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中鐵匯苑小區(qū)門口,一名醉酒男子正在對兩名女子實施暴力。其中一名女子被拽著頭發(fā)從車里拖出來毆打,場面十分危險。路過此地的退伍軍人李延軍毫不猶豫地沖了上去,卻在這場見義勇為中付出了左腿粉碎性骨折的代價。
那天晚上11點半,李延軍剛與朋友談完工作回家,走到小區(qū)4號樓下時,發(fā)現(xiàn)一名男子和兩名女子在單元門口激烈爭吵。起初,他以為這只是普通的口角,但很快意識到情況不對——一股濃烈的酒氣撲面而來。
不一會兒,兩名女孩拼命朝北門奔跑,那名男子則在后面緊追不舍。剛好有人進小區(qū),兩名女孩趁機沖出門外,而男子依然追打著出去。李延軍立刻判斷這絕不是普通的家庭糾紛,隨即叫來保安:“趕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得抓緊制止?!?/p>
此時,兩名女孩已經(jīng)坐上出租車,但令人震驚的是,那名醉酒男子竟然瘋狂地將一名女孩從車里硬拽了出來。李延軍毫不猶豫地上前勸阻:“有什么事你說,絕對不能動手啊,你得讓人家走?!?/strong>
“保安還沒管呢,你管什么閑事!”那名男子向李延軍吼道。李延軍堅定地回答:“怎么能打人呢,這事我得管?!?/p>
當李延軍試圖上前拉開雙方時,醉酒男子突然將攻擊目標轉(zhuǎn)向了他。一場單純的勸阻瞬間升級為暴力對抗。
男子掄起停車樁就朝李延軍扔了過來。第一根樁子李延軍勉強躲過,但從頭頂飛過的樁子帶來的風聲已經(jīng)讓他感到危險。
緊接著,男子抱起第二根停車樁狠狠砸來,這次李延軍腳下一滑,沒能完全躲開,停車樁重重砸在他的左小腿上。一陣劇痛傳來,李延軍感到腿骨處一陣麻一陣疼。
開放性粉碎性骨折,骨頭外露,內(nèi)踝開放,皮膚挫裂傷嚴重——這是李延軍到達醫(yī)院時醫(yī)生診斷的結(jié)果。即使在腿骨被砸斷的劇烈疼痛中,這位退伍軍人依然死死抱著打人者,不讓他逃走。
“我的腿受傷后,已經(jīng)麻得沒感覺了,靠另外一條腿騎到對方身上將其按住,我不想打他,我只是想把他制服?!崩钛榆娀貞浀?。在快堅持不住的時候,終于過來了兩位好心人,幫忙一起制服了該男子。
直到110民警趕到現(xiàn)場,李延軍才松開了手。而此時,他的左小腿開始劇烈疼痛起來。隨后趕到的120急救車將他送往山東省立醫(yī)院東院救治。
9月16日凌晨,李延軍因為腿部重傷被推入手術(shù)室。手術(shù)一直持續(xù)到上午11點才結(jié)束。由于是粉碎性骨折,受傷部位被打上了2個鋼板和13顆鋼釘。
躺在病床上的李延軍,腿上綁著繃帶,卻依然面帶笑容。面對前來探望的親朋好友,他連說帶比劃地講述當時的情景,眼中依然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這不是李延軍第一次見義勇為。2009年,他在等公交車時,曾目睹對面銀行門口一名劫匪搶走女子的錢包。李延軍想都沒想就沖上去追劫匪,最終空手奪下劫匪手中的刀,將劫匪按在地上制服?;貞涍@段經(jīng)歷時,李延軍輕描淡寫地說:“當時年輕,不費勁兒?!?/p>
老家泰安的李延軍于2002年考入濟南陸軍學院,后專升本考入山東師范大學。今年36歲的他,在大學期間就學習了擒拿術(shù),這在他兩次見義勇為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李延軍住院后,他路見不平、出手相助的事跡便在小區(qū)里、朋友圈、校友圈中傳開了。每天都有祝福電話和微信涌來。
被救女子也來到醫(yī)院,向李延軍表達了由衷的感謝:“要不是李老師出手相助,當時我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您就是我們的英雄,太感謝您了?!彼嘎?,行兇者是她的前男友,之前一直在騷擾她。
山東師范大學校友會在9月20日下午專程為李延軍送去鮮花。山東師范大學房地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系主任程道平教授特意在微信群里發(fā)了一段視頻,視頻中說:“我們非常牽掛你的傷情,祝你早日康復。你見義勇為的行為非常棒,希望你能安心養(yǎng)傷?!?/strong>
李延軍的妻子雖然心疼,卻堅定地告訴記者,丈夫是個勇敢的人,自己為他驕傲。
這起事件引發(fā)了許多人關(guān)于見義勇為法律邊界的思考。類似情況下,如何既能保護他人,又能保護自己?
法律界人士指出,面對正在發(fā)生的不法侵害,出手制止只要沒有超過必要限度,就構(gòu)成正當防衛(wèi),不負法律責任。判斷是否超過必要限度,需要綜合考慮施暴者的手段、強度以及防衛(wèi)的時機和力度。
我國法律越來越明確地站在見義勇為者一邊,2018年引發(fā)廣泛關(guān)注的“趙宇案”就是一個例證。當時,趙宇因制止女鄰居被掐脖子而踹傷施暴者,被拘留了14天,最后才被認定為正當防衛(wèi)。
相比之下,近年來類似案件的處理過程更為順暢,警方能更快速地明確見義勇為者的行為性質(zhì),并積極為其申報獎勵。
這種變化反映了我國在見義勇為和正當防衛(wèi)法律認定上的進步,為善良勇敢的公民提供了更堅實的法律保障。
從這起事件中,我們可以汲取一些重要的安全經(jīng)驗。當你遭遇或目睹暴力沖突時,如何正確應對?
李延軍在出手前先呼叫了保安支援,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盡量不要單獨與施暴者正面對抗,尤其是對方醉酒或有武器的情況下。
向接線員提供準確地點、現(xiàn)場狀況和參與人數(shù),以便警方派出足夠警力。如果周圍有其他人,請指定具體人負責報警,避免“旁觀者效應”導致的無人報警情況。
巧妙運用勸阻技巧,如李延軍所做的那樣,先用語言勸阻,保持冷靜、堅定的態(tài)度,避免使用侮辱性詞匯激怒對方。同時,注意觀察施暴者是否有武器,保持安全距離。
學習基本的自我防護技能,像李延軍大學時學習的擒拿術(shù),在關(guān)鍵時刻既能保護他人,也能保護自己。普通人也可以參加一些自我防護培訓,學習基本的自我保護技巧。
李延軍躺在病床上,腿上打著厚厚的石膏,里面是2個鋼板和13根鋼釘。但當被問及如果再次遇到類似情況會如何選擇時,他毫不猶豫地說:“再有這樣的事,我還會去幫忙?!?/p>
這句話樸實無華,卻道出了這位退伍軍人血液里流淌的擔當。退伍證上的鋼印或許會隨著歲月流逝而褪色,但刻在骨子里的責任與勇氣永遠不會磨滅。
在這個有時冷漠的世界里,總有像李延軍這樣的人,以血肉之軀守護著社會的溫度。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正義或許會受傷,但永遠不會缺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