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票房榜單一出,《震耳欲聾》的1.5 億票房讓不少觀眾替它喊冤。畢竟走出影院的人幾乎都在說 “后勁太大”“二刷才看懂細節(jié)”,貓眼評論區(qū)更是被 “被低估的年度好片” 刷屏 —— 這部聚焦聾人反詐的現(xiàn)實主義電影,沒有流量堆砌,沒有狗血劇情,卻憑著骨子里的真誠,戳中了無數(shù)人的軟肋。而挑大梁的檀健次,這次用 “不是流量是演員” 的實力,證明自己賭對了。
誰都知道現(xiàn)在的電影市場有多“功利”:資本偏愛能快速變現(xiàn)的 IP,影院排片傾向于爆米花大片,像《震耳欲聾》這樣拍小眾題材、還敢用 30% 手語對白的電影,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上映前甚至有聲音唱衰:“聾人題材太沉重,沒人愿意看”“檀健次演律師撐不起來”??煽赐觌娪安琶靼?,這些偏見有多離譜 —— 它根本不是沉悶的公益片,而是把人性掙扎拍得比犯罪片還抓人的好故事。
檀健次這次的表演,直接打破了“流量演員不會演戲” 的刻板印象。他演的李淇,是個渾身帶著 “灰度” 的 CODA 律師:出身聾人家庭,既懂家人的辛酸,又憋著一股 “活出人樣” 的狠勁;面對詐騙案的名利誘惑時,眼里藏不住野心;看到聾人鄰居被催收欺負,手指會下意識攥緊方向盤。這種復(fù)雜不是靠臺詞喊出來的,而是藏在細節(jié)里:酒后癱在沙發(fā)上,眼神從迷茫到痛苦的轉(zhuǎn)變,連喉結(jié)滾動都帶著情緒;電梯里和助理對峙的一鏡到底戲,從勸說時的隱忍到怒吼時的崩潰,爆發(fā)力直接讓全場屏住呼吸。
最讓人驚艷的是他的手語功底。為了貼近角色,他不僅提前去“地攤所” 體驗律師生活,還把手語練到形成肌肉記憶,速度快到能跟上口語節(jié)奏。法庭戲里,他一邊用嘴辯論,一邊同步打手語,“奉陪到底” 四個字的手勢剛勁有力,連專業(yè)手語老師都忍不住點贊。有個細節(jié)特別戳人:李淇和聾人女孩小蕊談心時,手勢不自覺放輕放緩,指尖的弧度都透著溫柔 —— 這哪是演出來的,分明是沉進角色后的自然流露。
票房 1.5 億真的說明不了什么。畢竟現(xiàn)在還有太多人被 “題材小眾”“沒有流量” 的標簽勸退,可看過的人都在自發(fā)安利:“比《我不是藥神》更貼近普通人的掙扎”“二刷才發(fā)現(xiàn)李淇的每句臺詞都有伏筆”。檀健次賭對的,從來不是票房數(shù)字,而是敢于挑戰(zhàn)復(fù)雜角色的勇氣;影片被低估的,也不是商業(yè)價值,而是對邊緣群體的關(guān)注和對人性的深刻挖掘。
如果你還沒看,聽我一句勸:別被票房騙了。這部電影沒有炫酷特效,卻有能直抵人心的力量;沒有狗血劇情,卻有讓你看完久久回味的思考。它會讓你明白,那些沉默的聲音,從來都值得被聽見;那些復(fù)雜的人性,從來都需要被看見。而檀健次用李淇證明,真正的好演員,從不需要靠流量加持—— 角色本身,就是最好的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