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恢復(fù)收費,我都不知道大家伙在慌什么,你就交點錢不就完了嗎?還有很多細(xì)心的網(wǎng)友算了一下,短短幾個月,有137處國道又設(shè)立了收費處,并且說:“我就走了70公里,收費65元,那也太高了。”
很高嗎?假設(shè)你一年只走500公里,那么你走50年,加一塊也不就2萬多塊錢嗎?很多嗎?
很多老鐵說:“2萬多還不多嗎?我這一輩子都沒有交過這么多錢的稅呀?!?/p>
不對,你只是不知道你在交稅而已,其實你一點都沒有少交。你看,之前好像取締了過路費,好像不再需要交錢了,但是大家伙要知道,是因為把這個費用加在了燃油里,就是你只要加油,這油里面就含了過路費了。這樣的話,誰走的多,誰交的多,相對不是比較公平嗎?
打個比方,比如你加的油里,就含了好幾種稅:第一,消費稅;第二,增值稅;第三,城市維護(hù)建設(shè)費;第四,教育費附加;第五,地方教育附加。
我還特意問了一下,為什么我加個油,還有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呀?他是這么解釋的:“因為你加油了,所以你間接支持了教育。”這有毛病嗎?我想了想,沒有毛病。
除此之外,你要知道,你這一輩子基本上每花一分錢,都是要交稅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我們拿一個最普通的上班族來舉個例子,行嗎?這一輩子你主要要交的稅都有什么?先說稅種:
第一,增值稅。增值稅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買任何一件商品,這個商品都要交13%的稅,哪怕是可樂、面條、方便面,都要交。
第二,消費稅。消費稅是在剛才增值稅的基礎(chǔ)上,針對一些特定產(chǎn)品,比如金子、銀子、煙酒、化妝品等征收的。
你買房要交契稅,大概5%;你買車要交購置稅,10%;還有個人工資,要交個人所得稅,稅率3%到45%;還有日常的車船稅、印花稅等等,都是要交的。
我假設(shè)一下,如果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從出生活到80歲,每年大概要花2萬塊錢,平均一下,不高不低;并且這一輩子買一套100多萬的房,且一輩子一共買兩次20萬的車(因為一輛車開不了四五十年);并且每個月平均只賺5000元工資。
綜上所述,這樣一輩子大概要交49.88萬的稅,就是我上面給你列舉的各項稅加一塊。不要60萬,不要50萬,只要49.88萬。
所以很多人看到這兒,就知道那交幾十塊錢的過路費不算什么了,對吧?你別以為你沒交過,對比一下,一輩子交2萬多的過路費,和49.88萬比,那叫錢嗎?就是很少了,對不對?
你也不用心里不平衡,你要知道,很多其他的國家,人們更可能心里不平衡。你比如美國、英國、日本、阿根廷,因為他們消費的時候,每次打出來的小票,不管是超市購物,還是飯店吃飯,上面都會寫著本次消費一共交了多少錢的稅。
只不過不同的是,他們的媒體經(jīng)常會報道:“我們把納稅的錢花到哪里了”,然后讓大家看看,應(yīng)不應(yīng)該花到這里,花到這里對大家有沒有用,只是多了這一項而已。
所以一說起來交過路費,很多人有情緒,不想交。我總結(jié)了,無非就那么三四個點:
第一,因為你從來不知道你交過稅,有可能在看到這個內(nèi)容之前,你都不知道“哎呀,我日常還交稅,我一輩子需要交四五十萬呢”,對嗎?
第二,你從來不知道你的錢花在哪里了,對不對?
第三個問題,就是政府端對這個稅的叫法不同。你比如有些地方一直在提“我們在花納稅人的錢”,而有些地方在提“這是國家的錢”,說法不同,讓你的身份感、認(rèn)同感就不一樣了。
所以我覺得,如果把上述的問題說說明白,我也知道我交稅了,我也知道我交了多少,我也知道花到哪了,并且你也說“我是納稅人”的話,我相信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愿意再多交一點的,你說對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