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NBC的鏡頭前,美國財長貝森特一臉自信、語氣堅定地放出狠話:“我們會讓中國買大豆,最快一個月內就能看到結果。”這話甫一出口,立刻在美國國內農場主之間掀起一陣希望的漣漪。
但問題是,貝森特的底氣從哪兒來?中國真會點頭嗎?看似一場即將落地的交易背后,其實是一場關于現實與幻想、戰(zhàn)略與算計的較量。
一邊是美國農業(yè)州倉庫里堆積如山的豆子,一邊是中國精心重塑的進口供應鏈。貝森特的“??凇钡降啄懿荒軆冬F,恐怕比他說的“一個月”還要復雜得多。
大豆?jié)M倉沒人要,華盛頓坐不住了
今年,美國中西部的農場主們經歷了一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據美國農業(yè)部預計,2025年大豆總產量將突破45億蒲式耳,同比上漲12%,創(chuàng)下近十年來的新高。
可問題是,這產出來的大豆沒人要。美國農業(yè)部的庫存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全國大豆庫存同比增長了近一倍,創(chuàng)下2018年中美貿易戰(zhàn)爆發(fā)以來的最大積壓量。
印第安納州農民的日子就很不好過。他們的倉庫里堆得滿滿當當,大豆已經開始發(fā)霉,但仍遲遲賣不掉。甚至對媒體無奈地說:“種出了一堆沒人買的豆子,銀行還不等人。”貸款逾期通知一封接一封,農民的破產風險正在快速上升。
這些人的困境也讓華盛頓倍感壓力。尤其是以艾奧瓦、內布拉斯加等農業(yè)州為代表的“鐵銹帶”,歷來是共和黨的票倉?,F在選民日子難過,議員們自然坐不住了。艾奧瓦州資深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公開表態(tài):“農民不需要更多補貼,他們要的是市場?!边@話不只是說給白宮聽的,更是對貝森特“??凇北澈蟮恼伪茖m。
貝森特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在CNBC上的強硬表態(tài),其實更像是一種政治安撫。他知道,靠撒錢發(fā)補貼是維系不了農業(yè)州的耐心的,而恢復對華大豆出口,才是唯一能真正“止血”的辦法。
但問題是,美方似乎依舊活在2018年那個“中國離不開美豆”的舊夢里。過去六年,中國在大豆進口上的“去美化”已初具成效。貝森特想靠一番話讓中國“回心轉意”,這算盤,打得未免太響了點。
中國不點頭,是因為根本不缺豆子了
想讓中國再度大量購買美國大豆,不是沒可能,但絕非貝森特一個“??凇本湍軗Q來的事。中國早就不再是那個對美豆依賴度高達六成的買家了。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金額高達120億美元,占當年美國對外大豆出口量的近六成。但到2024年,情況徹底變了。巴西大豆對華出口占比已躍升至近70%,阿根廷也穩(wěn)居第二,美國的份額則跌到了個位數,連“主力選手”的資格都快保不住了。
這不是偶然,而是中國主動推動的結果。自貿易戰(zhàn)爆發(fā)以來,中國穩(wěn)扎穩(wěn)打地實施進口多元化戰(zhàn)略。一方面,通過“一帶一路”加強與拉美國家的農產品合作;另一方面,通過中遠集團等國企在南美港口和物流體系上加大投資,確保了供應鏈的穩(wěn)定性和可控性。
更深層的變化是大豆在中美經濟關系中的“戰(zhàn)略地位”也發(fā)生了位移。過去,大豆被美方視為與中國談判的“壓艙石”,但現在,這塊“壓艙石”早已不再沉穩(wěn)。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早已表態(tài):“關稅戰(zhàn)、貿易戰(zhàn)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雙方應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協(xié)商?!边@句話的潛臺詞很明確:談,可以,但談判議程不是你美國單方面說了算。大豆采購不是前提,而是結果。
換句話說,美方想讓中國買豆子,得先在關稅和技術出口管制等關鍵問題上拿出足夠的誠意。否則,中國不會為了幫美國農民渡難關,輕易松口。就算美國說再多好話,也沒用。
“一個月能達成協(xié)議”?貝森特的算盤打得太早了
貝森特口中的“一個月”,并非隨口一說。他的算盤,是想通過10月即將舉行的第五輪中美經貿磋商,先在技術層面“破冰”,為APEC峰會鋪路。
傳聞中的中美會晤也可能在峰會上登場,屆時達成一個包含大豆采購在內的“階段性協(xié)議”,對特朗普政府來說,無疑是一次政治上的勝利。
特朗普本人也沒閑著。他在社交平臺上喊話:“讓大豆和其他農作物再次偉大。”他試圖用這句口號打動農業(yè)州選民,同時也不忘強調:“我們會用關稅收入補貼農民?!边@話聽上去還是那套“美國優(yōu)先”的老劇本,只不過這次他比任何時候都更急。
但即便如此,中美之間的問題不是靠一個峰會、一次握手就能解決的。知識產權保護、國家安全審查、技術出口限制、產業(yè)補貼,這些結構性分歧依然橫亙在談判桌上。
彭博社的分析指出:“除非這些根本分歧獲得實質性進展,否則任何形式的商品采購協(xié)議都難以持久。”
中國的談判策略歷來講究“水到渠成”,不是你急我就得配合。從過去的談判經驗看,中方更傾向于達成一份全面、平衡、可持續(xù)的協(xié)議,而不是為了解決美國國內農業(yè)危機,草草簽下一個臨時性的“買豆子合同”。
從貝森特的表態(tài)中,我們看到的是華盛頓的焦慮。大豆庫存每天都在增加,農業(yè)貸款違約率也在上升,農民的選票正變得不確定。而北京這邊,卻并不急著回應,反而以冷靜的戰(zhàn)略姿態(tài)圍繞關稅、技術管制等更核心的議題在布局。
大豆,從過去的“壓艙石”,變成了現在的“試金石”。它不再是中美關系的黏合劑,而成了檢驗美方談判誠意的工具。想讓中國買回美豆,必須先解決更大、更深層的問題。
APEC峰會當然是一個觀察窗口,但它絕不是“奇跡時刻”。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不是靠喊口號、下“通牒”就能理順的。貝森特說的“一個月”,更像是給美國農民看的政治日歷,而非現實中可執(zhí)行的時間表。
眼下的現實是,中方不會因為美方的焦慮就倉促“點頭”,而美方若真想兌現“讓中國買大豆”的承諾,就得先拿出能讓人信服的解決方案。不是用嘴,而是用行動。否則,這個冬天,美國農民恐怕還得繼續(xù)看著滿倉的大豆發(fā)愁。
結語
貝森特的“一個月內讓中國買大豆”聽上去像是一針強心劑,實際上卻更像是一種政治止痛藥的自我安慰。中方是否點頭,不取決于美國說了什么,而取決于中國看到了什么。
真正能讓北京松口的,不是農場危機,而是華盛頓的誠意。想讓中美關系回到正軌,靠喊話不行,得靠實打實的行動。否則,這場關于大豆的豪賭,注定只是場空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