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可讀性
用石碑搭建的小橋
在野外發(fā)現(xiàn)“重修火龍寺”碑,第一次知道寺名。查閱地方志書后方知,火龍寺為本縣境內(nèi)載入清代縣志的唯一一座火龍寺。
清康熙壬子(十一年,1672年)《寧陽縣志》記載了本縣內(nèi)寺觀33座,其中“火龍寺,在故城社”,這是關(guān)于火龍寺最早、也是唯一的一條僅有7個字的文字記錄。
清咸豐元年重修《寧陽縣志》收錄縣內(nèi)寺觀17座,比清康熙壬子《寧陽縣志》少了16座。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收錄縣內(nèi)寺觀18座,在清咸豐元年重修《寧陽縣志》基礎(chǔ)上多一座三官廟。這兩部縣志中都有寺觀名、方位地址,除了個別沒有始建時間外,其余都有始建時間,或多或少都有點相關(guān)信息說明,但都沒有“火龍寺”的記錄。兩部縣志加按語說:“邑中寺觀頗多,舊志登載數(shù)十,錯出不倫 (不同類),本嫌掛漏,且不著其建設(shè)何處,亦復(fù)無從稽考。今但錄古寺名剎,余悉不載?!币馑际潜究h內(nèi)寺觀很多,舊志(康熙壬子縣志)登載幾十座,參差不同類,本來就怕記載的寺觀有出入,而且有的不寫明建設(shè)在哪里,也無法考證。今只記錄古寺名剎,其余都不登載?;诖?,這兩部縣志中刪除了康熙壬子縣志中的16座寺觀名,其中就包括“火龍寺”,僅有的7個字的信息也沒了。
清代全縣區(qū)劃共分“三鄉(xiāng)”(西鄉(xiāng)、東鄉(xiāng)、北鄉(xiāng)),轄28社1屯21集。故城社屬北鄉(xiāng)10社之一?;瘕埶挛恢迷诮翊鸥G鎮(zhèn)西磁窯(屬故城社)村南。
重修火龍寺碑
據(jù)清光緒五年(1879年)“重修火龍寺碑記”載,“西瓷窯(因位于宋元時期古瓷窯址西而得名,后演為西磁窯)村南頭有火龍寺一座,創(chuàng)自前明,佛殿前并建韋陀、天王二殿……今年春二月八日忽然大風(fēng)將其(摧毀)……首事者急集村人即日興工,重修殿宇,再整神象、山門、鐘樓、垣墉……”
這篇“重修火龍寺碑記”是寧陽縣磁窯鎮(zhèn)西磁窯村火龍寺最詳盡的文字記錄,它的發(fā)現(xiàn),彌補了康熙十一年(1672年)《寧陽縣志》、咸豐元年(1851年)《寧陽縣志》、光緒十三年(1887年)《寧陽續(xù)志》火龍寺史料之欠缺,對研究縣內(nèi)寺觀文化、古碑刻文化,無疑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歲月不語,唯石能言?,F(xiàn)如今,西磁窯村已整體搬遷,原址也已成為平地,村莊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村名漸漸淡出世人的記憶。倘若沒有火龍寺重修碑,沒有“重修火龍寺碑記”,若干年后,或許世人再也無從知道火龍寺創(chuàng)建年代和地理方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薄獪婧IL?,不外如是。
山東寧陽西磁窯村火龍寺:一座隱入歷史塵煙的明代古寺
(說明:圖文選自作者公眾號“鄉(xiāng)土大汶河”,為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