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中學生來說,人生最大的煩惱不過是課程太難,考試成績不夠好,或者作業(yè)太多寫不完。
然而對于15歲的談方琳來說,她的最大煩惱卻是不想被太多人關注。
是的,她因為破解了世界數學難題——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組數的估計而揚名國內外。
采訪邀約紛至沓來,可小姑娘卻一一拒絕,這其中也包括央視。
是什么樣的顧慮讓她拒絕接受媒體采訪呢?15歲的少女談方琳究竟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她的爸爸媽媽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將她培養(yǎng)成了一名小天才的呢?
從小表現出驚人的數學天賦
天才少女談方琳
談方琳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爸爸媽媽都是高校教師。
尤其他的爸爸,是華東師范大學的數學老師。
也許正是遺傳了爸爸的數學基因,談方林從小對學習數學非常感興趣。
正常的課業(yè)對她而言都太過簡單,爸爸便幫他報了課外輔導班。
別的學生報補習班是為了提高成績,或者參加競賽,為將來進一所名校做鋪墊。
但談方林單純的只是想鉆研一些難題,每解開一道刁鉆的奧數題,她都興奮異常,成就感滿滿。
談方林認真地聽科研專家講解學術論題
得益于爸爸工作的便利,談方林很小開始就可以參加國內的許多數學方面的高端學術論壇會議。
在這些會議上,她的眼界和心境不斷地拓寬,對數學的熱愛也更加執(zhí)著。
此時的她與她的那些同學們已經完全拉開了距離,別人考慮的是怎樣提高課內成績,她考慮的全是科研層面的課題。
當她第一次在數學學術論壇上接觸到數論的理念時,她便深深地陷了進去。
她對新知識、新領域的渴望爸爸看在眼里,可是爸爸并沒參與過數論方面的科研工作,很多時候并沒有辦法幫她解惑。
談方林參加世界頂尖科技論壇
為了進一步開發(fā)和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談爸爸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為女兒找了一位更加專業(yè)的引路人。
身在華師大數學系,要找一位數輪方面的專家,那簡直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談爸爸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一位同事,研究數輪的教授,并將女兒鄭重托付給他。
那名教授本來以為就是小孩子一時興起,哪成想帶了一段時間后,就被談方林的數學天賦折服。
這個才上初中的小女孩不僅天資聰穎,想法快,思路活,而且不怕吃苦,具備搞科研的定力和毅力。
教授非常喜歡談方林,她簡直可以稱為他的得意門生,無論搞什么研究,都要帶在身邊。
談方林就讀的華師大第二附中
有了教授的引導,談方林順利打開了數論這個新領域的大門,在知識的海洋里肆意徜徉。
此時的她已經開始閱讀《美國數學月刊》這種專業(yè)性極強的雜志。
里面的文章有的她已經能夠完全理解,有的似懂非懂,但沒關系,不懂得地方她就去請教教授。
在這位教授的細心栽培下,談方林的數學能力飛速提高。
做科研就像爬山,征服了這座山,又找尋下一個目標,一個接一個,永無止境。
在搞懂了數輪后,談方林又把目光投向了菲波那契數列。
小時候的談方林漂亮又可愛
菲波那契數列,剛開始聽到這個名字時,多數人可能都是一臉懵,不知道它究竟是個什么東西。
非專業(yè)人士不了解它也正常,但其實在生活中,菲波那契數列也與我們息息相關,在很多領域發(fā)揮著它的作用。
在學術界,它更是困擾了人類多年的難題,許多科學家前仆后繼的加入到研究它的隊伍當中。
加拿大數學科學家Rankin曾在2015年提出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組數的估計這一問題,并進行了五年的深入研究,但可惜一直未獲得有效進展。
任誰也想不到,這個難題最后會被一位來自中國的初中生破解。
13歲的談方林在數學研究上表現出的獨特天賦收到了學校老師和領導的關注。
他們將她列出“中學生英才計劃”,給予她最大的支持和研究自由。
談方琳也沒有辜負老師和校方的厚愛,她順利進入世界級數論課題研究小組,并成為了組長。
在科研小組,她帶領自己的組員共同完成了對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組數的估計的破解。
但連她自己也沒想到,別人五年都沒能破解的難題,竟然在自己的手中解開了。
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
成為世界最年輕科學家
困擾學術界多年的難題被一名來自中國的13歲女中學生輕松破解,這一消息不脛而走。
談方林的名字一時間成為世界的焦點,那位加拿大教授更是點名要見一見這位小科學家。
他大概也想知道,是怎樣的一位天才少女解開了這一謎團。
國內外的媒體都想進一步深入報道,挖掘一下談方林背后的故事。
但是談方林除了出席過兩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外,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
談方林獲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
說到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也是一場全世界最強大腦們聚集與交流的盛會。
出席論壇的都是各個領域最尖端的精英人才,包括全球65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等頂級科學獎項得主。
