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皇帝為了國家努力工作,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值得尊敬;
有的皇帝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無底線地壓榨百姓,遺臭萬年;
有的皇帝與臣子聯手,締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盛世,名留青史;
有的皇帝逆天改命,挽救民族于水火之間,拯救百姓于戰(zhàn)亂之中,這便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
一提到“千古一帝”這個詞,大部分人都會先想起秦始皇,這位“開天辟地”的始皇帝,確實是最配得上“千古一帝”這個詞的皇帝。
說到底,“千古一帝”這個詞被創(chuàng)造出來時,就是為了形容秦始皇的豐功偉績。
明朝學者李贄,在創(chuàng)作《藏書》時,提到了秦始皇,同時也第一次提出了“千古一帝”概念。
“千古一帝”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但是有一個標桿,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的功績就是“千古一帝”的標準,雖然后世的皇帝想要超越秦始皇很難,但至少得接近秦始皇吧?
秦始皇到底有什么功績,能讓他成為毫無疑問的“千古一帝”?
首先,秦始皇終結了一個亂世,這個亂世可不是一般的亂世,而是持續(xù)了五百年的“春秋戰(zhàn)國”。
五百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很多事,雖然周朝也曾讓這些諸侯國成為一個整體,但那也僅持續(xù)了很短的時間。
如果沒有秦始皇出手平定亂世,如果沒有秦始皇完成大一統,那么可能會導致今天的“中國”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會是類似“歐盟”那樣小國集合體。
如果是那樣的話,問題可就大了。
而秦始皇不僅完成了大一統,還讓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這便是其最偉大的功績。
從秦始皇開始,“天南地北為一國”的思想成為了共識,試圖分裂國家的人,就是歷史的罪人,哪怕過上一百年一千年也會被人戳脊梁骨。
“大國才能辦大事”,而我們這個“大國”又是怎么來的?
當然是秦始皇帶來的,雖然秦始皇已經去世兩千年,但他的影響依然在。
除了完成“大一統”這個偉大功績,秦始皇還有很多其他的功績。
比如統一全國之后,推行全國統一的文字、全國統一的錢幣,以及全國統一的度量衡,我們至今還在享受這些政策帶來的好處。
秦始皇還下令修了長城,為后世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提供了便利……
雖然秦朝一共就存在了十四年,但是秦始皇的影響已經延續(xù)了幾千年,只要人類不滅絕,秦始皇的影響還將繼續(xù)延續(xù)下去。
秦始皇的豐功偉績,讓他成為了毫無爭議的“千古一帝”。
后世的皇帝想要超越他,基本不可能,不過后世也不是沒有出現過接近秦始皇的皇帝……
漢武帝——劉徹
毛主席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詞叫《沁園春·雪》,其中有一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這句詞中就包含了秦始皇之后的第一位“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雖然不是一位開國皇帝,但是他在位時期的功績,也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漢武帝這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在于一個“武”字,這個“武”字代表的是窮兵黷武,而窮兵黷武又代表著頻繁的戰(zhàn)爭。
戰(zhàn)爭分為兩種,有效戰(zhàn)爭和無效戰(zhàn)爭,而漢武帝發(fā)起的戰(zhàn)爭,無疑是有效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爭的效果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漢朝初期,天下百廢待興,經歷了多年戰(zhàn)爭的百姓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但是,當時的情況還是很危急,劉邦雖然解決了“內患”,但是面對“外憂”他也無能為力。當時的“外憂”就是那些以匈奴為首的少數民族,他們覺得中原羸弱,便想趁機入主。
劉邦去世后的第一位“正式皇帝”是漢文帝劉恒,劉恒是一個注重民生的皇帝,為了能讓百姓恢復過來,漢文帝一直不敢發(fā)動戰(zhàn)爭。
哪怕敵人來犯,邊疆的戰(zhàn)士也盡量不與敵人發(fā)生沖突,盡管這么做十分憋屈,但是漢文帝為了讓百姓過得更好,依然沒有進行戰(zhàn)略儲備。
如果真的開戰(zhàn)的話,漢朝必輸,為了以后的勝利,必須忍耐。
這種忍耐持續(xù)了兩個皇帝,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邊防都是以防守為主,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終于有了反擊的資本。
漢武帝時期,漢朝一改往日唯唯諾諾的面孔,直接與匈奴正面開戰(zhàn),大敗匈奴。
漢武帝一朝也是名將輩出的一朝,李廣、李陵、霍去病、衛(wèi)青等人皆是名將,其中最厲害,還得是漢武帝最愛的霍去病。
霍去病十八歲從軍出征,第一次上戰(zhàn)場便以少勝多,打得匈奴潰不成軍,此后他更是一路猛殺,將匈奴徹底趕出了河西地區(qū)。
只可惜霍去病時運不濟,在軍旅生涯中感染了疾病,年僅二十四歲便去世了。
霍去病雖然去世了,但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漢武帝在位期間,發(fā)動了大大小小二十八場戰(zhàn)爭,而這些戰(zhàn)爭大多以漢朝的勝利告終。
我們不提倡侵略,但如果有人非要找茬,我們也不介意徹底擊潰他們。
漢武帝發(fā)動的這些戰(zhàn)爭,看似窮兵黷武,但實際上是解決了中華民族的多個大患。
如果不趁著有實力地解決這些問題,等之后更麻煩,看似打贏了一場戰(zhàn)爭,實際上打贏了無數場戰(zhàn)爭。
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可以說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因此他也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唐太宗與明太祖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盛世的締造者,不過他的功績可不僅限于一個“貞觀盛世”,他是第一個帶領著中國人走向世界的皇帝。
現如今,華人在外國的聚集地,依然被叫作“唐人街”,可見唐朝的影響有多大。
貞觀年間的長安已經成了一座國際大都市,甚至有外國人定居。
李世民在位時期,唐人之名走出國門,往西震驚中西亞,往東響徹東南亞。
李世民留下的強大軍隊,在白江口之戰(zhàn)中擊潰日軍,直接讓日本人老實了一千年。
這場勝利也奠定了中國在東亞地區(qū)的霸主地位,此后近千年來都無人能撼動。
李世民帶著中華民族走了出去,明太祖朱元璋帶著中華民族活了下來。
宋朝“重文輕武”的國家政策,導致中華民族遭受了史無前例的磨難,北方游牧民族接連入侵,中原百姓苦不堪言。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中華民族即將成為歷史時,朱元璋站了出來。
朱元璋才是真正的逆天改命,他以乞丐之身起兵造反,帶領著被壓迫的漢人,趕走了來自北方的侵略者,讓險些小事的中華民族又活了過來。
若不是朱元璋從微末凡塵中脫穎而出,傳承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可能真就結束了。
朱元璋這等功績也足以讓他成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開天辟地”,敢為天下先,創(chuàng)立大一統,可稱千古一帝。
漢武帝“窮兵黷武”,打碎異族夢,揚威中華名,可稱千古一帝。
唐太宗“貞觀盛世”,威震全亞洲,唐人出世界,可稱千古一帝。
明太祖“驅除韃虜”,絕處闖生路,重振中華威,可稱千古一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