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學生餐的事,一位家長說,大女兒現(xiàn)在讀高二,此前讀小學時,女兒就覺得學校的飯菜不好吃。在女兒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她申請孩子從家里帶飯,但并不是那么容易申請下來,要到醫(yī)院去開營養(yǎng)不良證明,費了些周折。針對這事,媒體聯(lián)系到了當?shù)囟鄠€區(qū)教育局,都說沒有這樣的規(guī)定。
其實我是相信官方說法的,但我也不認為那位家長在撒謊,這里頭,面上的規(guī)定是一回事,具體落實到學校,落實到某些班集體,以及某些跟學校綁定的供餐公司,就很難說了。
我自己也有孩子,也經(jīng)歷過類似的事。比如,我孩子上幼兒園時,某些商業(yè)公司跟學校說好了,給學校供給新一季的校服,但我上網(wǎng)一查,發(fā)現(xiàn)同款校服要便宜好多,那我當然想去網(wǎng)上買,但班里老師不讓,說大家都一個價還會印上統(tǒng)一的logo,這個時候,你如果不抗爭一下,基本也就從了——其實那種logo,你找商家印,基本免費。
此時,商家和學校的利益綁一塊,在學校這種特殊的消費場景下,形成半強制性的壓力,不從你就是不合群、斤斤計較,整不好,你還擔心孩子穿的校服因為和其他孩子沒有一模一樣的logo受排擠,甚至,老師在群里發(fā)起那種繳錢的排隊微信時,你不愿意繳,別的家長還對你有意見。
學生餐也是類似的情況,你一問,都說沒硬性規(guī)定,但你如果不從,總難免費一番周折,最后懶得爭也就算了,完事還自我檢討下:別的家長都不說話,怎么就你事多呢?這么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學校統(tǒng)一配餐出了問題后,許多家長都想給孩子帶飯,但除了醫(yī)院證明難開以外,還有更大的問題,是許多家長都沒那么多精力、物力,因為都是普通的雙職工家庭,給孩子準備飯菜、送飯是很累的,長期搞,身體、時間都不允許。
學校統(tǒng)一配餐,能省錢省力——我看有媒體報道,說每頓飯的餐食標準大約為十幾塊錢,其實按規(guī)定,當?shù)毓⑿W的餐費全部實行自費制,學生自愿選擇,具體收費標準由學校制定,大致每餐在10至20元之間。費用按具體情況結(jié)算,按月收取。
總之,價格上是比較實惠的,當?shù)剡€會有一些補貼。
所以很多學生家長現(xiàn)在也很迷茫又無奈,盡管對統(tǒng)一配餐不滿不放心,但也只能寄希望學?;蛳嚓P部門找到更靠譜的統(tǒng)一供餐公司,有更嚴格的品控,最起碼能保證食品安全。
換句話說,大部分家長沒辦法擺脫統(tǒng)一配餐系統(tǒng),抱怨歸抱怨,但最后還得依靠它。
而真正抱怨且有能力擺脫它,恐怕只有少部分人。
比如,那些把孩子送去昂貴的私立或國際學校的家長,而這種學校都有獨立的高檔餐廳,或者由知名的國際膳食公司供應。
這些學校的供餐企業(yè),跟每天給500多所學校供應50萬份餐的公司,不是一回事,當然,有點小貴,餐食標準往往高達三四十塊,還沒有補貼。
——我沒有為它們打廣告的意思。2018年,某國際學校食堂,也出現(xiàn)過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使用腐爛的番茄、過期的冷凍食品,事后,該校校長被就地免職,食堂供應商索迪斯集團的中國區(qū)總裁也鞠躬道歉。這所學費超過12萬/年,餐標38元,但孩子們的餐盤中,只有2個速凍包子、一根鴨腿和半勺青菜。一位母親哽咽地說:“我們每年給學校交十幾萬的學費,結(jié)果他們就讓孩子每天吃著發(fā)霉食物,這比考試不及格更讓人絕望?!?/p>
我的意思是,有些家長沒得選,只能選擇相對便宜且有補貼的餐食,有些家長的選擇范圍明顯更廣,價錢不是問題,不滿意,他們會讓校長下課、餐食供應公司滾蛋。
這讓我想起以前高中時住宿舍。那時候從鄉(xiāng)下來的孩子,都統(tǒng)一住到學校提供的便宜宿舍里,但每個宿舍都有十幾個人,說實話,真的挺難受的。尤其像睡眠比較輕的孩子,遇到宿舍里有打呼嚕的,喜歡深夜臥談會的,根本就睡不好,長期睡眠不足是常事。
但一般的孩子可擺脫不了,住宿費是合在學費里一起繳的,就算你不想住,想去外面租房住,這錢也不會退。再加上,當時學校為了統(tǒng)一管理,一般也不讓孩子住外面。
