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多面穆王)
周朝有個天子,50歲才坐上龍椅,別人這年紀都想著養(yǎng)老,他倒好,打犬戎、駕八匹寶馬跑西邊見“女神”,還平定了叛亂,把快衰落的周朝又撐了起來。這就是周穆王,他憑啥這么不服老?
要講周穆王,得先說說他爹周昭王的爛攤子。
昭王在位時,周朝已經(jīng)沒了早期武、成、康三代的風(fēng)光,“王道微缺”說得好聽,其實就是周天子說話不好使了。昭王自己也不爭氣,南巡漢水的時候,被當?shù)卮蛴媚z船給坑了:船到江心膠化了,昭王直接沉水里淹死,連尸體都找了半天才撈上來。
昭王一死,周朝群龍無首,大臣們琢磨來琢磨去,只能把昭王的兒子滿推上皇位,這就是周穆王。
《史記》里說穆王登基時都50歲了,有人說不對,是15歲,這事兒得澄清下:正史《史記·周本紀》明明白白寫“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15歲大概率是后來野史傳錯了,畢竟50歲登基還這么能折騰,比15歲當皇帝更有故事性不是?
穆王剛上臺,看著朝堂亂糟糟的,心里就犯嘀咕:“爹把家業(yè)敗成這樣,我要是再躺平,周朝就真完了?!保麤]急著打仗或者享樂,先抓了件要緊事:整頓身邊人。
(圖:穆王設(shè)太仆,整頓侍從)
原來周朝天子身邊的侍從、傳令官啥的,沒個統(tǒng)一管的,有的諂媚討好,有的偷懶耍滑,政令都傳不順暢。穆王一拍桌子,新設(shè)了個“太仆”的官,相當于“貼身大管家+紀委書記”,專門管這些人。
他挑了個叫伯冏的大臣當太仆正,還專門下了道命令(就是《尚書》里的《冏命》),跟伯冏說:“你這活兒不簡單,不光管我吃喝拉撒,還得盯著我:我要是想偷懶、辦錯事,你得立馬指出來;底下人要是敢跟你說瞎話、拍我馬屁,你也別客氣,該懟就懟。”
伯冏還真聽話,上任后就把天子身邊的人篩了一遍,溜須拍馬的趕走,踏實能干的留下,還定了規(guī)矩:誰要是敢糊弄天子,輕則罰俸,重則丟官。
這么一整頓,朝堂風(fēng)氣立馬變了,以前大臣見了天子都撿好聽的說,現(xiàn)在敢說真話了;政令也快了,民間的事兒能及時傳到天子耳朵里。
你別說,穆王這步棋走得挺妙,抓準了“身邊人”這個關(guān)鍵,比光喊口號管用多了。
解決了朝堂的事兒,穆王又盯上了刑罰。
那時候周朝的刑律叫“五刑”,狠得很:在臉上刻字的“墨刑”有1000條,割鼻子的“劓刑”1000條,砍腳的“剕刑”500條,割生殖器的“宮刑”300條,砍頭的“大辟刑”200條,隨便犯點錯就可能缺胳膊少腿,老百姓怨聲載道。
(圖:穆王議刑,呂侯制《呂刑》)
穆王找來三公之一的呂侯(也叫甫侯),讓他管司法。呂侯跟穆王說:“天子,這刑罰太嚴了,老百姓都怕得不敢出門,不如學(xué)夏朝的‘贖刑’,讓他們交錢免罪,既給人留條活路,朝廷也能多些收入?!蹦峦跤X得有理,就讓呂侯制定新刑律,這就是《呂刑》。
新規(guī)矩是這樣的:犯墨刑交100鍰(一鍰大概六兩銅),劓刑200鍰,剕刑500鍰,宮刑600鍰,大辟刑1000鍰。當然不是說隨便交了錢就能跑,得先審清楚是不是真有罪,要是故意殺人放火,再有錢也沒用。
有人說穆王這是“嫌貧愛富”,有錢人犯了罪能免罰,窮人只能認栽。這話有道理,但放在當時,已經(jīng)算進步了,至少不用動不動就斷手斷腳,也給了老百姓一個“改錯”的機會。
