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事。王維的友人張九齡寫了一首詩給他,說些什么,原詩佚失,無人知曉。按照禮數(shù),王維也回贈一首,答謝他的好意。這詩還在,題名《酬張少府》,開頭四句: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意思是:年紀大了只想靜靜過日子,懶得理會人間事;自忖拿這世界沒什么辦法了,能做的也只有回家去吧。
少年十七八,意氣沖斗牛,看山都不是山,看水亦不是水。初讀此詩,但覺王維很不負責任,輕輕丟下人間不管,那么多的不公不義,哪能這樣一一拋棄?
人應該學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或王陽明“起向高樓撞曉鐘,不信人間耳盡聾”,至少也得像那只銜木石填大海的精衛(wèi)鳥,“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才對。從此不喜歡王維,這人太消極了。
四十多年過去,名場閱歷莽無涯,美人經(jīng)卷葬年華,讀了某些書,寫了幾本書,編了幾十本書,認真看,亦不過生涯一蠹魚耳。卻漸漸有了些感悟。昔時兼好法師自署名隨筆集曰《徒然草》,魯迅先生“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的那一點心情,略略竟然也能懂。此時再說王維消極,或竟是一種誤會。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真是好事,值得費盡氣力去努力,卻也不能人人都去做,你說呢?于是知道,最美的不是“以天下興亡為己任”,而是也能允許“不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何必人人爭著成大功立大業(yè)?好好種田,好好做工,老實過日子,安心于生計,平穩(wěn)端得一杯水不濺不潑,就算是一名童子,也成圣成賢了——滿山遍野花團錦簇確實熱鬧好看,幽谷一枝花靜靜綻放也自有一種美。把心放寬,世界就大了。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再也不想跟這個世界爭辯了?!?/p>
王維的心情如此,想要的僅是這樣,靜靜看山看水看自己,靜靜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
春風江上路,條條到君家。于是,閉門讀書,留一切喧囂在屋外。
(本文圖片由AI生成)
原標題:《晨讀|傅月庵:讀書去》
欄目編輯:史佳林 文字編輯:沈琦華 錢衛(wèi)
來源:作者:傅月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