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排哥”夜晚仍在營業(yè)。圖/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雞排哥”國慶首日忙出“痛苦面具”,因不說話被指“沒有情緒價值了”。
據(jù)新京報我們視頻報道,近日江西景德鎮(zhèn)“雞排哥”因擺攤時幽默話語走紅,國慶期間他和家人開設(shè)多攤位迎接游客。有網(wǎng)民稱,“雞排哥”明顯很疲憊,感覺他“累到?jīng)]有情緒價值”。10月2日附近商戶人員告訴記者,在“雞排哥”攤位排隊的人基本要等兩三個小時。
雖然雞排到處都有,但“雞排哥”只有一個。說白了,排幾個小時的隊買炸雞排,目的不是雞排本身,而是為了一種情緒價值。6元的雞排,600元的服務(wù),是消費者給“雞排哥”的標(biāo)簽。
但隨著“雞排哥”帶火一座城,排隊的人越來越多,這種帶著流量屬性的“供不應(yīng)求”,實非人力所能滿足的。沒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和喘息空間,“雞排哥”情緒價值自然跟不上趟兒。
國慶期間,“雞排哥”為了不辜負網(wǎng)友熱情,更是全家上陣、分散擺攤,可即便如此,仍要營業(yè)到凌晨。排隊的人發(fā)出“他怎么不說話了”的疑問,答案也很簡單,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是誰身體也會吃不消,更談不上提供什么情緒價值了。這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失去了排隊的意義。
要知道,“雞排哥”走紅,源于自然流露的幽默感和接地氣的表達方式。但這是建立在充分休息和良好狀態(tài)之上的。
如今,面對絡(luò)繹不絕的顧客和漫長的等待隊伍,他即便想保持往日的情緒價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視頻顯示,當(dāng)?shù)赝砩蠚鉁赜?2℃,“雞排哥”在車上短暫休息8分鐘后,又回到雞排攤前。
原本靠幽默打動人心的“雞排哥”,被累到“沒有情緒價值”。這對“雞排哥”而言,真的是好事嗎?
在社交媒體時代,流量當(dāng)然是機遇,同樣也是“枷鎖”。從主要服務(wù)本地人群的小攤主,到景德鎮(zhèn)文旅推薦官,身份的突然轉(zhuǎn)變,潑天流量的裹挾,過度的追捧和期待,都讓這個“雞排主理人”少了一些自在和從容。
不得不說,“雞排哥”不是工具人,也有自己的疲憊和極限。在當(dāng)前,消費者一味地跟風(fēng)購買,可能帶來的壓力大于支持。不妨給“雞排哥”一些休息時間,別讓這份原本美好的互動變成一種負擔(dān)。畢竟,“雞排哥”有充足的休息,才有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提供情緒價值。
當(dāng)“雞排哥”能夠以更加輕松、自在的狀態(tài)面對顧客時,那份獨特的情緒價值,或許才會更加持久、動人。
撰稿 / 叢林(媒體人)
編輯 / 王言虎
校對 / 劉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