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冬日的清晨六點半,張師傅的面食店剛剛開門。
蒸籠里的饅頭熱氣騰騰,香味飄散在整條街道上。
一個瘦弱的男孩站在店門口,眼神饑渴地望著那些白胖胖的饅頭。
他的衣服破舊不堪,臉頰瘦削,手指凍得通紅。
張師傅正在后廚和面,聽到門口有動靜便抬頭看了一眼。
男孩趁著這個空隙,迅速抓起一個饅頭塞進懷里,然后拔腿就跑。
張師傅的目光在孩子消失的方向停留了很久。
他輕嘆一聲,繼續(xù)和面,仿佛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
01
我叫陳小峰,今年十歲,和奶奶住在城中村的一間破舊平房里。
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因為車禍去世了,只留下我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
奶奶患有嚴重的風濕病,每到冬天就疼得直不起腰。
她靠在垃圾場撿廢品維持我們的生活,一個月下來也就幾百塊錢。
那個冬天格外寒冷,奶奶的病情加重,已經三天沒能出門干活了。
家里的米袋早就見底,我餓得前胸貼后背,肚子咕咕叫個不停。
"小峰,奶奶對不起你。"奶奶躺在床上,聲音虛弱得像蚊子叫,"要不你去找居委會的張阿姨,讓她幫幫忙?"
我搖搖頭,倔強地說:"奶奶,我不去!我們不能老是麻煩別人。"
其實我心里清楚,張阿姨已經幫過我們好幾次了,每次都是象征性地給點米面。
我看得出她眼中的不耐煩,也聽得出鄰居們背后的閑言碎語。
"這祖孫倆就是負擔,遲早得餓死。"
"那老太太也活不了多久了,小孩子以后怎么辦?"
"聽說那小子在學校成績還不錯,可惜生錯了家庭。"
這些話像針扎一樣刺痛著我的心。
我不想再聽到這樣的話,也不想讓奶奶因為我而受到更多的白眼。
那天早上,我實在餓得受不了,就想起了街頭那家面食店。
店里的饅頭又大又白,看起來就很香甜。
我在店門口徘徊了很久,內心激烈地斗爭著。
偷東西是不對的,這是奶奶從小就教給我的道理。
但是肚子餓得實在難受,我已經兩天沒有好好吃過東西了。
最終,饑餓戰(zhàn)勝了理智。
我趁著老板不注意,快速抓起一個饅頭就跑。
那個饅頭救了我的命,也開啟了我人生中最羞愧的一段經歷。
從那天開始,我每天早上都會去那家面食店偷一個饅頭。
我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等奶奶身體好了,我就不再這樣做。
但是奶奶的病情并沒有好轉,我的偷竊行為也一天天持續(xù)下去。
每次拿到饅頭,我都會分成兩半,一半留給奶奶,一半自己吃。
"小峰,這饅頭哪來的?"奶奶虛弱地問道。
"是學校發(fā)的營養(yǎng)餐。"我撒謊道,心虛地低下頭。
奶奶看著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但最終什么也沒說。
她太餓了,顧不上多想。
就這樣,我每天都在犯罪和生存之間掙扎。
白天在學校里,我努力表現得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但心里總是背著沉重的秘密。
老師夸我學習用功,同學們也愿意和我玩耍,可是只有我知道,自己是個小偷。
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在心里對那家面食店的老板說對不起。
我發(fā)誓,等我長大了有錢了,一定要還給他十倍、百倍的錢。
可是現在,我只能繼續(xù)偷下去,因為我和奶奶都需要活下去。
02
張師傅今年五十二歲,在這條街上開面食店已經十五年了。
他是個老實厚道的人,從來不缺斤短兩,也從不和客人爭吵。
這天早上,他照例五點起床開始準備面食。
和面、發(fā)酵、蒸制,每一個步驟他都做得認真仔細。
六點半準時開門,張師傅習慣性地清點了一下蒸籠里的饅頭。
昨天晚上他明明記得是一百個,現在卻只有九十九個。
"奇怪,是不是我記錯了?"他自言自語道。
但是連續(xù)三天下來,每天早上都少一個饅頭,張師傅意識到有人在偷東西。
第四天,他故意起得更早,躲在后廚觀察。
果然,那個瘦弱的小男孩又來了。
孩子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四周,確定沒人注意后,迅速抓起一個饅頭塞進懷里。
就在他轉身要跑的時候,踉蹌了一下,差點摔倒。
張師傅這才看清楚,孩子臉色蒼白,明顯是餓壞了。
"站住!"張師傅本想叫住孩子,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他看著孩子慌張?zhí)优艿谋秤?,心中涌起一陣心酸?/p>
這么小的孩子,為什么會餓到要偷饅頭的地步?
