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荔枝新聞)
轉(zhuǎn)自:荔枝新聞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江蘇各地的消費“煙火氣”里,飄散出濃郁的文化味兒,成為假日經(jīng)濟(jì)中一抹亮麗的色彩。各地博物館紛紛“上新”,拿出“看家本領(lǐng)”,推出豐富多彩的展覽和沉浸式的研學(xué)、夜游活動,引領(lǐng)觀眾開啟深層次、個性化的文化體驗。
揚州博物館的文博體驗中心里,孩子們正在用五彩琉璃片拼貼一匹小馬。在體驗之前,孩子們參觀了正在熱展的《猛犸象的“朋友圈”——大連第四紀(jì)古生物化石特展》。這場“微研學(xué)”活動,讓有趣的創(chuàng)意與文化撞個滿懷。學(xué)生魏芊菡興奮地告訴記者:“我看到了猛犸象和其他的遠(yuǎn)古動物,還知道了羊是屬于??频?,我覺得增長了很多知識。”
假期里,全省89家博物館延時開放。南京博物院開啟12小時“文化流水席”,供給279場活動;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全新推出“今熙有戲”實景園林沉浸式夜游;六朝博物館的六朝有好“食”文化體驗活動邀請游客夜游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延時開放期間,開啟了“夜游運博·千年流光”系列活動,讓觀眾在沉浸式展覽、非遺展演、夜間研學(xué)中近距離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同時,全省各大博物館共推出227個臨展特展,1100多場社教研學(xué)活動。蘇州博物館假期首日開新展,“鑄河山——中國青銅時代的兵器”特展首次公開展出50余件套蘇博館藏青銅兵器。宿遷市博物館推出的“酒器文物特展”,人氣高漲;在淮安市博物館,“梅森瓷器三百年藝術(shù)巡禮”正式開展,沉浸式地講述歐洲第一名瓷的誕生傳奇。游客董可欣說:“我覺得跟中國瓷器稍微有些不同,看完之后非常打動我。我覺得也促進(jìn)了中西方瓷器文化的交流,是很有意義的展覽?!?/p>
走出博物館,同樣人頭攢動??煽?、可玩、可體驗的沉浸式消費場景,編織出一幅幅流動的文化圖景。文創(chuàng)商店里,圍繞文物開發(fā)的絲巾、文具、茶具等產(chǎn)品備受游客青睞。
無錫博物院的北廣場,無錫人的寶藏市集——西水市集帶著60多家創(chuàng)意攤位再次回歸,涵蓋精致文創(chuàng)、非遺手作、閑趣美食,更推出“盲盒式”演出,隨時隨地開出無限驚喜。攤位主理人介紹:“主要展示我自己做的一些作品,比如手工蠟燭,都是我們農(nóng)場自己手作的?!?/p>
記者 |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顧倩穎
通訊員丨揚州臺 宿遷臺 淮安臺 無錫臺
編輯 |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