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俄羅斯國防部發(fā)布的視頻顯示,多架“見證者”無人機襲擊了一列行駛中的火車。第一架擊中了火車頭,導致整列火車癱瘓,隨后更多無人機襲擊了已經(jīng)停下的車廂。俄羅斯國防部聲稱,目標是一列“運載裝甲車輛和燃料的軍用列車”。但烏克蘭官員表示,火車實際運輸?shù)氖巧匙?、木材和糧食,均為民用貨物。
這一事件標志著俄羅斯“見證者”無人機的使用方式發(fā)生了變化,此前這種伊朗設計的自殺式無人機主要針對固定目標,例如城市、電廠和工業(yè)設施。如今,通過加裝機載攝像頭和實時控制功能,這些無人機已經(jīng)能夠攻擊移動目標,包括火車和卡車。
對烏克蘭而言,這種轉變構成了新的挑戰(zhàn)。目前,烏克蘭的后勤網(wǎng)絡、鐵路和補給路線不僅用來維持戰(zhàn)爭,也是平民生活的命脈。雖然俄羅斯此前也曾以導彈打擊交通樞紐,但這是首次有確鑿證據(jù)表明使用“見證者”無人機摧毀移動目標,表明俄羅斯正在將重點放在擾亂烏克蘭境內(nèi)的動態(tài)后勤行動上。
烏克蘭軍方官員還報告稱,“見證者”無人機在此次襲擊中危險地接近前來處理事件的直升機。這表明,當無人機用來攻擊移動目標時,防空和攔截任務所面臨的風險正在增加。
烏克蘭電子戰(zhàn)專家謝爾蓋·貝斯克雷斯特諾夫表示,此次襲擊展現(xiàn)了有限但正在不斷發(fā)展的能力。他解釋說:“使用具備實時操控的‘見證者’攻擊移動目標,存在很多限制。發(fā)射‘見證者’與‘柳葉刀’不同,操控‘見證者’的靈活性也遠不如后者”。
貝斯克雷斯特諾夫指出,無人機的作戰(zhàn)范圍和瞄準能力仍然對使用構成限制。他說道:“可以預見,鐵路、運輸車隊和大型裝備將成為高風險目標。對于配備50公斤彈頭的‘見證者’無人機來說,一輛皮卡車根本不是目標。這些無人機依靠中國制造的攝像頭和無線電調(diào)制解調(diào)器,實際作戰(zhàn)半徑可達200公里”。
以這種方式使用“見證者”無人機表明,俄羅斯正在尋求新的方法來削弱烏克蘭的后勤保障能力,目標不僅包括固定基礎設施,還包括物資和裝備的運輸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