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2024年,由江蘇省推介的“江南水鄉(xiāng)?斗米尺布”文物主題游徑成功入選“全國十佳”,該游徑以環(huán)太湖區(qū)域為核心,以米布文化為線索,立體呈現江南城鄉(xiāng)風貌與文化群像。作為世界稻作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蘇州是“江南水鄉(xiāng)”理想生活方式的典范?!肮锰K繁華·魚米之鄉(xiāng)”不僅是對物產豐盈的禮贊,更是對蘇州精神高度的詮釋。2025年,蘇州推出“姑蘇繁華·魚米之鄉(xiāng)”品牌游徑體系,縱向貫穿稻作起源、漕運流通、米布經濟與士大夫精神,橫向串聯“城—鎮(zhèn)—村”三級水鄉(xiāng)聚落,并精心打造“魚米之鄉(xiāng)”“水鄉(xiāng)古鎮(zhèn)”“繁華姑蘇”“吳地文風”四條主題線路,構建出一幅物質與精神交織的江南文明長卷。日前,四條線路正式上線發(fā)布。
“魚米之鄉(xiāng)”主題線路:從史前稻田到天下糧倉
蘇州依托大運河漕運樞紐與環(huán)太湖水域的滋養(yǎng),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已孕育出發(fā)達的稻作文明,逐步奠定了“魚米之鄉(xiāng)”的豐饒根基,并由此衍生出輻射四方的“米布經濟”。該游徑聚焦稻作起源、水利工程、漕運商貿與市庫體系,從史前稻田到天下糧倉,系統(tǒng)展示蘇州如何以“一粒米”孕育文明,以“一條河”通聯天下。一粒稻米,穿越時空,記錄了太湖流域農耕文明的源遠流長。“江南史前文化標尺”草鞋山遺址,展示六千多年前人工灌溉稻田系統(tǒng)的驚人智慧;龍南村落遺址、運河古纖道等節(jié)點,呈現出從史前稻作到唐宋漕運鼎盛時“蘇湖熟,天下足”的農業(yè)文明演進之路。萬盛米行、新毛糧倉、陽澄湖1971倉坊等近現代倉廩遺存,則見證蘇州從“江南倉廩”邁向“天下糧倉”的變遷,娓娓道出一座城的糧運傳奇與民生之本。在草鞋山遺址可參加遺址導覽與季節(jié)性割稻體驗,親身體驗先民農耕智慧,在萬盛米行舊址可嘗試稱米、磨谷,沉浸式感受江南米市傳統(tǒng)勞作場景。
“水鄉(xiāng)古鎮(zhèn)”主題線路:米布經濟的活態(tài)樣本
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宛如鑲嵌在太湖流域的一顆顆明珠,依托密布的水網,將稻田、工坊與市集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了“因水成業(yè)、因業(yè)成市”的完整米布經濟鏈。透過一處處珍貴的遺存,感受“前店后坊、橋市聯動、商居一體”江南肌理背后的文化故事。該游徑串起周莊、同里、甪直、震澤等獨具風情的古鎮(zhèn)與村落,生動呈現“生產—流通—生活”三位一體的水鄉(xiāng)活態(tài)畫卷。這些古鎮(zhèn)不僅是往昔商貿交易的場所,更是米布經濟鏈的空間載體與文化見證。從萬盛米行的稻米貿易到先蠶祠的蠶桑信仰,從師儉堂的“前店后宅”到沈廳、張廳的“舟楫往來”,它們靜靜訴說著江南市鎮(zhèn)依托水網優(yōu)勢,發(fā)展出農商融合、城鄉(xiāng)共生的美好智慧。漫步其間,仿佛仍可觸摸那段依靠運河與街巷緊密相連的江南往事。在先蠶祠可參與蠶絲DIY手工體驗,感受千年蠶桑文化的傳承,在周莊(張廳、沈廳)可乘船搖櫓,穿行水巷,感受“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的水居智慧。
“繁華姑蘇”主題線路:古城的物質文明高峰
走進蘇州古城,就如同緩緩展開一幅《姑蘇繁華圖》。它不僅縱向追溯“米布經濟”的發(fā)展脈絡,更橫向串聯起織造署、會館、山塘街等重要遺存,系統(tǒng)展現蘇州作為“城—鎮(zhèn)—村”體系中“城”級的輝煌成就。通過“Citywalk+Cityboat”的水陸并行方式,可沉浸式感受蘇州延續(xù)千年的物質文明與城市活力。該游徑以古城核心區(qū)為舞臺,依托“水陸雙棋盤”的獨特格局,將商貿、百工、市井與園林連綴成一條熠熠生輝的文化珠鏈。乘坐水上巴士,蕩漾在古城的河道上,仿佛穿梭于千年水城的歷史長河。水上Cityboat路線,可欣賞運河與古城墻相依相伴的獨特景致,感受蘇州“因水成市、藉河興商”的經濟傳統(tǒng),沉浸于“舟楫如織、流水貫都”的水上繁華圖景。沿途經盤門、胥門、吳門橋等古跡,可直觀體會水路在軍事防御、商貿運輸和文化交融中的重要作用。若選擇漫步古城,將邂逅另一番韻味。在平江路的青石巷弄中,可感受“前店后河”的市井煙火;在全晉會館昆曲的水磨腔調中,遙想晉商匯通南北的盛景;在藝圃等精致園林中,則能體驗文人雅士的理想棲居。
“吳地文風”主題線路:傳承千年的士大夫精神
阡陌豐糧倉,地靈育人杰。千年吳地文脈綿長,孕育了以士大夫精神為核心的人文傳統(tǒng)。沉浸其中,感受吳地文風如何以“先憂后樂”的胸懷、“經世致用”的擔當和“崇文重教”的傳承,熔鑄成一種剛柔并濟的家國情懷。游徑從泰伯南遷起筆,串聯起府學、園林與宅第,跟隨韋應物、范仲淹、顧炎武、葉圣陶等賢哲的足跡,展現江南“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與精神升華的歷程。蘇州的一碑一刻、一廟一院,無不靜靜訴說著吳地文風的千年傳承。游徑串起承載吳文化源流與教育傳統(tǒng)的重要遺存,從泰伯奔吳的起源到宋明文化的昌盛,再到清代科舉的極峰,清晰勾勒出一條吳地文脈演進的軌跡,也展現出蘇州作為“江南文心”的深厚底蘊。在這條文脈悠長的河流中,蘇州走出了無數仁人志士,延續(xù)著從經世濟民到文化傳薪的精神火炬。行走其間,領略江南文脈的源頭活水,感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赤子擔當,體會近現代知識分子匡時濟世的胸懷與隱逸高潔的風骨境界。在四大宋碑前感受千年儒風,體驗碑刻拓印,親手觸碰歷史的溫度,在范文正公忠烈廟及天平山莊瞻仰“先憂后樂”的士大夫精神,在紅葉清泉間誦讀《岳陽樓記》,在潘世恩宅(蘇州狀元博物館)探秘“貴潘”世家的百年文脈,透過建筑與展覽感受“一門九進士”的科舉傳奇。
蘇州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嶄新的江南畫卷正徐徐展開,深厚的歷史記憶也在每一步行走中被重新喚醒。這條“姑蘇繁華·魚米之鄉(xiāng)”文物游徑,將成為游客觀賞江南的一扇窗,透過稻香、流水、深巷與古園,觸摸這座城市千年以來的呼吸與脈動,讓文化的溫度,自然而然地流淌進此刻的生活。
圖源:蘇州市文廣旅局文物處(文管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