談方林剛開始收到邀請時是拒絕參加的,她緊張也害怕,不知道跟這些科學家們在一起怎么交流。
畢竟她只是一名十四五的孩子,雖然取得了科研成果,但并沒有經歷過太復雜的人際交往。
后來主辦方通過談方林就讀的學校從中斡旋,才最終確認對方會如期參會。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談方林顯得特別乖巧內斂。
她深知自己還是一名學生,來這里的第一目的是向其他前輩學習,所以很多時候,她都是靜靜的聆聽。
在別人看來,作為與會現場最年輕的科學家,她有驕傲的資本和底氣。
但談方林自己卻覺得自己并沒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
她只想在數學的世界里盡情的探索,這個讓許多同學頭疼的學科,在她眼中卻是一個奇妙的世界。
她在里面可以找到更多的樂趣和成就感。
與其浪費時間在采訪上,還不如抓緊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談方琳的嘉賓證
坐在著名科學家,沃倫阿爾珀特獎獲得者吉羅·麥森伯克身邊的談方林與其他中學生并無不同。
青澀的面孔,認真的模樣,虛心受教的態(tài)度。
第二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談方琳已經能夠從容應對了。
她抓住機會向吉羅提問,希望能從真正的科學家身上找到鉆研的動力。
她問的問題是:我們在做課題研究的過稱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吉羅教授用真誠的態(tài)度告訴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面對困難和失敗的勇氣,要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
科學家在論壇上發(fā)言
對于吉羅教授所說的話,談方琳深感認同,因為她在做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確實遇到過很多的困難。
有時一個問題好幾天,甚至幾個月都想不明白,她也曾暗暗流過淚,打過退堂鼓。
好在,最后都堅持下來了,如果當時自己輕易放棄,那么就不會有后來的研究成果。
當談方琳與吉羅教授交流的時候,許多中國記者都把攝像頭對準了她。
這讓小姑娘突然變得緊張起來,甚至在用英語提問的時候,聲音太小,以至于吉羅教授沒有聽清楚。
后來在周圍人的提醒下,她才再次鼓起勇氣,大聲提問。
會后,談方琳特別囑咐那幾位記者,剛才自己出糗的場面千萬別被媽媽看到,否則會被說。
看吧,這個蜚聲國際的小小科學家其實還是個內心懼怕媽媽的乖娃娃呢。
談方琳等青少年與科學家交流
因勢利導,好的家庭教育很重要
很多人說談方琳的成功得益于她有一個非??孔V的家庭做后盾。
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對她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學。
家庭財力基礎好,能夠讓他心無旁騖的醉心于課題研究。
另外,爸爸媽媽擁有的社會地位和人脈資源使得她整個求學階段都身處名校,不必為成績和升學而煩惱。
這些都是不可否認的優(yōu)勢,但如果沒有自身的天賦加持和努力堅持,也不一定能成功。
畢竟和她擁有差不多家世的少年千千萬萬,而取得耀眼成就的談方琳只有一個。
父母對子女都有很高的期望
其實談方琳的父母也曾經陷入過孩子教育的歧途,擔心孩子的升學問題而變得焦慮。
幼兒園時期,他們就給談方琳做了規(guī)劃,一定要考進名校,一定要成績拔尖,一定要成為最好的那一撥。
那時的談方琳還正處在愛玩好動的年紀,哪里承受的住父母強加的壓力。
才上中班的她一度到了厭學的地步,還沒到幼兒園門口,就哭鬧著不肯上學。
這樣的表現讓談父談母慌了神,他們這才開始反思,是不是用錯了方法。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自那次之后,談方林的爸爸媽媽對她就采取了更為寬松的教育方式,一切以孩子的感受為主。
本以為孩子會在快樂教育理念下變得平庸,誰知道后來談方琳竟給了他們一個大驚喜。
小學二三年級開始,談方琳就表現出對數學的獨特喜愛。
他的爸爸媽媽很快發(fā)現了這一點,此時他們早已經從焦慮的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了。
沒有了執(zhí)念的二人不再唯成績論,而是注重對孩子興趣的培養(yǎng)和進一步激發(fā)。
若是普通的父母,見孩子鉆研的是課堂以外的東西,肯定會強加干涉。
但談父談母沒有,他們得知孩子在課堂生已經找不到學習數學的新鮮感和激情后,便給她報了課外學習班。
談方琳成最年輕科學家
那些抽象的、艱澀難懂的奧數題激發(fā)了談方琳繼續(xù)深入探索的興趣。
雖然上了課外補習班,但爸爸媽媽并沒有安排她去參加各類競賽。
他們太明白自己的女兒了,當學習只是一種興趣時,她可以全情投入。
當學習變成了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時,誰也無法保證,她是否還會對數學抱有熱忱。
擁有這樣的父母何其有幸,保護孩子的初心,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孩子喜愛的基礎上因勢利導,讓她進入到一個更高層次的學習研究中。
正是因為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理念下成長起來,談方琳才能以更完美的姿態(tài)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
網友稱談方琳智商高于比爾蓋茨
