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東盟峰會前夕,一場圍繞“誰主導和平”的較量突然浮出水面。
10月6日,特朗普突然放話,要出席峰會可以,但必須由他主持柬埔寨和泰國和平協議的簽署儀式,且要求排除中國參與。
說的直白一些,特朗普此番舉動,是想趁機拍下和平協議合影,來為自己的諾貝爾獎和平獎創(chuàng)造優(yōu)勢。
面對馬來西亞進退兩難的境地,中國接下來的“回應”,卻悄悄扭轉了整個局勢的走向。
特朗普非要“踢走中國”,藏著雙重心思
特朗普這看似霸道的要求,可不是臨時起意,背后藏著明確的算計,其核心就是要同時撈取個人名聲和地緣利益。
眼看諾貝爾和平獎即將揭曉,特朗普急著要“拿得出手”的外交成績。
特朗普宣稱自己從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以“首席和平締造者”的身份結束了七場全球沖突,還特意提到“主導解決泰柬爭端”。
而泰柬和平協議簽署本就是峰會的重頭戲,要是能以主持人身份站在臺上,無疑能為他獲獎加碼,這也是白宮直言“要讓焦點落在特朗普身上”的真正原因。
其次是特朗普想搶功勞、爭影響力。
實際上,泰柬邊境沖突能平息,本就是多方合力的結果,從沖突升級開始,中國就一直在搭臺促成對話,柬埔寨首相洪瑪奈還在?;鸷筇匾飧兄x中方參與調解。
但特朗普卻想把中國排除在外,白宮方面還直言“中國并未在這些談判中發(fā)揮作用”,說白了就是想抹掉中國的調解貢獻,讓外界覺得是美國在東南亞說了算。
這和他在其他地區(qū)炒作議題、刷存在感的路子一模一樣。
看似強硬的要求,其實滿是漏洞
盡管特朗普的“計劃”看起來萬無一失,但這項強勢的排他要求,實則碰了東盟的底線,也違背了國際調解的基本規(guī)矩,從一開始就很難行得通。
馬來西亞作為輪值主席國,一直講究大家商量著來、包容開放。
總理安瓦爾一邊要應對美國的關稅壓力,一邊心里很清楚東盟的立場,印尼外長蕾特諾早說過“東盟絕不會當大國競爭的代理人”。
要是為了給特朗普撐場面把中國排除,不僅違反了東盟聯合公報里包容性區(qū)域架構的原則,國內也會引發(fā)不滿。
說的直白點,東盟沒人想看到“新冷戰(zhàn)”。
要是突然把關鍵調解方踢出去,兩國很可能會質疑協議的公正性,甚至再起沖突,這是東盟絕對不愿承擔的風險,因此特朗普的這番發(fā)言,恐怕對方不會輕易做出答復。
中方不吵不鬧,一招穩(wěn)住局勢
面對特朗普的施壓,中國沒去糾結口舌之爭,而是用一場多邊軍事合作,展現了成熟的應對智慧:“和平友誼-2025” 聯合演習將在峰會前后在馬來西亞及附近海域舉行。
這場以人道主義救援和海上安全為主題的演練,看著是常規(guī)合作,實則藏著破解困局的深意:用“開放”對沖“排他”。
和特朗普“趕走中國”的要求相反,中方不僅和馬來西亞一起搞多兵種演練,還邀請其他東盟國家來觀摩。
這種包容協作的姿態(tài),和美國的狹隘形成了鮮明對比,剛好符合東盟一直倡導的開放區(qū)域主義理念,自然得到了廣泛認同。
而且“和平友誼”系列演習已經辦了很多年,是中國和馬來西亞防務合作的招牌項目。
這次的演習時間和峰會湊在一起,既體現了中馬之間的戰(zhàn)略互信,也向東盟傳遞了一個信號:中國在地區(qū)的影響力,來自長期的合作而非一場儀式性的表演。
這種靠實際行動積累的信任,讓特朗普的“造勢表演”顯得格外空洞,畢竟脫鉤只會破壞貿易發(fā)展,加劇不穩(wěn)定。
和平不是“秀場”,靠的是真擔當
直到現在馬來西亞也沒回應特朗普的要求,而和平友誼-2025演習的籌備已經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其實這場博弈早就超出了個人聲望的爭奪,成了兩種理念的碰撞。
一方面,特朗普信奉 “排他造勢”,想靠一場儀式搶別人的功勞;中國則堅持 “包容務實”,用長期行動筑牢和平根基。
和平調解靠的是真心幫忙,從來都不是擺樣子,也不是一紙“排除令”能抹掉的。
等東盟峰會開幕時,大家真正關心的,或許不是誰站在簽約臺后,而是誰能實實在在守護著這片區(qū)域的安寧,畢竟和平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