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交往中,“點到即止”是一種藝術(shù)。
說話有分寸、做事留余地、相處不越線,才能讓關(guān)系在松弛中保持溫度,在克制中蘊含深度。
說話有分寸
很贊同一句話:“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里?!?/p>
生活中,總有人愛打探隱私,追問婚姻是否美滿、打聽朋友收入幾何,甚至對他人過往刨根問底。
這種“熱情”看似親昵,實則越界。
語言雖然無形,但可以像春風(fēng)般舒服,也可化作利刃,直穿人心。
對陌生人需留三分余地,對親近者更要守一分克制。
《邊城》中有一句話:“不要刨根問底別人的過去,那可能是永遠(yuǎn)不想觸碰的回憶。”
在別人不想說的時候,一直追問,其實是欠缺修養(yǎng)。
生活中,管好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留好自己的分寸,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所以,既要懂傾聽的溫柔,也要守說話的分寸。
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能抵達(dá)的高度。
做事留余地
古人云:“凡事當(dāng)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p>
這句話的大意是:凡事都應(yīng)留有余地,過于滿意、順利的事不適合再做第二次,以免遇到麻煩和意外。
就如種樹需要留出空隙,才能讓枝葉舒展生長,留余地正是給事物發(fā)展留出空間。
人生海海,起落沉浮都是常態(tài),遇事不做絕,凡事留余地,人生路上方能進(jìn)退自如。
與人爭執(zhí)時,退一步海闊天空;取得成績時,藏三分鋒芒更顯從容。
不去爭一時輸贏,即使占據(jù)上風(fēng)也不能過于自得,也是對自己的保護(hù)。
在追求目標(biāo)的時候,也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能太貪心。
要是總是不顧一切地追求極致,那很可能會把自己逼到絕境。
在喧囂的紅塵俗世當(dāng)中,別怕做一個凡事留余地的人。
凡事讓別人有路可走,自己才不會陷入絕境。
相處不越線
生活中,我們偶爾會因他人的善意感到“別扭”。
或許他們都是好意,但是為什么會讓人覺得難受?
其實,這有可能是因為對方模糊了邊界。
邊界感像一道無形的門,既保護(hù)自己也尊重他人,讓關(guān)系在舒適區(qū)里自然生長。
有句話說:“有距離,才會有尊重;有尊重,友誼才會天長地久。”
人與人相處中,邊界感和分寸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存在。
如果隨便越界,窺探隱私,會讓對方覺得反感。
唯有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彼此不越線,才能更好地相處。
真正的相處智慧,不是刻意疏遠(yuǎn),而是“不越界”的自覺。
既主動表達(dá)善意,也尊重他人的“不”。
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親密有間,才會擁有一種必要的愜意和舒服。
說話有分寸,能給他人留足面子;
做事留余地,能給彼此留有空間;
相處不越線,能夠尊重他人生活。
愿你我做人做事懂得把握分寸,熟不逾矩,人生路才能越走越寬。
本期編輯 | 孫渴
?人民論壇新媒體出品
資料來源 | 洞見、洞讀、簡書等;圖片已獲授權(qu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