談爸談媽的做法值得現在許多家長借鑒,縱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談方琳。
但堵不如疏的道理誰都懂,把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
不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那么原本有無限潛能的孩子最后都可能變得碌碌無為。
因為她的興趣,她的天賦都被掐死在了萌芽狀態(tài)。
不追星,不求名,專心做科研
談方琳喜歡鉆研數學課題,這讓她性格更加沉靜,與其他孩子形成鮮明對比。
當同學們討論哪個明星更帥氣,哪部偶像劇更吸引人時,談方琳完全插不上嘴。
少男少女們的追星愛好在她看來就是浪費時間,有這些時間,她寧愿多做一會兒課題研究。
那些被別人奉為偶像的娛樂明星們,談方琳一個都不熟悉。
她更熟悉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們,也更愿意追隨他們腳步,進行科學探索活動。
寵辱不驚的談方琳
談方琳一夜成名后,許多媒體都想采訪她,但她及她的家人都婉言謝絕了。
談爸曾告訴記者,他們的孩子還小,不適合太多曝光,只想給她一個安靜的空間,讓她遵從本心,做喜歡的事兒。
而談方琳自己也不太在乎是否成名,甚至很多時候,她不適應被太過關注。
站在聚光燈下,被眾人仰望的感覺也許誰都喜歡,但誰也無法保證,被夸贊和奉承多了是不是會迷失自我。
談方琳的樂趣所在
猶記得《傷仲永》里那個神童,明明擁有過人天資,卻因父親的貪婪和無知,最終淪落為普通人。
外界的追捧有時候也會成為一種負面影響,成為談方琳科研道路上的絆腳石。
從這一點上來說,談爸談媽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們不僅自身拒絕給女兒帶上名利的枷鎖,也從小教會孩子淡薄名利。
談方琳能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是她的幸運,也是她能夠取得成就的重要基礎之一。
談方琳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
談方琳在參加第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時也曾與著名科學家,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澤克面對面交流。
在那次交流中,佛蘭克曾告訴她,要想搞好科學研究,首先要保持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
談方琳正在用實際行動見證這一箴言,不分心,不旁顧,始終把興趣點放到數學研究上。
距離她建立了“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聯系這一壯舉已經過去了幾年,現在的她依然在父母的保護下,做著自己的科研項目。
網絡上除了當初得幾篇報道外,很少能搜索到更多的消息,這于她而言應該是最好的結果。
人生不設限,未來更可期
談方琳的父母曾表示,自己不會再對女兒的未來做規(guī)劃。
雖然她在數學方面表現的很有天賦,但未來的道路還是要她自己走。
選擇權和決定權也在她的手中,不給女兒的人身設限,讓她憑著自己的本心繼續(xù)前行。
這樣的父母確實值得稱贊,日常生活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打著愛的旗號,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子女的父母。
他們也許從來不會去想,子女最想要的是什么,只想他們按照自己規(guī)劃的線路刻板的活下去。
談方琳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會議上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無數種可能,不僅是父母不該設限,就是自己,也不能早早的給自己下定義。
因為在不知道哪個岔路口,你的不同選擇就會將你帶向不一樣的未來。
談方琳目前熱愛數學,喜歡進行課題研究,那么她便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做出成就。
將來有一天,她又喜歡上別的學科,也可以轉而再研究其他。
如果一開始就給自己畫一個框,那么人生就很難有太大的突破。
世界著名科學家們齊聚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最有朝氣,最有活力的時期,也是一個人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被太多的條條框框所束縛,一切喜歡和愛好都是以內心的感受為準繩。
如果家長或者其他人強加干涉,很容易激發(fā)他自身的叛逆性,反而適得其反。
所以家庭教育要懂得因勢利導,但又不能太放任自流。
這中間的度很難把握,希望每一位做家長都能好好斟酌,根據自己孩子的特性來靈活處理。
談方琳和吉羅·麥森伯克
15歲的談方琳未來的路還很長,希望她能夠一直保持初心。
不被外界的各種聲音干擾,持續(xù)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為科學研究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家需要談方琳這樣的人才,科學界需要沉得住氣,靜得下心的研究人員。
對于談方琳這個天才少女,以及談爸談媽開明的的教育方式,
您有什么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qū)參與討論。
您的支持是我們繼續(xù)努力地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