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10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發(fā)表題為《在八閩大地打造雪域雛鷹“夢工廠”——聆聽三明列東中學西藏班30年的愛心傳唱》的報道。
周一到周五的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灑在福建三明麒麟山上,半山腰便會響起清澈而有力的歌聲:“麒麟山連著喜馬拉雅山啰,沙溪水啊挽著雅魯藏布江啰……”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首意象遼闊的歌曲,竟是一首山區(qū)中學的校歌。而歌中所唱的“西藏班”,已走過30個春秋。
時間回到1995年,45名西藏日喀則學生捧著潔白的哈達,跨越4000多公里,第一次走進三明這座陌生城市。這里沒有雪山草原,不見成群的牛羊,只有綿延的山林和陌生的口音。
從三明列東中學西藏班創(chuàng)辦之初,語文老師林青便在此任教,她依然清晰記得孩子們初來時的模樣:有的因為醉氧整天昏昏欲睡,有的因性格內(nèi)向而默默不語,有的吃不慣當?shù)氐娘埐恕遣徽摱嗬щy,他們身上總有一股令人動容的韌勁。
“曾有孩子偷偷跑到宿舍天臺睡覺,因為后半夜的寒氣能把他凍醒,這樣就能在天亮前起床讀書?!绷智嗷貞?。
這些孩子背負著家庭的期許與對未來的憧憬,把這個班視為改變命運的“夢工廠”。他們努力學習,卻也難掩與日俱增的思鄉(xiāng)之情?!澳菚r我家信號很差,父母得爬上山頭才能給我打電話,聲音時有時無,每次打,我每次哭?!?006級學生洛松卓瑪說。
為了照顧好這群十二三歲的孩子,老師們“先當父母,后當老師”。一串數(shù)字“36524”,藏著老師們30年來一以貫之的愛。“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全程監(jiān)護,無怨無悔。”列東中學原校長俞建平在自述文章中這樣寫道。
老師肖艷芳從19歲起就擔任列東中學西藏部預科班班主任。為了更好照顧學生,她搬進學校宿舍,一周難得回家一次。許多老師數(shù)次護送孩子們返鄉(xiāng),一邊吸著氧氣,一邊堅持家訪。擔任西藏部主任10年的陳建椿,10年沒在家吃過一次年夜飯,10年沒能在暑假回福州老家看望老母親。2006年,母親生重病,他趕回福州,老人病情稍有好轉(zhuǎn)、神志清醒時,卻反而催促他:“西藏班的工作更重要,你快回去!”
更可貴的是,這份愛,并未止步于校園的圍墻。它悄然漫溢,感染了整個三明,許許多多普通家庭都向這些孩子張開了懷抱。
洛松卓瑪在結(jié)對家庭遇到了她的“三明爸爸”張煊華和“三明媽媽”盧永霞。每個周末,他們都會接她回家,做她愛吃的菜,關(guān)心她的學業(yè)。上大學時,因洛松卓瑪家境困難,夫婦倆主動聯(lián)系愛心企業(yè),每月資助她2000元,直到她順利完成學業(yè)。如今,洛松卓瑪已成為中儲糧拉薩直屬庫的職工,擁有了幸福的生活。“他們待我如親生女兒,他們就是我的爸爸媽媽。”洛松卓瑪?shù)恼Z氣里沒有一絲猶豫。
在歲月的暖流中,孩子們茁壯成長,而付出愛的人們,也收獲著最真摯的回響。在列東中學西藏部主任王瓊的抽屜里,珍藏著一個“百寶盒”,里面滿是孩子們寫的卡片和紙條。“王媽媽,您辛苦了,謝謝你的照顧?!薄巴趵蠋?,我常常頂撞你,你卻一次次地原諒我,我知道你是想讓我成長的?!边@些稚嫩的字跡,是王瓊心中最珍貴的禮物。
2024年7月,王瓊不遠千里奔赴西藏,見到了正在休產(chǎn)假的洛松卓瑪。兩人相見,緊緊相擁。王瓊還帶去了盧永霞媽媽特意準備的麥芽糖——那是洛松卓瑪學生時代最念念不忘的甜味。
這份跨越4000公里的情誼,不僅溫暖了洛松卓瑪,也在更多西藏孩子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在海拔近5000米的西藏墨竹工卡縣芒熱村,初三學生赤列卓嘎回家過暑假?!暗任彝瓿蓪W業(yè),要回到家鄉(xiāng),把草原建設得更美好?!背嗔凶扛赂赣H普布次仁說。
在這片遼闊的高原草甸上,無數(shù)個像她這樣的孩子,懷揣著一個樸素的心愿:“離開家鄉(xiāng),是為了更好地回去?!?/p>
在墨竹工卡縣中學,格桑拉姆老師時常帶著學生朗讀古詩。這位列東中學2002級學生,受老師影響立志回鄉(xiāng)從教。她說:“我的命運是西藏班改變的,我也要用教育幫助更多孩子。”
2007級學生措姆,則選擇了一條創(chuàng)業(yè)報鄉(xiāng)之路。從中央財經(jīng)大學畢業(yè)后,她回鄉(xiāng)種植靈芝,帶動266戶農(nóng)牧民共同致富。
扎西江村,如今是隆子縣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鄉(xiāng)長。從列東中學到大學,他離鄉(xiāng)求學十余載,最終毅然回鄉(xiāng),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發(fā)展旅游、開辦民宿和餐飲?!拔腋訄远?,要建設好祖國的邊疆,讓更多鄉(xiāng)親過上好日子?!彼f。
30年來,列東中學西藏班已先后招收西藏小學畢業(yè)生2194人,其中超過65%來自農(nóng)牧民家庭。創(chuàng)辦至今,共1917人畢業(yè),近1100名學生選擇回到西藏工作,成為教師、公務員、企業(yè)家、鄉(xiāng)村振興帶頭人……正如多年前在麒麟山公園種下的137株“團結(jié)樹”,如今已郁郁蔥蔥、亭亭如蓋,而當年親手種下樹苗的西藏孩子們,也早已長大成材,扎根西藏,枝繁葉茂。
“祝友誼像這棵樹一樣萬古長青?!?997年,學生文歡卓瑪在植樹時這樣許愿。如今,她已成為西藏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重訪當年種樹的地方,她深情地說:“三明列東中學,是我們夢想啟航的地方?!?/p>
“在列東中學,來自西藏的學生從來不是‘客人’,而是這個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主人。把西藏班寫進校歌,我們唱的不只是山河相連,更是家人般的情感?!绷袞|中學黨總支書記池啟長說。
2025年夏天,又一批“雛鷹”從拉薩火車站出發(fā),前往三明列東中學?!镑梓肷桨。棚w金色的希望啰……列東中學,雛鷹起飛的地方?!痹谶@座充滿溫度的校園中,關(guān)于團結(jié)、愛與希望的故事,仍在迎著晨風繼續(xù)傳唱。
(來源: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