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有約,一號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天上霜輪滿,人間秋氣清。
時至中秋,而光陰的呼吸中也又添了不少的涼意。
對滿月一輪,有人把酒言歡,有人憑欄望鄉(xiāng);有人訪友以作清談,也有人立身于無邊秋景外,獨成朗吟……。
趁此佳節(jié),我們來分享一首唐代詩人司空圖的《中秋》。
這首詩簡單而又美妙,四句寫出與眾不同的意境,讓人越品越覺得有味。
中秋
唐· 司空圖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司空圖,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我國晚唐時期的詩人、詩論家。
在論詩方面,司空圖主張“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的理念,他認為寫詩應(yīng)該做到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并且推舉出“雄渾”“沖淡”“典雅”“清奇”等二十四種風(fēng)格,進而對其細細闡述乃成有名的《二十四詩品》。
我們本期所分享的這首《中秋》語言流暢自然,充分彰顯了將司空圖詩風(fēng)中的“沖淡”一格。
晚唐的社會局面比較動蕩,詩人們的生活與心境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在絕大多數(shù)詩人于中秋望月嗟嘆之時,司空圖卻化身為超然的智者,以輕松的筆調(diào)寫下了這首格調(diào)新穎的《中秋》,成為“中秋詩作”中的經(jīng)典之筆。
詩的首句一出場就帶給讀者開朗的心境:閑吟秋景外;在無邊的秋景之外,“我”閑身無事,吟哦自如。
一個“閑”字,如一陣清風(fēng)徐徐吹來,使得人的身心在不由之間松弛下來。
而“閑吟”二字結(jié)合起來,在初步呈現(xiàn)作者悠然自得的形象的同時,更是將他輕松愉悅的心情也有效體現(xiàn)出來。
“秋景”一詞從宏觀角度出發(fā),把一幅融匯有秋之物象的畫面展現(xiàn)于讀者眼前。所以盡管作者在此處沒有任何的細膩描寫,但我們卻能夠通過自己的想象,去自由構(gòu)建色彩豐富、動靜兩宜的優(yōu)美景象。這就是所謂的以尋常之詞和平淡之法“出強大效果”的詩句張力。
最后的這個“外”字看似平平無奇,但它的作用尤其不容小覷,因為它以含蓄的方式無限放大了畫面的空間,并且將作者與“秋景”分割開來的同時,又使得他們二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lián)系。
在這里,作者已然變成了一位站在現(xiàn)實之景而外的旁觀者,他能飽收秋景之全貌,他已全忘人事之喧囂,他是閑適灑脫的,也是淡泊從容的。
“萬事覺悠悠?!?;許多俗事在此時突然就覺得漸漸遠去,變得縹緲虛無,不值一提。
承句與首句之間有著很緊密的脈絡(luò)聯(lián)系,在首句中尚欠飽滿的內(nèi)容,在承句的補充之下,已經(jīng)變得完整且豐盈起來。
首句寫作者自身的舉動,承句則通過對作者的心理勾勒,讓我們進一步看清了他的不俗形象。
“悠悠”寫出了“萬事”之輕、之虛無,也寫出了作者在身心閑適的情況下,在面對中秋之景的情況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的開闊、放松、淡然的心境。
若加細品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承句還真有幾分禪意在里面,而作者就是那位得禪機的智者,他拋開了那些困擾人心的俗事,眼前只有風(fēng)景,內(nèi)心只有妙諦。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今晚如果沒有月亮,那么這一年的秋天就相當(dāng)于是虛度了。
后兩句以直接的方式點出題目,同時也充分且有力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情感。
那么從寫作角度來講,后兩句則由承句中的“萬事”落到“此夜”之上,借助典型的數(shù)量詞進行了一個近乎“空間”概念方面的轉(zhuǎn)變,從而使得后者得以有效強調(diào)。
而且我們該可以看到,作者在句中又運用了假設(shè)的語氣,這不但讓后兩句之間的邏輯更顯嚴(yán)謹(jǐn)和緊密,還加倍放大了主物象“月”的美好形象與它在中秋夜的作用。
“一年虛過秋”是“此夜若無月”的結(jié)果,它聽起來有些夸張,但卻又不無道理。從這一句上,我們看到了作者所在之夜的“中秋月”的皎潔與圓滿,看到了作者對它的欣賞與贊美之情,更是體會到了作者在中秋夜所涌現(xiàn)出的獨特而又豐富的情感。
三秋最好數(shù)今夜,月滿清輝落萬家;讀完一首,尤覺有味。
詩詞為夢筆為馬,將讀寫進行到底;關(guān)注一號詩巷,我們下期精彩不見不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