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很多遇見。
有些關系,開始得很熱烈,卻結束得很倉促;有些關系,看似有些淡然,卻能一生常在。
正所謂,不求乍見之歡,但求久處不累。
人與人之間不必太強求,舒服就好。
一邊遇見,一邊再見
有位作家說:“命運的旅途中,每個人演出的時間都是規(guī)定的,該離場的時候,多么不舍得,也得離場?!?/p>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一些人,因為相似的目標,結伴同行。
你和任何人的關系,都是有期限的。
就像花開有時,凋零也是必然;季節(jié)流轉,不會為誰停留。
當陪你的人要離開的時候,即使再不舍,也要笑著揮手告別。
人生,就是在一段漫長的旅途中,一邊遇見,一邊再見。
梁實秋在散文《送行》中寫道: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成年人相處最好的方式,就是來時珍惜,去時釋然,盡己所能,順其自然。
關系再好,亦有分寸
每段關系的走向和深淺,往往取決于三個字:“懂分寸”。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系,不是無話不談,也不是事事依賴,而是懂得彼此之間的分寸感。
刺猬法則也稱為心理距離效應,通過刺猬在寒冷天氣中相互取暖,但需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xiàn)象,來比喻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就像老話的“距離產生美”。
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
容忍有底線,善良有鋒芒。
有分寸感的付出,才能讓彼此的關系對等而舒服。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親人之間,距離是尊重;愛人之間,距離是美麗;朋友之間,距離是愛護;陌生人之間,距離是禮貌。
交往的至高境界: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相處舒服,背后都是一種善良
《道德經》中說:“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p>
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往往最懂得換位思考,在細微之處不動聲色地體諒他人。
真正的高情商,就是不露痕跡地照顧對方的尊嚴,讓人心安自在。
生活中,那些相處舒服的人,一定是細膩而富有智慧的。
他們溫柔體貼,善于體察他人的難處。
一旦發(fā)覺到你的窘迫,總是能如春風化雨一般,默默地給予你關懷。
換個角度,看待萬物,便是善良。
心懷悲憫,互相體諒,才是人情。
一個人的靈魂越高貴,就越善良,越懂得讓人舒服。
正所謂,君子如玉,觸手可溫。
本期編輯 | 趙光菊
新媒體美編 | 宋揚
?人民論壇新媒體出品
資料來源 | 洞見、詩詞天地、國學文化等;圖片已獲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