所以只有那些敢搞特殊,敢與學校作對,且有能力負擔得起雙份房租的家庭,才有可能讓孩子住到外面。
其實類似的故事,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比如以前我每天上下班都坐地鐵或公交,經(jīng)常遇到車上乘客搶座位的事,其中最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噎人的話是:“有本事你別坐公交啊?!?/p>
是啊,能開車上班誰坐公交?。?/p>
總之,簡單來說,普惠型的標準化的統(tǒng)一供給的公共或半公共產(chǎn)品,質(zhì)量都不會太高,只是個平均線的水平,大部分人只能無奈被動接受。就算出現(xiàn)問題,他們也沒得選。而沒得選才是最難受的。
——當然,對于許多家庭生活水準本就達不到平均線的,實際還是很好的“福利”,比如像我讀研究生以前,都沒住過帶空調(diào)的房子,但去上海念書后,宿舍有空調(diào),那是生活水準提升了,不是下降。
其實像公立學校提供的宿舍、飯食,乃至教育本身,多是普惠的標準化的統(tǒng)一供給產(chǎn)品,有能搞特殊的,或者有選擇權的還是少。
這當然不是我們國家的特色。像美國的“免費校園午餐”計劃,早在“進步時代”(1890-1920年)就有了。
一開始,是一些中產(chǎn)白人女性,出于慈善的原因,給學校里比較貧困的學生提供免費午餐,后來因為大蕭條、二戰(zhàn)中斷了,二戰(zhàn)后,美國農(nóng)業(yè)部,為了給農(nóng)產(chǎn)品找個穩(wěn)定的出路,免受價格波動,各種游說,于1946年促使美國國會通過《全國校餐法案》,將校園午餐變成了一項法定的福利項目。
注意,雖是福利項目,也不是完全免費的,只是中央、地方政府會給相應的補貼,家長掏很少部分。比如像1960年代中期,美國的學校午餐,僅需20美分。
——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家庭、學校無力承擔,比如,佐治亞州一位公立學校的食堂主管說,在七百名學生中,大約一百個家庭符合免費校餐的資格,但學校的午餐預算只能覆蓋其中三十二人。這種情況下,學校只能求助愛心人士或慈善機構(gòu)。而且當時因為美國大搞基建,政府各類支出很大,給校餐的補貼遭嚴重擠壓,所以為了維持項目,學校要么抬高校餐價格要么降低供餐成本——比如稍稍降低供餐質(zhì)量。
也就是在這時,美國工業(yè)食品大資本看到了“商機”。
以前美國政府是禁止資本參與校餐項目的,當校餐項目遇到困難時,這些資本就雇人去國會游說,說讓他們參與進來,不僅能給學生提供穩(wěn)定健康的餐食,還能讓政府少掏錢。所以1960年代,政府把禁令取消了。
這些工業(yè)食品企業(yè)是怎么做的呢?很簡單,就是充分利用當時已經(jīng)非常成熟的制冷、廚房儲備、餐食運輸技術,建中央廚房,搞冷凍預制食品,如速凍比薩、熱狗、預制雞肉餅、脫水土豆泥、預先裝盤的“飛機餐”。
在這套打法下,學校連食堂都免了,廚子自然也不用了,弄幾個送餐員就行,食物直接送到教室,或固定的就餐室。這樣成本當然就降下來了,而降下來的錢,一部分就是這些大型預制食品企業(yè)的利潤。
到了1970年代中期,美國城市學校,有七成都引入了冷凍預制校餐。1972年,美國軟飲料協(xié)會又成功游說國會與農(nóng)業(yè)部,把什么可樂、糖果、薯片及能量棒等超級加工食品與飲料,也堂而皇之送入學校。這樣,美國的孩子也就普遍過上了吃預制菜+薯片可樂的幸福生活,一直到現(xiàn)在。
我記得之前中美網(wǎng)友在小紅書上“對賬”。很多中國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老美學生的午餐,怎么看著像“零食”?其實源頭就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老美資本的這次大游說。
這種午餐,你說它沒有營養(yǎng)嗎?你說它不干凈嗎?不會的。實際上,都是高糖高熱食品,而且有嚴格的餐飲規(guī)范標準。企業(yè)為了保住自己的利潤和生意,這方面他們會嚴苛把控,盡量別出大事。
問題,主要出在其他零敲碎打的方面。
