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IGHT
夜讀
一夜秋風起,天地桂花香。
早上出門,小區(qū)道路兩旁桂花樹上掛滿怒放的金色桂花,古人早有詩句說“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被稱作“天香”的桂花香漂浮不定,總在不經(jīng)意間悄然掠過。
桂花又名木犀,不僅金玉其外而且內(nèi)秀其中。按照傳統(tǒng)醫(yī)學說法有祛痰止咳、行氣止痛等功效,更有沁人心脾的香氣可以安神。只是原為雅物的桂花,若喚作小名就帶著樸實的泥土氣。有個段子說:每逢長假,公司里的“愛麗絲”“露茜”們回家探親,一到村口秒變成了“桂花”“天香”,讓人想到在小河邊浣紗的莊戶姑娘,而不是灼灼之華的大家閨秀。
“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F夜雪明,葉翦春云綠。”“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桂花以“浮世清歡”的香氣著稱、花型次之。
在以往年歲里,秋涼漸起“看桂花”是一件大事。要換乘幾部車到還是城郊結(jié)合部的“桂林公園”才能一睹芳容,那里有一千多株平日不常見的桂花樹。但那時年少,忙著在長廊、石舫、雙橋、觀音閣等處奔跑游玩,對桂花只是敬而遠之地遠眺一眼,顧不上品賞的雅事。倒是聽到走街串巷的商販在弄堂里吆喝“桂花赤豆糕、桂花甜酒釀”,能勾起饞蟲無數(shù)。
而在農(nóng)歷新年計劃供應的“年貨”名錄里,“桂花糖年糕”是不可或缺的,盡管只是米白色糯米糕表面散落幾根暗黃色桂花瓣,但已足矣,老人也會多食一二塊,不怕被糯米粘住了假牙。
桂花花期不長,各家大廚都有保存桂花香、型、味的獨門絕技。所以無論冬夏,海派早餐點心里都有“桂花赤豆糕”的一席之地。在江浙等地,通常要提前一年確定閨女出嫁日期,娘家人要自制“桂花糖”作婚慶用糖,在桂花季中用桂花、糖塊和蜂蜜等熬制而成,切成小塊包裝收藏。待迎親那天,丈母娘會贈送給上門娶親的女婿及各賓客,意喻對新人未來生活的甜蜜祝愿,也是以防“鬧新房”時借機鬧事“非此不足以解圍也”。
據(jù)說以前的江南城鄉(xiāng),富庶人家都會在院子里種點桂花樹。1935年10月有《時事新報》刊文載:“浦東人、徐家匯人、龍華人,家里都有桂花樹的,開放以后,便拗下來調(diào)到上海來賣,上海人看到桂花,是多么喜歡,兩角小洋一大枝,大家爭先恐后地去買?!眻笊喜⒖小懊丶保簻蕚涫秤玫墓鸹ㄒ诨ㄟ€沒開大時就必須摘下,若等到十足開大了,一打搖就下來了,香氣散失就無用了。
讀到此忽然領(lǐng)悟,古時科舉及第者被稱作“折桂”的根緣或可知一二。讓考場得意的優(yōu)勝者披紅掛綠、騎高頭大馬,手中原本將開未開的桂花,此時肆意綻放香氣四溢,邊上更有詩為聯(lián):“折桂文如錦,分憂力若春”,人生高光時刻莫過于此。據(jù)說古時“折桂”也有等級:狀元為紅的丹桂、榜眼為黃的金桂、探花為白的銀桂。
如今,桂花樹成了尋常物。不僅出門就有幾棵,小區(qū)里還有很多;若專門賞桂,上萬株桂花樹的園林也有好幾個;銀桂最早迎秋、金桂花兒簇簇色彩濃烈,如此就將人帶到四季之中香氣四溢的季節(jié)。
葉綠油潤的桂花樹,在三百多天寂寞謙卑的堅守中,以樹蔭遮陽便利眾人,終有了淺碧金黃的桂花,縷縷清香寥寥金絲遂成喧囂塵世中的一樹清歡。令人覺得雖然生活不盡如意,但煙花氣中總有美好,令人心曠神怡,值得期待。
投稿可發(fā)至zfk@yptimes.cn
作者 |陳茂生
編輯 |顧金華
音頻 |金厚丞(復旦大學)
誦讀 |劉詩曼(復旦大學)
視覺 |邱麗娜 劉晶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