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招遠意外沖上了熱搜。起因是一段 “兩名環(huán)衛(wèi)工清掃作業(yè),四人在旁拍攝” 的視頻,引發(fā)全網熱議。作為招遠人,看著家鄉(xiāng)以這樣的方式受到關注,心里總有些不是滋味。但既然事情已經發(fā)生,不如靜下心來理性看待,也為家鄉(xiāng)說幾句公道話。
01 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
根據招遠市綜合執(zhí)法局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中心的回應,視頻中的4人并非“領導”,而是來自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各自因工作需要拍攝記錄。比如,有的可能是宣傳城市形象,有的負責環(huán)衛(wèi)考勤,有的或許是媒體記錄節(jié)日堅守崗位的一線工作者。
這種“工作留痕”在基層并不少見。就像我們平時上班打卡、學生交作業(yè)拍照一樣,很多時候拍視頻、拍照片,就是為了留下工作過程的憑證,方便后續(xù)匯總材料、評估工作效果,有時候也是想把一線的正能量傳遞出去。不能一看到 “有人拍”,就直接斷定是 “作秀”。
02 網友的敏感,其實能理解
大家對這件事有疑問、有質疑,并不是沒有道理。這些年,確實有個別地方出過 “擺拍作秀”“用形式主義應付檢查” 的情況:比如讓環(huán)衛(wèi)工反復把垃圾扔了再撿起來拍,或者把精力都花在 “寫臺賬、拍照片” 上,反倒忽略了實際工作干得怎么樣。
這種 “重表面、輕實效” 的做法,誰看了都不喜歡。所以大家擔心的其實是兩件事:一是這么多人拍,會不會影響環(huán)衛(wèi)工正常干活?二是這種拍攝會不會慢慢變味,成了新的形式主義?
03 作為招遠人,我們該怎么看?
作為招遠人,我們最清楚這座城市的變化:這些年街道越來越干凈,路邊的綠化越來越養(yǎng)眼,市民的素質也在一點點提升。這些變化不是憑空來的,離不開每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人起早貪黑的付出,也少不了各個部門的協(xié)同配合。
這次的事,我們既不用急著 “護短”—— 明明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沒必要硬撐;也別跟著盲目罵 ——不能因為一段視頻,就否定所有人的努力。反而要清醒想明白三件事:
拍攝不是問題,為什么拍、怎么拍才是關鍵。
多部門同時跟拍,其實暴露出工作協(xié)調上的不足。
公眾的監(jiān)督,其實是對我們城市管理水平的期待。
04 給招遠的幾點建議:干活要踏實,方式得優(yōu)化
這次的熱搜,其實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基層工作既要扎扎實實干實事,也得在方式方法上多琢磨。
首先要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如果能提前把拍攝任務統(tǒng)籌好,比如哪個部門什么時候拍、拍什么內容,避免好幾撥人同時圍著環(huán)衛(wèi)工拍,既能減輕一線的負擔,工作效率也能提上來。
其次要多考慮大家的感受。記錄工作是應該的,但盡量別影響環(huán)衛(wèi)工正常作業(yè),更別讓人看著像 “特意擺拍”—— 有時候換個時間、換個方式,效果可能就不一樣。
最后,還是得靠實際行動贏信任。招遠的形象,從來不是靠一次熱搜撐起來的,而是藏在每天的日常里。
這次熱搜是一次提醒,也是一次反思的機會:城市治理就像掃廣場,既要掃凈看得見的落葉,也要掃掉看不見的 “協(xié)作盲區(qū)”。相信咱招遠能接住這份監(jiān)督,把鏡頭對準實效,讓每份工作都經得起街坊鄰居的打量。畢竟,真正的城市名片,從來都是藏在細節(jié)里的民生溫度。
招遠是我們共同的家。她可能不完美,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我們在努力讓她變得更好。希望各部門能從中吸取經驗,優(yōu)化工作方式;也希望廣大市民和網友多一份理解與包容 —— 這座城市的溫暖和進步,需要我們一起守護。
招遠,加油!
生活在招遠,關注我們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