歷史背景時,總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何教授希望黃蛉能通過更多的研究和討論,逐漸深入挖掘這些文字背后的歷史、哲學和文化價值,但黃蛉始終未能跳出“記憶”和“復述”的局限。
這種學術(shù)上的瓶頸逐漸讓何教授感到困惑和失望,黃蛉對古文字的掌握雖然深入,但他缺乏對學術(shù)研究的全面理解和嚴謹?shù)乃季S方式。
更重要的是,黃蛉的急功近利的態(tài)度和自信過度的表現(xiàn),令何教授感到他并沒有真正站在學術(shù)的深水區(qū)去探索,而是停留在對知識的表面理解上。
每當何教授試圖引導他去思考甲骨文背后的復雜性和深邃性時,黃蛉的回應總顯得過于簡單和直白。
這種淺嘗輒止的學術(shù)態(tài)度,讓何教授漸漸失去了繼續(xù)指導他的信心。
有一次,在討論甲骨文中一篇古老銘文的含義時,何教授特意提出了一個問題,要求黃蛉結(jié)合歷史背景和文化內(nèi)涵,分析這段銘文的深層意義。
但黃蛉卻僅僅從字面上進行了解釋,甚至沒有提出任何歷史背景的分析。
當何教授再次提問時,黃蛉將自己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歸結(jié)為“簡單的翻譯和背誦”,并表示這些文字的意思對他來說已經(jīng)非常清楚。
何教授看到這一幕,心中不禁產(chǎn)生了更深的擔憂:黃蛉的才華,雖然在記憶力和對字形的掌握上無可挑剔,但他缺乏從學術(shù)角度進行思考和深入分析的能力,這對于一名學者來說,顯然是一大劣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蛉的學術(shù)瓶頸越來越明顯,而何教授的失望也愈發(fā)加深。
2011年,在一次與黃蛉的深談后,何教授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向?qū)W校遞交了辭職信,決定結(jié)束對黃蛉的指導工作。
他認為,黃蛉盡管擁有卓越的甲骨文天賦,但若無法真正理解學術(shù)研究的深度與內(nèi)涵,他的才能將無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他的學術(shù)生涯將會停滯不前。
隨著何教授的離開,黃蛉在川大的學術(shù)道路變得更加迷茫和孤獨。
但何教授的離去,雖然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它也讓黃蛉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真正的學術(shù)不僅僅依賴于天賦,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和不斷地思考。
與此同時,關于黃蛉的報道也沒那么多了,而他之后畢業(yè)后從事了相關工作還是改行了大家也無從得知。
只能說,黃蛉是幸運的,得到了伯樂的賞識,但真正的想要在深耕其實還是得靠自己,否則一切都是繁華一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