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里的中國》第三季的寫生直播里,畫家萬娟的筆尖落在了天壇的“仙境月季”上。這叢月季紅粉相間,花瓣在午后陽光下透著鮮亮,和之前的野花草、“冰山月季”放在一幅畫里,怎么平衡就成了關鍵——整個過程就是不斷調整細節(jié)、平衡畫面的過程。
調“仙境月季”的顏色花了不少功夫。萬娟以曙紅為底,加了些鈦白調和,胭脂加多了會偏紫,加少了又太艷,最后調出的粉紫色,正好和眼前被午后陽光照亮的花瓣對上了?;ò觐伾褚稽c顯得飽滿;背面花瓣就蘸稀釋的顏料,露出點紙色,透著通透感;花瓣翻轉的地方,用清水筆輕輕暈一下,轉折就自然得像真的在光影里扭轉。枝干趁墨色沒干時蘸深赭石畫刺,讓尖銳的刺和柔媚的花瓣形成對比。
畫面的整體布局是慢慢理順的。畫到一半,萬娟發(fā)現(xiàn)左側月季堆得太密,右側顯得空蕩,就刻意在右側留了大片空白,只畫了幾枝疏朗的枝梢往空白里延伸,形成“左密右疏”的樣子。這樣一來,畫面看著透氣多了,也給人留了想象空間,仿佛午后的天光正從右側灑進畫里。那些細碎的小空隙,她用淺綠輕輕暈染,讓空白融成一片朦朧底色;空白太大的地方,就補幾筆淡墨枝干,筆鋒里多含點水分,墨色化開后,和左側的濃色形成虛實對比,節(jié)奏一下就出來了。
等畫面完全干透做了點收尾調整。在枝干上補了些細小的刺,讓質感更真實,像能摸到午后陽光里枝干的粗糙,前景是野花草的野逸,中景是兩種月季的雅致,右側的留白和疏枝透著午后天光的空靈,全是現(xiàn)場寫生時的真實調整痕跡。
作為明清皇家壇廟的天壇,如今以開放的姿態(tài),成了藝術與自然對話的場域?!稌嬂锏闹袊放c北京時間APP透過直播,把萬娟調整構圖、暈染色彩的細節(jié)送到眼前,也讓我們看見“古園的格局與今人的筆墨、實景的花草與紙上的意境”如何在午后時光里共生。中式繪畫的美,從來離不開對真實景致的感知與提煉。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xù)在筆墨與園景的交織里,發(fā)掘更多中國藝術的鮮活表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