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田夢迪
“我已經第三次發(fā)現(xiàn)他偷偷給游戲充值了,前兩次加起來充了2000多元,這次又充了1000多元,說他幾句還跟我大吵一架。”說起剛上初中的兒子小宇(化名),來自河南鄭州的田先生滿是無奈和焦慮。
小宇上初中后,對網絡游戲的癡迷程度驟增,起初只是和朋友在游戲世界互動,后來逐漸發(fā)展為背著家人給游戲賬號大額充值。父母多次嘗試溝通,卻都以爭吵收尾。如今,小宇成績一落千丈,還頻繁被學校請家長,田先生的焦慮與無助溢于言表。
像小宇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11~18歲的青少年,正處于小學高年級至中學階段,有些人深陷高頻購物、主播打賞、游戲大額充值、持續(xù)開盲盒等“消費型快樂”難以自拔。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孫云曉指出,這一現(xiàn)象的背后,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需從多維度剖析根源并尋找破解之道。
青春期特性、環(huán)境因素與認知偏差共同催生沉迷
要揭開青少年沉迷“消費型快樂”的成因,需先從青少年自身的成長特性入手。孫云曉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大腦發(fā)育不成熟,他們對時尚、快樂、他人認可的追求極為強烈,卻缺乏理性思考和控制盲目沖動的能力。這種生理與心理發(fā)育的不平衡,讓他們極易被“消費型快樂”的即時滿足感吸引,通過購買潮品、充值游戲等行為,獲取短暫的愉悅與刺激。
初中語文教師柳老師也在教學中觀察到這一現(xiàn)象,她認為,青少年對消費陷阱的認知普遍不足,是加劇沉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安糠謱W生難以區(qū)分合理需求與盲目消費,比如他們將同學都有潮牌鞋等同于自己必須擁有,這種認知偏差,讓他們在面對消費誘惑時更難作出理性判斷?!绷蠋煴硎?,幫助青少年認清消費陷阱,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是破解“消費型快樂”沉迷的重要一環(huán)。
同伴群體的影響,也是推動青少年陷入“消費型快樂”的關鍵力量。孫云曉援引群體社會化理論解釋,青春期孩子對同伴的順從程度遠超對父母的接納。有些孩子瘋狂追求名牌鞋服、追星、給主播打賞,本質上是為了“獲得關注”“融入群體”“證明自我價值”。
家庭與學校環(huán)境則構成了重要的外部誘因。隨著生活條件改善,不少父母因忙于生計或事業(yè),陪伴孩子的時間嚴重不足,出于內疚便用物質滿足補償孩子,逐漸讓孩子形成“物質=關愛”的錯誤認知;有些學校仍傾向于應試教育,僅以學業(yè)成績來評價學生表現(xiàn),過重的競爭壓力讓一些青少年選擇逃避,轉而在“消費型快樂”中尋找心理慰藉。
“適當?shù)南M能帶來一定滿足,但青少年若沉溺其中、不思奮斗,無疑會掉入成長陷阱?!睂O云曉強調,沉迷“消費型快樂”不僅是青少年成長的誤區(qū),更是教育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偏差的結果——家庭的補償式養(yǎng)育、學校的單一評價體系,再加上青少年自身的消費認知不足,共同為“消費型快樂”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以“生活教育”培育“成長型快樂”
面對孩子沉迷“消費型快樂”的情況,不少家長如田先生一般,心急如焚卻束手無策。對此,孫云曉指出,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家長應跳出焦慮,在生活實踐中引導孩子擺脫“消費型快樂”的束縛,體驗更持久、更有價值的“成長型快樂”,這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方向。
“好父母一定是愛生活、會生活的人,要讓孩子明白,教育的魅力在生活,真正的快樂也在生活中。”孫云曉建議,家長應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參與豐富的生活實踐,通過具體的生活互動,讓孩子意識到,除了購物、游戲帶來的短暫快樂,生活中還有更多能帶來持久滿足感的事物,逐步轉變對“快樂”的認知。
同時,家長還須充分信任孩子的潛能。追求快樂是人生的本質需求,更是青春期的強烈動機,關鍵在于將這種需求導向“真正的快樂”。最高也最持久的快樂,是自我潛能優(yōu)勢的實現(xiàn)。孫云曉認為,家長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與特長,讓孩子在一次次成功的體驗中激發(fā)內驅力,主動告別“消費型快樂”,擁抱“成長型快樂”。
專業(yè)介入與聯(lián)合施策守護成長
然而,當青少年出現(xiàn)頻繁逃學、拒絕溝通、大額消費成癮等嚴重癥狀,僅靠家庭教育難以見效,此時應引入專業(yè)力量,并構建家校社協(xié)同的干預機制。
柳老師結合教學經驗提出,在干預過程中,“家校聯(lián)合”是重要抓手。她建議,學校與家長可雙方聯(lián)動,一方面通過控制青少年的網絡使用權和零花錢,從源頭減少他們接觸“消費型快樂”的機會;另一方面以學習成績進步或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為目標,制定合理的獎勵機制,讓孩子在努力中收獲成就感,逐步理解“成長型快樂”的意義。
學校與家庭首先要達成共識,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孫云曉特別提醒,部分家長因好面子或顧慮過多,不愿承認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或行為偏差,遲遲不愿尋求專業(yè)幫助,反而會延誤最佳干預時機。學校需主動承擔起溝通引導的責任,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向家長普及專業(yè)干預的重要性,并通過定期召開家校溝通會,同步孩子的學習、消費、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干預方案。
“要想田地里不長荒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滿莊稼?!睂O云曉用這句話比喻長效解決機制的核心——青春期青少年最大的需求是成長與實現(xiàn)夢想,教育的關鍵就是讓孩子體驗“成長型快樂”,用積極健康的追求填補心理空白。他提出,長遠來看,需構建“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xié)同育人格局: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聚焦學科教育與消費觀念引導;家庭專注生活教育,陪伴孩子成長;社會側重實踐教育,為孩子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
此外,家校社三方還應加強“成長型快樂”的價值觀引領?!爱敶嗌倌曜灾餍暂^強,完全可以激勵中小學生自己去尋找身邊的榜樣,這種親身實踐可能會讓他們深化自己的思考,并且更愿意引之為自己的榜樣或偶像?!睂O云曉建議。通過這種形象具體的價值觀引領,讓“成長型快樂”成為新時代青少年的新時尚,幫助他們走出“消費型快樂”的漩渦,在成長道路上找準方向,收獲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