第一個大問題,是這種冷凍預制校餐,太難吃了。供餐企業(yè)為了賺錢,必須控制成本,首先要犧牲的就是個性化的口味。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各大公立學校還有可以簡易加工成品或半成品食物的中央食堂,比如加點大蒜鹽、補充蔬菜或本地人喜歡的調(diào)料,但后來的冷凍預制餐都裝入錫箔盒,頂多加熱下即可,很多學校干脆直接把包裹錫箔的飯盒分發(fā)給學生,連餐盤都省了。
1977年,美國農(nóng)業(yè)部在八個主要城市舉行聽證會,公立學校校餐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差評?!都~約時報》甚至將加熱后的速成土豆泥諷刺為“圖書館用膠水”。
更大的問題,是高糖高熱的冷凍預制校餐不健康,不是說不衛(wèi)生,是吃多了容易發(fā)胖,所以美國學齡兒童肥胖率持續(xù)飆升,從上世紀80年代的5%,漲到2000年的20%。
正因為難吃加上不健康,所以接著又出現(xiàn)了第三個問題,就是很多的中產(chǎn)家庭,退出了校餐項目,他們的繳費和贊助隨之消失。這帶來的后果,是校餐經(jīng)費更緊張了,所以校餐也就愈發(fā)難吃、不健康,從而導致惡性循環(huán)。
而這就在學校形成了兩套餐食體系,那些沒得選的家庭,只能讓孩子吃不健康、難吃的冷凍預制校餐,而有得選的家庭,要么在昂貴的私立學校吃好的,要么進那種環(huán)境更好的社區(qū),有一套他們自己認可的配餐系統(tǒng)。
總而言之,公立學校的校餐,本質(zhì)是“廉價的照護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是在“飯香四溢、由身著白制服的食堂女工親手分餐”與“選擇有限、口味欠佳的預制食品”之間作出的選擇,前者確實更優(yōu),然而,價格昂貴,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若比較“味道單一的冷凍預制菜”與“完全沒有餐食”,則前者更具現(xiàn)實價值。
尤其在經(jīng)濟下行周期,這種不得不選擇公立學校的校餐的壓力會更大,自然矛盾也會更大。
也正是考慮到還有很多家庭,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家庭都沒辦法擺脫冷凍預制校餐,因此被迫面臨兒童肥胖率攀升的公共健康危機,奧巴馬政府于2010年頒布《健康、無饑餓兒童法案》,對學校午餐的營養(yǎng)標準進行了系統(tǒng)更新,大力限制了糖、鹽、精白面粉以及過量淀粉類食材(如炸薯條、薯餅所用土豆)的使用。
當時的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還發(fā)起了“讓我們動起來”(Let's Move!)運動,聯(lián)合政府部門、學校與非營利機構(gòu)推動健康飲食宣傳,并在白宮開辟公共菜園,示范種植當季果蔬,推廣健康理念。
但是,十多年過去了,美國的公立學校校餐質(zhì)量改善了嗎?從中美網(wǎng)友“ 對賬”的情況來看,好像并沒有,中低收入群體的肥胖率仍保持高位。
總之,所謂學生餐,大致就是這么個情況。而具體到咱們這邊,還有個問題,是供餐企業(yè),往往很容易變成裙帶資本的囊中之物,以至于他們是運動員,也是裁判。——這方面,咱們一般老百姓還真不敢亂講。出了事,一個兩行字的“聲明”了事,這等霸氣,你能說啥呢?
所以我覺得學生餐最大的問題,還不是衛(wèi)生不衛(wèi)生,是有些家庭是真的沒得選。吃了虧,也很無奈的。他們沒辦法用腳投票,只能期望加強監(jiān)督,有關部門、有關企業(yè)能多擔點責任。
實際上,沒得選的事,在我們的生活中太多了,以至于大家都很羨慕有的選的人。有那么段時間,網(wǎng)上經(jīng)常流傳李湘女兒在英國什么學校念書的照片、視頻。很多網(wǎng)友的留言就很有意思。她們母女倆好像都是易胖體質(zhì),所以經(jīng)常有人發(fā)照片說,看吧,又胖回去了,但更多的留言是羨慕,羨慕富裕人家有更多選擇權,就像有個標題說的:“李湘:姐瘦過,你富過嗎?”
很多人說李湘他 們家喜歡炫富。我當然不贊成炫富。因為炫富,讓我等這種沒的選的人顯得更無奈。 但經(jīng)濟寬裕時,誰不愿給孩子更好條件呢?即便普通家庭,未必追求吃穿頂尖,也總希望孩子獲得安全、健康的飲食。這是人之常情。你所見的“炫”,或許只是他人的日常。每個人,不過都是圖個安心日常罷了。
作者:肖申克,藍鉆故事主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