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大型節(jié)假日,順風車司機就開始進入狂歡。尤其是是職業(yè)跑順風車的,8天跑個一兩萬都屬于正常的。但是最近不少順風車司機發(fā)現(xiàn),平臺的價格和獎勵越來越看不懂了。
重慶一名順風車司機跑完一筆將近1000公里的長途跨省訂單,看到明細之后有點蒙圈了,這筆行程一共3個人,995.2公里,預估收入589.4元,算下來是6毛錢一公里。順風車價格低,車主心里也有數(shù),看明細之后發(fā)現(xiàn)這589.4元包括400元平臺獎勵以及22.5元節(jié)日服務費,這樣算下來車費才166.9元。
也就是說,3個人,995.2公里,如果沒有平臺獎勵和和節(jié)日服務費,這一單車費僅為166.9元,平均下來一毛五一公里,司機可真的要做“雷鋒”了。
這種情況還不在少數(shù)。寧波一位車友也曬出了自己的賬單,111.2公里,平臺獎勵32.7元,節(jié)日服務費11.7元,司機的收入加起來才69.2元,獎勵和服務費就占了一大半。
河南鄭師傅也曬出了自己看到的一筆10月7日的訂單,全程將近300公里,平臺獎勵196.2元,乘客還給了5元感謝費,但是平臺顯示總收入也才197.2元,難道如果沒有獎勵,司機接這筆訂單還要倒貼嗎?
這還不是夸張的,同樣是國慶期間,又一師傅曬出了名場面訂單,43公里的單子,平臺獎勵26.5元,但司機收入?yún)s只有24.8元,收入還不如獎勵多。
這些“看不懂的賬單”背后,其實也看到了順風車司機無奈。平臺的賬單表面上看,司機跑一單能拿到幾百元,可仔細一算,真正從乘客那里收來的車費少得可憐,但從收入結構來看大部分收入居然要靠平臺的額外獎勵來撐場面。如果沒有這些獎勵,很多長途訂單的單價甚至抵不過油費和過路費,司機真的得靠“為愛發(fā)電”才能堅持。
也有一些真順風車車主被勸退,今天有節(jié)日服務費,明天有沖單獎,可萬一哪天平臺調(diào)整策略,減少甚至取消獎勵,那司機豈不是白跑一場?而且現(xiàn)在順風車價格越(參數(shù)丨圖片)來越低,乘客習慣了低價出行,司機卻越來越依賴平臺的補貼,司機矛盾也屢見不鮮。更有不少人表示,順風車破壞市場,建議取消順風車。
說到底,順風車的本質(zhì)是分攤成本,而不是廉價專車。如果價格長期偏離實際成本,不論對司機還是行業(yè),都不是好事。司機們在曬賬單、吐槽收入的同時,也更期待平臺能給出更透明、更合理的定價機制。畢竟,誰也不想只靠平臺的紅包過日子,更不想真的當一路虧本的雷鋒。
你們覺得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