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干休所,很多老百姓可能覺得這是個挺神秘的地方,感覺像軍隊里的高端養(yǎng)老院啥的。其實呢,它就是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yǎng)所的簡稱,簡單點說,是給老軍人準備的安度晚年的場所。
別以為這是什么新鮮玩意兒,它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建了,那時候軍隊開始有系統(tǒng)地安置老干部,主要是為了讓那些打過仗、流過血的家伙們能過上體面的日子。
為什么叫“干休所”?“干”就是干部的意思,“休”就是休養(yǎng),擱老百姓的話里,就是讓這些老骨頭歇歇腳,不用再操心柴米油鹽。
我查了查資料,這東西不是隨便誰退休就能進去的,得有門檻。軍隊的規(guī)矩嚴著呢,主要看你的職務級別,而不是光盯著軍銜。軍銜高不代表就能住,職務低了照樣不行。舉個例子,副師級以上的離退休干部基本都能進,這里面包括大校、少將這些級別。
為什么這么定?因為軍隊的體系就是這樣,職務決定待遇,軍銜只是個榮譽標簽。說白了,干休所是給那些在部隊干過實事的骨干準備的,不是給所有士兵的福利。
先說說建國前參軍的那些老家伙們。他們是部隊的元老,待遇最穩(wěn)當。通常得是副師級及以上,比如大校往上,少將級別的肯定沒問題。這些人保留軍籍,退休了也像在職一樣,工資、醫(yī)療啥的都不打折。
為什么他們優(yōu)先?因為那時候參軍條件苦,很多人從土里爬出來打江山,貢獻大,軍隊得對得起這份情。資料顯示,干休所最早就是為這些離休干部建的,建國后參軍的就得另說了。
建國后參軍的軍官,條件就靈活點,沒那么死板。主要看三個方面:一是軍齡滿30年,正師級干滿30年就能申請;二是年齡到55歲,有些因為健康原因提前轉業(yè),也能夠格;三是功勛突出,比如戰(zhàn)時三等功或平時二等功以上,就算軍齡短點也能破格。
邊遠地區(qū)像西藏、新疆的正營職軍官,或者戰(zhàn)略支援部隊的工程師,因為崗位特殊,貢獻大,也能降低標準進去。這聽著公平吧?不是光看資歷,還看你干了啥實事??偟膩碚f,副師級是大關口,但戰(zhàn)功能幫你跨過去。
我看網(wǎng)上不少人問,團級干部行不行?一般不行,除非享受副師級待遇的那些,比如有特殊貢獻的。軍隊的條例里寫得清清楚楚,干休所是軍隊管理的,地方上也有類似機構,但標準不一樣。
軍隊的干休所屬于部隊編制,服務更專業(yè)。比方說,副軍職以上的退休干部,肯定是鐵板釘釘能住的,他們的住房是獨棟小樓,師級的住聯(lián)排別墅,級別越高越寬敞。不是炫富,是為了匹配他們的身份和需要。
待遇這塊,說實話,干休所做得挺人性化的。免費醫(yī)療是標配,定期體檢,專人送藥陪診。生活上,飲食調(diào)劑精準,主副食均衡,科學膳食。出行代辦,買東西點餐都幫著弄。住房維修也細致,水電氣暖每月查,漏水堵塞立馬修。還組織健康講座、足浴按摩啥的,讓老干部不光活得長,還活得舒坦。這不是白給的,是軍隊的社會保障體系一部分,對歷史的尊重,對軍人精神的延續(xù)。
你知道嗎?干休所不光是住處,還管思想政治工作。條例里強調(diào),要教育老干部堅持基本原則,反對自由化,學黨的路線方針。艱苦奮斗、革命傳統(tǒng)這些教育不能少。
為什么?因為這些老人是部隊的活歷史,得讓他們晚年也保持那股勁頭。服務對象不只干部,還有遺孀和傷殘軍人。戰(zhàn)爭中受傷的,國防建設中喪失勞動能力的,也能進去。對象廣了,覆蓋面就大。
干休所的意義不光是養(yǎng)老,它是軍隊忠誠度的體現(xiàn)。那些進去的軍官,一輩子為國戍邊,退休了軍隊還管著,這讓現(xiàn)役軍人更有干勁。老百姓看熱鬧,但里面的人知道,這份保障來之不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