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號,王思雨哭了。
就在“籃球之夜”的活動上,她拿到“年度最受歡迎球員”這個獎,發(fā)言的時候,話沒說幾句,眼淚就沒忍住。
這個場面,看著讓人心里不是滋味。她感謝了籃協(xié),感謝了四川女籃,甚至還提到了隊友李夢稅后500萬、韓旭400萬的優(yōu)厚薪水。但話鋒一轉,她說過去一年“失去更多”。四川女籃那套豪華陣容,最后丟了WCBA總冠軍;中國女籃在7月的亞洲杯,也只拿了個季軍。
輸球的痛,比任何獎項都來得真實。
她說自己30歲只是人生的上午9點半,黑暗過后總會是黎明。話是這么說,但誰都看得出那份不甘心。尤其是,就在這次活動前不久,新一屆國家隊集訓大名單公布,沒有她,也沒有楊力維和黃思靜。
這一切都源于宮魯鳴上任后的大方向:新老交替。宮指導話說得很明白,“老球員不行就需淘汰”。
話糙理不糙,可問題是,王思雨真的“不行”了嗎?
就在7月的亞洲杯,她明明入選了集訓營,但在隊里基本就是李緣和楊力維的替補??杉幢闶沁@樣,在季軍戰(zhàn)有限的時間里,她還是打出了MVP的表現(xiàn)。用實力證明自己油箱里還有油,而且還是高標號的。
結果呢?轉頭就被排除在新一輪集訓名單之外。
這操作,讓很多球迷看不懂。王思雨和李夢同樣是30歲,李夢之前也因為一些風波暫時離隊,現(xiàn)在王思雨好像也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她們還能不能回國家隊,誰心里都沒底。
就在王思雨流淚的第二天,9月30號,另一場活動上,楊力維和黃思靜拿到了“籃球年度榜樣人物”。
一邊是被國家隊“淘汰”的老將,一邊又在領著“榜樣”的獎。這畫面,諷刺嗎?
更諷刺的還在后頭。
幾乎是同一時間,鄭薇,帶著廣東女籃,在亞俱杯決賽里,把日本的富士通紅浪隊贏了28分。
這是一場復仇戰(zhàn)。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的亞洲杯上,中國女籃就是輸給了日本隊。當時我們還覺得技不如人,結果鄭薇帶著一支俱樂部隊伍,把日本人打得沒脾氣。
賽前的數(shù)據(jù),廣東女籃除了護框,得分、命中率什么的都比不過對手。結果比賽打成了一邊倒。
鄭薇賽后說得清清楚楚。就是用日本隊最擅長的方式,打垮了日本隊。防守上死掐你的三分,進攻上用高效的攻防轉換沖垮你。節(jié)奏快得讓對手喘不過氣。
而在這支廣東隊里,穩(wěn)定軍心的是誰?楊力維。替補席上三分驚艷,徹底被激活的是誰?黃思靜。
你看,同樣一批老將,在宮魯鳴的國家隊里,似乎成了需要被“淘汰”的包袱;但在鄭薇的戰(zhàn)術體系里,她們是定海神針,是關鍵奇兵。
這就很值得玩味了。
一個教練,帶著國家隊輸了球,然后說要淘汰老將。另一個教練,帶著俱樂部隊伍,用著這些“老將”,把國家隊的仇給報了。
這到底是球員不行,還是戰(zhàn)術和用人的問題?
更關鍵的是,鄭薇這次帶隊,還激活了兩個年輕人。楊舒予拿了賽會MVP,陳明伶成了籃板王和助攻王,其中有一場命中率高達83.3%。這兩個小將,也參加過宮魯鳴的集訓。
說明什么?說明宮指導選拔新人的眼光沒問題,但鄭薇更懂得如何把新人和老將捏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戰(zhàn)斗力。
中國女籃搞新老交替,方向絕對沒錯,不換血就是等死。但換血不等于一刀切,更不等于把經(jīng)驗豐富、狀態(tài)依然在線的老將直接扔掉。
王思雨、楊力維她們,完全可以一邊打,一邊給新人做“傳幫帶”的橋梁。她們在場上的經(jīng)驗、對比賽的閱讀,是年輕球員看多少錄像都學不來的。
現(xiàn)在的情況就有點尷尬。
王思雨在活動上和32歲的郭艾倫同穿黑衣切磋籃球,氣氛挺好。大家都在說,憑她的顏值和名氣,就算以后退役了,發(fā)展前景也差不了。
這話聽著是安慰,但對一個還在當打之年的運動員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鄭薇已經(jīng)用一場28分的大勝,給中國女籃提供了一個實戰(zhàn)范本,告訴我們怎么打日本隊,怎么用好老將。這個答案就擺在面前,就看國家隊那邊,是選擇抄作業(yè),還是繼續(xù)堅持自己的想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