張師傅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他也是苦出身,小時候家里窮得叮當響。
如果不是鄰居張大娘經常偷偷塞給他一些剩飯剩菜,他可能早就餓死了。
"算了,一個饅頭而已,能救一個孩子的命,值得。"張師傅在心里這樣安慰自己。
從那天起,張師傅開始留意這個小偷的規(guī)律。
孩子總是在早上六點四十分左右出現,動作很快,拿了就跑。
漸漸地,張師傅發(fā)現了一些細節(jié)。
孩子的衣服越來越破,臉越來越瘦,走路的時候明顯體力不支。
"這孩子的家庭情況一定很糟糕。"張師傅暗暗想道。
他開始有意"疏忽",每天早上都會故意到后廚忙活一陣,給孩子制造機會。
有時候甚至會把饅頭放在更顯眼的地方,方便孩子拿取。
張師傅的妻子發(fā)現了他的異常。"老張,你最近怎么總是丟三落四的?饅頭的數量老是對不上。"
"可能是我算錯了吧。"張師傅含糊其辭地回答。
"你做了這么多年生意,還能算錯賬?"妻子狐疑地看著他。
張師傅笑了笑,沒有多說。
有些善事不需要聲張,做就行了。
一個月過去了,張師傅發(fā)現自己已經習慣了每天少一個饅頭的生活。
他甚至開始期待看到那個小小的身影,確認孩子還活著,還在為生存而努力。
"這孩子真倔強,從來不多拿,每天就一個。"張師傅心想,"說明他心里還是有底線的,只是被逼無奈。"
有一天,張師傅忍不住跟著孩子走了一段路。
他看到孩子進入了城中村最破敗的那片區(qū)域,心中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判斷。
"看來真的是困難家庭。"張師傅默默地轉身回店,心中的同情更深了一層。
他開始在饅頭里加更多的肉餡,希望能讓孩子獲得更多的營養(yǎng)。
他還會挑選最大最飽滿的饅頭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這樣孩子就能拿到質量最好的那一個。
鄰居老王有一天開玩笑說:"老張,你這生意做得不錯啊,每天的饅頭都賣得光光的。"
張師傅笑而不答。他知道,有些溫暖不需要張揚,默默傳遞就夠了。
03
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兩個多月,我和那個面食店老板之間形成了一種奇妙的默契。
我越來越確定,老板是故意裝沒看見的。
有幾次我甚至看到他在后廚的縫隙里觀察我,但他從來沒有出聲制止。
這種善意讓我既感激又愧疚。
我開始注意觀察這個老板,想要了解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張師傅大約五十多歲,不高不矮,有點發(fā)福,總是穿著一件白色的圍裙。
他對每個客人都很和善,說話聲音溫和,從不大聲吆喝。
我發(fā)現他做的饅頭特別好吃,皮薄餡大,香甜可口。
最重要的是,他放在顯眼位置的饅頭總是最大最飽滿的,仿佛就是專門為我準備的。
"奶奶,這饅頭越來越好吃了。"我一邊吃一邊說道。
"是嗎?"奶奶虛弱地笑了笑,"學校的伙食這么好,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報答學校的恩情。"
我點點頭,心中卻想著要報答的其實是那個善良的老板。
有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樣去拿饅頭,卻發(fā)現店門緊閉。
我在門口等了很久,心中既擔心又失落。
第二天,張師傅正常開門了。
他看起來有些疲倦,眼中帶著淡淡的憂傷。
我后來才從街坊鄰居的閑聊中得知,張師傅的母親去世了,他回老家辦喪事去了。
這件事讓我對張師傅的敬意更深了一層。
一個連自己母親都這么孝順的人,怎么會計較我一個小孩偷他的饅頭呢?
我開始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了,一定要報答張師傅的恩情。
在學校里,我的成績一直很好,老師經??洫勎摇?/p>
但是每當聽到這些夸獎,我心中都會涌起一陣愧疚。
"陳小峰,你的作文寫得很好,情真意切。"語文老師這樣評價我,"特別是你寫的《感恩》那篇,很有感染力。"
如果老師知道我每天都在偷別人的饅頭,還會這樣夸獎我嗎?
我把所有的愧疚都化作了學習的動力。
我要用優(yōu)秀的成績來證明,我不是一個壞孩子,我只是暫時遇到了困難。
春天來了,奶奶的身體稍微好了一些,偶爾能夠出門撿一些廢品。
但是收入依然微薄,我們的生活還是很困難。
我依然每天去拿那個饅頭,但心中的愧疚感越來越重。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不拿會怎么樣?我和奶奶會不會餓死?
但是我不敢冒險。奶奶的身體太虛弱了,經不起折騰。
我必須保證我們都能活下去,哪怕要背負這個沉重的秘密。
有一天,我看到張師傅正在教一個小孩子做饅頭。
那個孩子大約和我年紀相仿,穿著干凈整潔,看起來家境不錯。
"來,小明,看叔叔怎么和面的。"張師傅耐心地指導著,"做饅頭要用心,這樣做出來的才香甜。"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張師傅可能也有自己的孩子,或者侄子侄女。
他那么善良,那么有愛心,一定是個很好的長輩。
而我,卻在偷這樣一個好人的東西。
我站在遠處看著這溫馨的畫面,心中涌起強烈的自責和向往。
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光明正大地站在那里,學習做饅頭,而不是偷偷摸摸地當一個小偷。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我在黑暗中想了很多,想我的父母,想我的未來,想那個每天被我偷走的饅頭。
我發(fā)誓,總有一天,我要光明正大地走進那家面食店,買下所有的饅頭,然后告訴張師傅:謝謝您當年的善良,是您救了我們一家的命。
04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對張師傅的觀察也越來越仔細。
我發(fā)現他不僅對我寬容,對所有的困難戶都很照顧。
有個收廢品的老大爺每天中午都會來買一個饅頭當午餐,張師傅總是挑最大的給他,還經常不收錢。
"老李啊,這饅頭是昨天剩的,反正也要處理掉,你拿去吃吧。"張師傅總是這樣說,但我看得出來,那些饅頭都是新鮮出鍋的。
還有一個帶著小孩的年輕媽媽,看起來生活很困難,張師傅也經常多給她一些小菜,從來不多收錢。
"張師傅真是個好人。"街坊鄰居都這樣說,"心眼好,人實在。"
我心中對張師傅的敬意更深了。
這樣的好人,我卻在偷他的東西,我真的很對不起他。
一個春暖花開的早晨,發(fā)生了一件讓我終生難忘的事情。
我像往常一樣去拿饅頭,卻發(fā)現張師傅正站在柜臺后面,看著我的方向。
我們的目光相遇了,我的心跳得像打鼓一樣。
完了,被發(fā)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