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國A股開盤僅剩兩天,海外市場已陷入一場詭異的“混亂派對”:日本國債收益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美股在AI狂潮中“笑著害怕”,金價逼近4000美元大關卻難尋基本面支撐。這場被定義為“高杠桿下的禮貌瘋狂”的行情,與仍在“講邏輯”的中國市場形成鮮明反差。當全球資產定價體系遭遇沖擊,當情緒接力取代價值判斷,中國市場的開盤將成為觀察全球金融錯位的關鍵窗口,也考驗著每一位投資者的定力與眼光。
一、日債風暴:全球廉價資金時代的終結信號
10月以來,隨著高市早苗上臺引發(fā)的政策轉向預期,日本債市的劇烈震蕩成為攪動全球市場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3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飆升至3.2%以上的歷史新高,彭博長期日本國債美元對沖指數(shù)今年已下跌逾7%,讓前7個月創(chuàng)紀錄投入9.3萬億日元的海外投資者遭遇重創(chuàng)。這絕非簡單的“地方事件”,而是全球資產定價邏輯崩塌的強烈信號。
日本債市動蕩的根源,在于超寬松貨幣政策的難以為繼。長期以來,日本央行通過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強行壓低利率,成為全球廉價資金的“水龍頭”。但當通脹從暫時性轉為常態(tài),市場對央行政策的信任徹底動搖,開始按基本面重新定價風險。更致命的是,海外投資者的“踩踏式”離場形成惡性循環(huán)——美元對沖頭寸的縮水迫使資金止損出逃,進一步推高收益率,而日本政府高負債背景下的發(fā)債壓力,更讓這場拋售潮雪上加霜。
對全球市場而言,日債風暴的連鎖反應才剛剛顯現(xiàn)。作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日本資金長期通過“借日元投全球”的套利模式流向各國資產。如今這一模式瓦解,可能引發(fā)日本資金大規(guī)模回流,沖擊美國國債、歐洲債券乃至全球股市的穩(wěn)定。就像項昊宇所言,這不是市場噪音,而是超寬松時代終結的陣痛,全球金融市場都要為過去的貨幣盛宴買單。
二、美股狂歡:AI泡沫與恐慌情緒的詭異共生
與日債市場的恐慌形成對比的是美股的“分裂式行情”。道瓊斯指數(shù)微跌0.14%,標普500指數(shù)微漲0.36%,納斯達克指數(shù)上漲0.71%——表面平淡的漲跌背后,藏著一場極致的AI狂歡與深層的市場焦慮。
AMD與OpenAI的芯片供應協(xié)議成為引爆行情的導火索。消息宣布后,AMD股價單日暴漲37%,不僅貢獻了當天標普500指數(shù)一半的漲幅,更帶動半導體指數(shù)SOX飆升4%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AI芯片概念籃子漲幅高達5.3%。這種單點驅動的暴漲模式,暴露了市場的非理性狂熱——投資者明知板塊過熱,卻仍抱著“再賭一把”的心態(tài)入場。歷史經驗早已證明,此類泡沫從不會被“泡沫論者”戳破,只會在最亢奮的瞬間突然自燃。
更詭異的是市場情緒的分裂:標普500指數(shù)連漲五天,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VIX波動率指數(shù)居然同步連漲五天。自1990年VIX指數(shù)誕生以來,這種“股價漲、恐慌漲”的組合從未出現(xiàn)過。這背后是投資者的集體矛盾——既怕錯過AI帶來的短期收益,又對行情可持續(xù)性充滿懷疑,陷入“笑著害怕”的尷尬境地。這種情緒分裂的行情,恰恰是市場脆弱性的體現(xiàn),看似熱鬧的狂歡實則暗藏殺機。
三、黃金狂奔:信仰接力撐起的“非交易行情”
在債市恐慌與股市分裂的雙重背景下,黃金成為資金避險的“避風港”,現(xiàn)貨金價逼近4000美元大關,自2025年1月特朗普上臺以來累計漲幅已近45%,創(chuàng)下1979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但這場金價狂奔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交易行情”,而是典型的“信仰行情”。
所謂“信仰行情”,本質是心理預期的接力游戲。舊資金因獲利了結退場,新資金卻因對風險的擔憂在更高位置涌入,推動價格脫離基本面持續(xù)上漲。支撐這種信仰的,是多重風險因素的疊加: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反復搖擺,加劇了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美國政府停擺危機讓經濟數(shù)據(jù)發(fā)布延遲,給美聯(lián)儲政策路徑蒙上陰影;更關鍵的是,特朗普對美聯(lián)儲的持續(xù)施壓導致降息落地,美元走弱使黃金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正如“新債王”岡拉克所言,連金礦商也加入動量交易,意味著散戶投資者開始跟風,行情已進入情緒主導階段。
機構對金價的樂觀預期更放大了這場行情。高盛預測極端情況下金價可能達到5000美元,摩根大通、瑞銀等機構也紛紛上調目標價,認為美聯(lián)儲進一步降息、地緣風險升級等因素將持續(xù)支撐金價。但必須警惕的是,信仰終究需要基本面支撐,當信心“燒干”的那一刻,這場非理性的上漲隨時可能逆轉。
四、錯位窗口:中國市場的邏輯堅守與挑戰(zhàn)
當全球市場陷入“被動狂歡”,中國市場成為少數(shù)仍在“講邏輯”的孤島。這種錯位既源于市場結構的差異,也來自估值體系的成熟。A股與港股的投資者更關注企業(yè)盈利、宏觀經濟基本面等核心要素,尚未出現(xiàn)海外市場那種純粹由情緒和政策預期驅動的極端行情。
但中國市場的開盤注定無法獨善其身。日債風暴引發(fā)的全球資金流動,可能通過港股通等渠道影響A股流動性;美股AI板塊的劇烈波動,會傳導至國內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相關產業(yè)鏈;而金價上漲反映的全球避險情緒,也將影響A股黃金板塊的估值邏輯。更重要的是,全球資產定價體系的紊亂,可能讓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重新評估。
對投資者而言,這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
一方面,要警惕海外市場波動的傳導效應,避免盲目跟風追高;
另一方面,也可借助這種錯位,布局被低估的優(yōu)質資產。
畢竟,當情緒退潮后,真正有價值支撐的資產終將回歸合理位置,而“講邏輯”的市場終究會獲得更穩(wěn)健的回報。
五、結語:狂歡落幕時,理性者方能幸存
全球市場的“禮貌狂歡”看似熱鬧,實則暗藏著巨大的風險。日債風暴揭示了貨幣寬松退潮的代價,美股分裂暴露了情緒主導的脆弱,金價狂奔凸顯了信仰替代邏輯的危險。這些混亂的背后,是全球金融市場長期積累的矛盾總爆發(fā)。
國慶假期過后,中國市場的開盤,不僅是觀察全球錯位的窗口,更是對理性投資理念的檢驗。在這場“高杠桿下的禮貌瘋狂”中,投資者或許可以短期參與,但必須牢記“隨時準備下車”的警示。當狂歡落幕,那些堅守邏輯、關注價值的投資者,才能在市場回歸理性時站穩(wěn)腳跟。畢竟,金融市場從來沒有永恒的狂歡,只有永恒的規(guī)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