穆王還特意叮囑法官:“你們斷案的時候別偏心,別收禮,得可憐可憐老百姓,要是辦錯了案,我饒不了你們?!彪m然本質(zhì)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但也確實減輕了民間的痛苦,算是件好事。
國內(nèi)理順了,穆王又把目光投向了邊疆:西邊的犬戎不老實。
原來犬戎一直給周朝納貢,昭王的時候國力弱了,他們就不服了,不光不送東西,還時不時跑到周朝的地盤搶糧食、殺百姓,都快打到王畿(周天子直接管的地方)了。
穆王火了,召集大臣說:“犬戎太不像話,我要親自帶兵收拾他們!”大臣祭公謀父趕緊站出來勸阻,說:“天子別沖動!先王治理天下靠的是德行,不是武力。犬戎沒做錯啥,就是沒納貢,咱們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好,實在不行再派兵,別動不動就打仗?!?/p>
祭公還舉了先王的例子,說:“武王伐紂不是喜歡打仗,是因為紂王太壞,救老百姓于水火?,F(xiàn)在犬戎一直遵守老規(guī)矩,咱們打他們,不合情理??!”
穆王聽完撇撇嘴:“你這都是老黃歷了,現(xiàn)在周朝不如以前,不打服他們,以后更沒人聽咱們的!”
不管祭公怎么勸,穆王還是帶著兵出發(fā)了。
(圖:西征犬戎,戰(zhàn)場繳 “狼鹿”)
犬戎雖然能打,但周朝的軍隊畢竟正規(guī),沒打多久就敗了。穆王繳獲了“四白狼、四白鹿”,回來后大臣們都來道賀。有人說這是穆王打獵抓的,其實不是,《史記》里說這是犬戎部族首領(lǐng)的稱號,就像“狼王”“鹿王”一樣,穆王抓了他們的首領(lǐng),相當于打垮了犬戎的主力。
打贏犬戎后,西邊的道路通了,穆王又開始琢磨新花樣,想跑到西邊看看,到底有啥稀罕玩意兒。
(圖:八駿西游,造父馭車)
要說穆王這次“西游”,那可真是千古傳奇。他找了個叫造父的馭手,這人特別會趕車,穆王讓他駕著由八匹駿馬拉的車子,這八匹馬可不一般,名字都挺霸氣: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據(jù)說一天能跑一千里。
一行人從鎬京出發(fā),先向北過了漳水,又往西到了犬戎的地盤,犬戎首領(lǐng)怕了,趕緊好酒好肉招待;接著又往西走,到了河宗國(大概在現(xiàn)在的青海、甘肅一帶),河宗國的國君親自來接,還送給穆王一束絲綢和一塊玉璧,主動當向?qū)?,把他們送到了昆侖山?/p>
過了昆侖山,穆王又走了好遠,經(jīng)過赤烏氏、曹奴氏等好幾個小國,見識了不少新鮮東西:有的地方石頭能發(fā)光,有的地方有會唱歌的鳥,還有的地方人吃的糧食是從樹上長的。最后,他們終于到了目的地:西王母之國。
關(guān)于西王母,野史《穆天子傳》里寫得特別詳細,說她是個長得很美的女神,住在昆侖山的瑤池邊。
穆王見到西王母后,送上了周朝的特產(chǎn):白圭、玄璧,還有絲綢。
(圖:瑤池宴,穆王會西王母)
西王母很高興,在瑤池邊設(shè)宴招待穆王,還唱了首歌:“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意思是“天很高,山很大,路很遠,你要是沒死,以后還能來嗎?”
