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海南三亞大悅城商場的一場“天降紅包雨”活動,因現(xiàn)場嚴重擁擠,有人被推倒受傷。10月4日晚,三亞大悅城就此事發(fā)布情況說明稱,因預判不足,參與人數(shù)遠超預期,并表示已將現(xiàn)場活動調(diào)整為線下排號抽獎形式。
網(wǎng)傳視頻中,商場活動的橫幅展開后,“紅包雨”傾瀉而下,一樓密密麻麻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甚至仍在不斷向“紅包雨”的中心靠攏以爭搶紅包。在一些高樓層視角的視頻里,“紅包雨”結束后,外圈的人群緩慢散去,但要在擁擠的內(nèi)圈里試圖擠出一條通道則顯得尤為艱難。據(jù)一名參與者向媒體介紹,活動開始時人群瞬間失控,前排摔倒引發(fā)連鎖反應,多人被推倒、摔傷。
這樣的混亂讓人捏一把冷汗,最終沒有演變成大規(guī)模的踩踏事件,絕對是不幸中的萬幸。根據(jù)現(xiàn)場視頻和信息,讓群眾如此著迷瘋狂的,實際也不是多么夸張的現(xiàn)金紅包或豪華大禮。還有參與者稱,“紅包雨”實際多為紅色紙片,真紅包寥寥無幾。但無論吸引人的是抽獎的本質(zhì),還是“撒錢”般的形式,多數(shù)人更難以抵抗的,恐怕是這種氛圍烘托下的從眾心理。
利用從眾心理吸引消費者的營銷方式很多,但作為知名的大型商業(yè)綜合體,旗下商場竟能使出一記“天降紅包雨”的昏招,還是令人啞然的。與一般抽獎活動的有序進行不同,這樣的紅包雨多了份“誰搶得多,誰就中獎概率大”的刺激。然而,這相比于彰顯主辦方的大方闊綽,大概更多暴露的是活動的俗氣、低級和野蠻。進一步講,策劃者必然是想象過顧客向上伸出雙手、爭搶紅包的場景。但這樣所謂“熱鬧”的場景,近似于顧客被施舍的低姿態(tài),到底安不安全、好不好看、有何價值,恐怕除了贊助商和主辦方,誰看了都笑不出來。尤其對顧客而言,被當作造勢的“工具人”,不僅人身安全未被考慮在內(nèi),吸引顧客扎堆搶“紅包雨”也絕非文明,甚至在價值引導層面,更不應該鼓勵這樣的哄搶行為。將這樣的哄搶行為合理化,也是對“不勞而獲”的一種鼓吹。
據(jù)悉,此次活動與該店一周年店慶有關,既然是店慶期間,就更該用感恩的姿態(tài)回饋顧客。但這樣促使顧客爭搶、摔倒,甚至還讓不少人手握紅色紙片、白忙活一場的活動,實在令人看不出對顧客的尊重、感恩。而三亞大悅城的回應,僅將顧客摔倒歸咎于“人太多”,對于“紅包雨”這一形式設計及其影響依舊未作任何解釋和反思,也實在難說真誠懇切。
活動改成排隊抽獎自然沒什么問題,但商場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得反思,當初究竟是以什么邏輯設計了“紅包雨”的活動,其初衷是不是走偏、變了味兒。而整個流程所忽視的安全隱患,更要被作為一次典型教訓全面吸取,才算真正做出了補救。此外,這樣的大型聚集活動是否經(jīng)過了報備審批,此次回應并未涉及,因此仍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也應該給公眾一個進一步的交代。
說到底,不論商業(yè)活動如何舉辦,都該以人為本,文明有序、互相尊重是底線。而趁著雙節(jié)熱潮把顧客“當猴?!?,這樣的營銷方式,實在是給當?shù)爻鞘行蜗筇矶隆⑻韥y。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