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守·望——上海越劇院建院70周年主題演出”前晚在宛平劇院上演,通過對“上越精神”的追問,回溯70年發(fā)展歷程。同時,還邀請了昆劇、滬劇、淮劇、錫劇、五音戲等劇種名家參與演出,體現出越劇在中國戲劇發(fā)展版圖中的融合性和影響力。
晚會由序章“尋·夢”、尾聲“守·望”以及“聚是一輪月,清輝灑碧宇”“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以及“回首輝煌路,未來更可期”三個篇章,總共五個部分組成。每一個篇章,都由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得主,擔任“說書人”。加上晚會的多媒體影像技術,讓越劇院各個歷史時期的里程碑式的人物,與傳承者乃至觀眾對話。
《山河戀》與“十姐妹”
晚會自“舞臺姐妹”和《山河戀》,開啟“越劇十姐妹”及其代表的越劇流派的由來。
1947年,十位頗負盛名的越劇女演員聯(lián)合義演《山河戀》,就此得名“越劇十姐妹”。田漢為此撰文《團結就是力量》,彰顯了越劇十姐妹的革命覺悟和團結品格。“聯(lián)合”與“團結”,就此成為越劇精神綿延至今的關鍵詞。
上海越劇院匯聚了13大越劇流派中9個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12個流派的傳承人,是當前全國越劇院中流派最為齊全的。按出場順序,此次晚會的講述人單仰萍、方亞芬、趙志剛、章瑞虹、王志萍、錢惠麗,分別與全息影像打造的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等“互動”。流派傳承人與流派創(chuàng)始人的對話,穿越了時空。
新越劇“四大經典”
上海越劇院首任院長、越劇宗師袁雪芬在八十余年聯(lián)合姐妹舉起“新越劇”改革的大旗。上海越劇院歷年創(chuàng)編、移植、改編各類劇目450余出,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西廂記》《紅樓夢》和《祥林嫂》被公認為中國越劇“四大經典”。這不僅僅是中國越劇劇目庫中的寶藏,也是越劇院的品牌和財富,更是體現越劇美學風格的藝術佳作,還是越劇迷心目中不可磨滅的美好畫面。至今,這“四大經典”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標桿之作。本月底,上海人民出版社將推出《琢·越——越劇四大經典》畫冊,以戲單、劇本、曲譜、劇照等畫面,展現“四大經典”形成的軌跡以及在新時期的傳承。
“琢·越”與“卓越”同音,同一個主題名的建院70周年展,將于11月初在上圖開啟。屆時,將通過劇照、視頻、演出說明書、創(chuàng)作手稿、服裝藏品等實物或電子形式,立體呈現越劇的“卓越”。
與此同時,越劇電影對越劇的傳播也占據重要位置。10月8日起至21日,包括“四大經典”在內,以及《情探》《追魚》《碧玉簪》《玉卿嫂》等10部越劇電影將舉辦“越影留聲”主題影展。
越劇“燃”遍九州
發(fā)源于嵊州、發(fā)祥于上海的越劇,是全國上下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越劇前輩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把這一浸潤江南文化的劇種,傳播到華東、西南、華北、西北、中南、東北六大區(qū)域20多個省市。
越劇全國巡演是常態(tài)。僅今年,在第53屆香港藝術節(jié)上演出了《家》、袁范派《梁山伯與祝英臺》《碧玉簪》及折子戲專場。梅花獎得主章瑞虹、方亞芬則率團走進北大舉辦演出、影像展映和學術對談?!八拇蠼浀洹比珖惭葑匀辉俣葟V受歡迎。10月14日、15日,梅花獎得主單仰萍領銜的《紅樓夢》將于廣州大劇院上演。
在前晚的晚會,在歷代上越人的部分代表對上海越劇院的深情表白中收官。正如袁雪芬所說:“只有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我們的文化藝術才能健康發(fā)展,才能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和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p>
原標題:《“琢·越”現“卓越” 上海越劇院建院70周年慶系列活動展開》
欄目編輯:沈毓燁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朱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