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孩子從來不像童話那么美好,現(xiàn)在不少家長都兼職做自媒體,記錄家庭生活,有的家庭氛圍輕松有愛,也有家庭氛圍壓抑父母嚴格,當看到本該最親密的一家三口同住一屋檐,卻仿佛仇人一般時,評論區(qū)一位網友的話令人內心酸楚:
“你忘了,你第一次看見ta時,只希望ta健康快樂”,是啊,為人父母為了要一個孩子,從備孕到產檢,最終盼著這個孩子出生,第一次把孩子抱在懷里的時候,只希望ta健康快樂,可是什么讓這份純粹的親情變了味道呢?
寶媽公開承認厭惡10歲女兒,引數(shù)萬網友共鳴
或許就連家長自己也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十月懷胎生下的女兒,竟然會在10年后逼得自己忍不住想要丟掉她,一位寶媽公開承認厭惡10歲的女兒,本以為會遭受指責和批評,沒想到卻引來數(shù)萬網友的共鳴。
這位母親在帖子中詳細描述了自己的日常困境:她的大女兒存在嚴重拖延問題,每天早晨從起床到出門,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反復催促數(shù)十次。不管是穿衣服、刷牙洗臉還是吃早飯,若沒有不斷提醒,孩子幾乎無法自主完成這些基本生活任務。
這種情況讓母親感到精疲力竭,心理壓力不斷累積。而二寶的出生更是雪上加霜,兩個孩子的日?,嵤聨缀跽紦?jù)了她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偶爾能夠把孩子送到祖父母家暫住,獲得難得的寧靜時刻,她也會擔憂孩子回來后會打破這來之不易的平靜。
長期處于高壓狀態(tài)的她,情緒積壓已接近爆發(fā)點,心理瀕臨崩潰,她開始毫不掩飾自己"越來越討厭自己的女兒"的負面情緒,甚至在網上公開承認:“自己恨不得丟了她”,看似是“不合格母親”的發(fā)言,卻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也只有經歷的家長才明白,養(yǎng)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美好的事情,一方面承擔著工作壓力,另一方面還要應對孩子教育的各種挑戰(zhàn)。
白天忙于工作,晚上還要監(jiān)督作業(yè)、檢查背誦、上傳學習視頻、參與班級打卡等任務,家庭教育成了一種"第二職場",幸福的背后是無盡的疲憊和壓力,可又并非是所有的家長都因為養(yǎng)育子女把自己逼到瀕臨崩潰,差距究竟在哪呢?
學會放手,才是家庭教育中更深層次的智慧
評論區(qū)其他家長的開導中就藏著正確答案,其中一位家長評論:"中國父母跟孩子的親子關系,之所以很難,最關鍵的點就是'邊界感',認為孩子不懂事,認為孩子這不會那不行,就是放心不下讓她獨立,然后把自己逼到絕境。放手吧,你的孩子沒有你,只會更優(yōu)秀。"
表面看這位家長似乎是在勸那位母親不要再管自己的女兒了,仿佛是在勸說她放棄對孩子的照顧,但只有過來人才明白,一時間的放手不是不愛,而是更深層次的愛,只有放手才能教會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獨立和現(xiàn)實。
另一位家長的評論則是一針見血地總結出了這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誤區(qū),他坦言:"第一,教育不是萬能的,第二,真不是所有孩子都值得被愛的,第三,記得你的法律義務就行。"
看似缺乏關愛的評論,卻是真正的教育智慧,現(xiàn)實就是這樣殘酷,那些在養(yǎng)娃和教育過程中,恨不得事無巨細地監(jiān)督、干預的家長,自以為是盡職盡責,實則卻更容易教出來拖沓的孩子。
而拖沓只是個苗頭,未來還會發(fā)展成無法獨立,就像這位10歲女孩的母親一樣,她不斷重復催促女兒完成每一個生活環(huán)節(jié),卻沒有建立起讓孩子自己負責的機制,這種過度介入不僅消耗了母親的精力,也剝奪了孩子學習自理的機會,可見放手,不是不愛,而是真正為了孩子長遠打算的愛。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