穆王也回了首歌:“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闭f“我要回東邊治理國家,等老百姓都安居樂業(yè)了,三年后我再來看你?!?/p>
這段故事聽起來像神話,不少人覺得是瞎編的,但近現(xiàn)代學(xué)者研究后發(fā)現(xiàn),《穆天子傳》里的路線、地名,很多能和現(xiàn)在的新疆、青海一帶對上,西王母可能是西邊某個部族的女首領(lǐng),不是什么女神。穆王這次西游,其實是一次大規(guī)模的外交活動,既展示了周朝的實力,也促進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三千多年前就能跑這么遠,穆王也算是“古代外交官”了。
(圖:徐偃王叛亂,驛館報信)
穆王在西邊玩得正高興,國內(nèi)卻出了事:東南的徐偃王叛亂了。
原來徐偃王是姓嬴的諸侯,穆王給他封了五百里地,他挺會籠絡(luò)人心,在陳、蔡之間挖了條運河,方便老百姓灌溉,還到處宣揚自己“仁義”,有三十六個諸侯都來歸附他。
后來他挖運河的時候,挖出了一副朱紅色的弓和箭,就覺得這是“天意”,自己該當天子,于是自稱“偃王”,聯(lián)合九夷(東邊的少數(shù)民族)造反,一路打到了黃河邊,眼看就要逼近鎬京了。
大臣們趕緊派人去西邊給穆王報信,穆王一聽急了,讓造父趕著八駿馬車往回趕,據(jù)說一天跑了一千里,沒多久就回到了鎬京。
他沒急著派兵,先找來了造父和王孫厲,讓他們?nèi)コ笤?,楚國當時挺強,跟徐國是鄰居,要是楚國能出兵,就能南北夾擊徐偃王。
王孫厲見到楚君后,勸他說:“徐偃王看著仁義,其實野心大得很,你要是不打他,以后就得聽他的。咱們楚國比徐國強,打他就像用石頭砸雞蛋、老虎吃豬一樣簡單!”
楚君一開始還猶豫,說“徐偃王有道,不能打”,但架不住王孫厲勸,最后還是答應(yīng)出兵。
徐偃王這人確實“仁而無權(quán)謀”,聽說楚國出兵了,又看到穆王回來了,嚇得沒打幾仗就跑了,最后逃到彭城(現(xiàn)在的江蘇徐州)死了。
(圖:涂山會諸侯,重立威望)
穆王平定叛亂后,又帶著軍隊南下九江,討伐楚國(可能是怕楚國太強,敲打一下),最后在涂山大會諸侯,重新確立了周朝的威望,經(jīng)這么一折騰,沒人再敢小瞧周天子了。
穆王在位一共55年,去世的時候都105歲了(按50歲登基算),在古代絕對是高壽。他這一輩子,沒白活:整頓朝政、改革刑罰、打服犬戎、西游外交、平定叛亂,把昭王留下的爛攤子收拾得妥妥當當,讓周朝又延續(xù)了幾百年的輝煌。
有人說穆王是“好戰(zhàn)天子”,動不動就打仗,消耗了周朝的國力;也有人說他是“中興之主”,要是沒有他,周朝可能早就衰落了。其實穆王就是個不服老、有野心的人,50歲登基沒想著養(yǎng)老,反而想著“干一番大事業(yè)”,這種勁頭就挺難得。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年齡從來不是限制,只要有目標、敢行動,哪怕起步晚,也能做出成績。但同時也得記住,光有沖勁不行,還得聽勸,要是當初西征犬戎的時候能多聽聽祭公的意見,說不定能少流血;要是徐偃王叛亂前能早做防備,也不用急著從西邊趕回來。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穆王的折騰,既是傳奇,也是教訓(xùn)。
本篇為歷史通俗演繹,主要參考《史記》《尚書》《穆天子傳》《左傳》《中國通史》,部分情節(jié)融合民間傳說與文學(xué)再構(gòu)。
參考資料:
《史記》《左傳》
本文部分配圖來自AI生成,僅為增強歷史氛圍與理解體驗,非史實復(fù)原,請讀者辨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