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中秋
文琦詩曼
離國慶中秋放假還有幾天,宜賓的空氣里,那份屬于節(jié)前的氛圍已經(jīng)明顯了。午后,我靠在宿舍的床上,聽著窗外隱約傳來的校園廣播,開始慢吞吞地收拾回家的背包。進入秋天便是川南的雨季,今日卻有罕見的陽光從朝西的窗戶斜射進來,在水泥地上拉出一塊明亮的方格,光柱里能看見細小的塵埃緩緩浮動。
心境是愉快的,像被秋陽曬透的云朵。這次回成都老家,不再是寒假那種長途跋涉的鄭重其事。高鐵票蜷縮在手機屏幕里,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能從這間彌漫著酒糟味道的宿舍,回到成都家里那張熟悉的沙發(fā)上躺平。這種便捷,讓鄉(xiāng)愁也變得輕巧起來,不再是沉甸甸的牽掛,而是一種確切的、觸手可及的期待。
我往包里塞了兩包同學送的李莊白糕,算是給家人的“宜賓手信”。手指觸到那光滑的包裝紙,心里不由得想象起家人拆開時的樣子。又拿起那盒在特產(chǎn)店猶豫再三才買的五糧液酒心巧克力,在手里掂了掂,最終還是笑著放了回去——這東西,爸爸多半會一邊嘗一邊念叨:“又亂花錢啦”,但那眼角細微的笑紋,我是能想象得到的,那是一種十足的滿意。這種對家人反應的預演,讓收拾行李的過程也帶上了一種暖融融的滋味。
李莊白糕(徐淑琴 供圖,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室友背對著我,鍵盤敲得噼啪作響,忽然頭也不回地嚷了句:“周二就走?真爽?;厝ヌ嫖叶喑詭讐K月餅,學校門口的豆沙餡甜得發(fā)齁。”我“嗯”了一聲,繼續(xù)折著衣服。這種平淡如水的對話,比任何正式的告別都更讓人安心,它提醒著我,這里的生活只是暫時按下暫停鍵,節(jié)后還要回到這張床鋪,繼續(xù)聽她鍵盤聲的叨擾。
說完全不想家那是假的。但這想念,并非煎熬。它具體得很——那是媽媽燉的湯肯定又會淡一點,她總怕味道太咸;也是爸爸必定會像例行檢查一樣問我,“宜賓是不是天天下雨”;那是家里那只胖得像個毛線團的貓兒,一定會先故作高傲地不理我,然后才慢悠悠地過來蹭我的褲腳……這些瑣碎得近乎可笑的畫面,比天上那輪還沒見到的月亮更先一步在我心里泛起了暖暖的柔光。
窗外,宜賓特有的、帶著酒糟氣息的晚風吹了進來,拂在臉上,潤潤的,暖暖的,還隱約送來樓下桂花樹的香氣,淡淡的,輕輕的。我深吸一口氣,拉上行李箱拉鏈,“刺啦”一聲,清脆利落。那感覺,不像結束一段旅程,倒像是去完成一個輕快的儀式——用一張小小的車票,在兩座城市之間,畫上一個圓滿的圓圈。走吧,回家過個尋常的中秋。
特別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文琦詩曼(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