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菜市場碰到鄰居張姐,她正挑著西紅柿,轉頭跟我嘮起家常:“瞅你們小兩口真好,晚上還能湊一塊兒說說話。我家那口子,呼嚕打得震天響,我睡覺又見不得光,得,我倆干脆‘分家’過日子嘍!”她說著便笑了起來,眼角的魚尾紋里,卻藏著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您發(fā)現沒?這一張床啊,有時候就像一把尺子,量著婚姻里不同時節(jié)的距離。
剛結婚那會兒,誰不覺得“愛就得一個被窩里滾到老”?床是倆人的避風港,悄悄話說到半夜也不嫌多??刹恢Φ模兆舆^著過著,這最親密的方寸之地,倒成了互相較勁的擂臺——你嫌他擠,他怨你搶被子,活像一場“床鋪爭奪戰(zhàn)”。
于是,有不少老伙計,悄悄選擇了各睡各的屋。
乍一聽,心里頭難免“咯噔”一下:這分房,難不成是緣分到頭了?
但您細想,過日子這事兒啊,就像穿在腳上的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有些看著別扭的相處,里頭卻藏著不為人知的溫情。
這第一種分開啊,其實是兩口子心照不宣的“默契”。
這樣的夫妻,早就從你儂我儂的小情侶,處成了過命的交情。對方的習慣都長在自己心里:他翻個身你知道要做啥夢,她咳一聲你曉得要遞水。
主動分開睡,不是嫌棄,是實打實的心疼——“讓你踏踏實實睡個整覺,比抱著你倆一起熬夜強?!?strong>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他們的感情,早從年輕時的如膠似漆,化成了早起溫在鍋里的那碗粥,睡前擺在床頭的那杯水。 愛情到了這個份上,不再是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而是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回頭一看,彼此都在。
這樣的分開,不是生分了,是給感情透透氣,讓兩個人都能活得更自在。
不過話說回來,這第二種分開,確實帶著點“夕陽西下”的涼意。
這樣的兩口子,白天是搭伙過日子的伙計,晚上成了退回各自屋里的鄰居。話越說越少,“吃了沒”、“嗯”、“睡了”就成了全部。
感情淡了嗎?許是淡了。但扯不斷的,是這些年攢下的恩情,是對這個家的責任,也是一種“都這個歲數了,還折騰啥”的認命。老話講“少年夫妻老來伴”,這“伴”字里頭,裝著多少不足為外人道的滋味。
“咱們”這個詞,在靜悄悄的歲月里,慢慢褪了顏色。也就是兒女回家過年時,老兩口才又挨著坐一塊兒,照片里看著,還是個團圓的家。
說到底,分房只是個由頭,根子上的事兒,是兩顆心走得沒那么近了。
那為啥還有那么多中年夫妻,心甘情愿選了第一條路呢?
答案都在這一地雞毛的日子里。
白天忙得腳不沾地,晚上回家還得伺候老小,等到能喘口氣時,月亮都掛老高了。這時候,一個安安穩(wěn)穩(wěn)的覺,真比一句不走心的“親愛的”金貴得多。
“不給你添亂,就是我最實在的體貼了?!边@話聽著樸素,卻是多少過來人用生活磨出來的理兒。
所以啊,咱們可不能一棒子打死,說分房就是感情不好。 對有些婚姻,它是句號;對另一些,它偏偏是讓感情歷久彌新的妙招。
您想啊,天天膩一塊兒容易拌嘴,偶爾保持點距離,反倒能品出點“小別勝新婚”的滋味來。各有各的天地,偶爾串個門,倒成了生活里的小驚喜。
有人問了,那兩口子過到老,最好的光景到底是啥樣?
要我琢磨啊,不是誰離不開誰,而是我們在各自的天地里活得滋潤,又在共同的世界里互相取暖。是“回家有人燈為你亮著,卻沒人叨擾你清靜”的踏實。
這讓我想起早先看《目送》時記下的一句話,雖是寫父母子女,放在夫妻這兒也貼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夫妻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在漫長的歲月中,彼此目送對方走向更自在的境地?!?/p>
說到底,分房睡不過是尋常夫妻,在漫漫長路上琢磨出的一套與生活握手言和的辦法。
它不是愛情的終點,而是我們在嘗遍酸甜苦辣后,為彼此選擇的一種寬厚和懂得。
這世上,形式上的遠近,從來丈量不出感情的深淺。心貼得緊,隔著一堵墻也是團圓;心若遠了,臉貼著臉也隔著重山。
愿天下夫妻,無論是一個被窩里取暖,還是兩間房里安歇,都能在流淌的時光里,找到最舒坦的活法,既能同舟共濟,也能獨自成舟。
您家里是怎么個情形?要是愿意說道說道,我這兒沏好茶,等著聽您的故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