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是塑料做的,不能吃”!
網(wǎng)上流傳著多個視頻,視頻中有人將紫菜泡水后,聲稱其“撕不爛、嚼不碎、有腥臭味”,并由此斷定紫菜是廢舊的黑色塑料袋做的,勸誡大家不要再吃。
流言分析
這種說法過分夸大。
紫菜泡水后有韌性,是因為其自身含有的膳食纖維和多糖類物質(如瓊膠)所致,其韌性與紫菜的品種、采收茬次和泡發(fā)方式等密切相關。從化學成分、物理特性、生產(chǎn)成本和市場監(jiān)管等多個角度分析,用塑料袋偽造紫菜都是不可能且毫無必要的。多家權威機構已通過實驗和抽檢數(shù)據(jù)證實了這一點。
近幾年,社交平臺上不時流傳“紫菜是用塑料袋做的”的驚悚消息:干紫菜泡水后呈現(xiàn)薄而韌的片狀,有人覺得手感像塑料膜,于是推測這是“黑心商家”用廢舊塑料加工的“假紫菜”。
這一說法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甚至引發(fā)市場波動。但事實究竟如何?我們日常餐桌上的美味紫菜,真的會是健康殺手“塑料袋”嗎?
紫菜看起來像塑料,
但真不是用塑料做的!
1 為什么像?——來自紫菜本身的“天然屬性”
很多人之所以會對這個謠言信以為真,主要是因為泡開后的部分紫菜確實展現(xiàn)出了與我們日常認知不符的韌性。其實,這種“像塑料”的錯覺,是由紫菜自身的特性決定的。
泡過水的紫菜(左)VS塑料袋(右)圖源:新華社發(fā) 宋為偉攝
●品種與成分特性:天生有點“韌”
紫菜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瓊膠,是一種具有凝膠和持水特性的多糖[1]。正是這些多糖成分,使紫菜在吸水膨脹后呈現(xiàn)出一定韌性和彈性。
市面上常見的紫菜主要包括壇紫菜和條斑紫菜2 個品種。研究表明,不同品種的紫菜多糖含量、細胞壁結構和纖維素比例差異較大,這會直接影響口感和韌性[2]。
●采收茬次不同:口感“老”與“嫩”的區(qū)別
就像韭菜分頭茬和二茬,紫菜在生長期內也可以被多次采收。第一次采割的紫菜被稱為“頭水紫菜”,藻體最細嫩,口感最佳,營養(yǎng)價值也相對更高。之后隨著采收次數(shù)遞增,纖維素、半纖維素和瓊膠等細胞壁成分的積累使壇紫菜藻體變厚,使紫菜的硬度和咀嚼性逐步增大,從而使得壇紫菜的口感品質變差[3]。
那些在視頻中顯得特別有韌性的紫菜,很可能就是采收茬次靠后的紫菜,雖然食用性稍差,但仍然是真正的紫菜,并非塑料。
●泡發(fā)方式不對:冷水泡發(fā)更顯“韌”
泡發(fā)紫菜的水溫也會影響其口感?,F(xiàn)有研究顯示,較高溫度有助于多糖溶解[4],因此用溫水或熱水泡發(fā)更易軟化紫菜,口感也會更好[4]。
2 官方抽檢無“塑料紫菜”案例
謠言流傳最廣的 2017 年,北京市食藥監(jiān)局曾對市場上隨機購買的 45 個紫菜樣品和 3 個塑料薄膜樣品進行了專業(yè)鑒別。通過氨基酸分析、紅外光譜、掃描電鏡等多種技術手段檢測,結果清晰地顯示:紫菜擁有復雜的細胞結構和豐富的蛋白質,而塑料袋斷面致密,不含蛋白質和氨基酸[5]。
在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的官網(wǎng)上,自 2014 年截至目前錄入的 700 多個紫菜制品的樣品抽檢中,合格率高達 99%以上,純紫菜的合格率 100%,紫菜制品不合格項目為微生物或過氧化值超標,從未發(fā)現(xiàn)任何一例用塑料冒充紫菜的情況[6]。
3 成本核算:造假無利可圖
從經(jīng)濟角度看,用塑料袋造假紫菜是一筆穩(wěn)賠不賺的買賣。
我國紫菜養(yǎng)殖規(guī)模化程度高,紫菜本身價格親民。而將廢舊塑料袋回收、清洗、粉碎、再加工成能模仿紫菜形態(tài)和顏色的薄片,其工藝復雜度和成本遠高于直接生產(chǎn)紫菜。
更何況,塑料有刺鼻的化工氣味,不溶于水,入口口感與紫菜有天壤之別,極易被消費者識破。最重要的是,塑料不能食用,一旦被查處,違法成本巨大,任何企業(yè)都不可能為了微薄利潤冒此風險。任何一個理性的商家都不會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高成本、高風險的造假行為。
如何挑選優(yōu)質紫菜?
學會辨別,才能吃得放心。與其擔心買到“塑料”,不如掌握幾招挑選優(yōu)質紫菜的方法。
1 選購成品包裝紫菜
· 看標準和等級: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紫菜包裝上會標注產(chǎn)品標準號(如干紫菜的國家標準為 GB/T 23597)和質量等級。等級越高的紫菜(如一級),通常品質越好[8]。
· 看色澤:優(yōu)質的紫菜一般呈深褐色或紫褐色,表面有天然的光澤。如果顏色發(fā)紅發(fā)紫,可能是儲存不當或已變質。
2 挑選散裝紫菜
如果是散裝紫菜,沒有標準和等級可供參考,我們可以根據(jù)干紫菜國家標準(GB/T 23597-2022)中一級品質的參考要求。
·看外觀:好的紫菜葉片薄、大小厚薄均勻,沒有泥沙等雜質;無缺損、裂縫、空洞等;頭水紫菜的葉片尤其細嫩。
·聞氣味:優(yōu)質紫菜帶有一股天然的海鮮清香味。如果有霉味、腥臭味或其他異味,則不宜購買。
·憑手感:干紫菜應是干燥、蓬松且有彈性的,用手一捏容易碎。如果感覺潮濕、發(fā)黏,則說明已經(jīng)受潮。
總結
“紫菜是用塑料袋做的”純屬謠言。紫菜的“塑料感”來自其天然多糖和加工工藝,而國家近十年抽檢無一例假紫菜案例,更從科學和監(jiān)管角度徹底否定了這一說法。
作為一種高蛋白、富含碘和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優(yōu)質海藻,紫菜不僅安全可食,還能為日常飲食提供多種營養(yǎng)。大家無需談“紫”色變,理性選購、科學食用,安心享受大海的饋贈。
照“謠”鏡
此類謠言缺乏科學依據(jù)與權威檢測,利用視覺相似性誤導公眾,并借助社交媒體快速傳播,發(fā)布煽動性內容,引發(fā)公眾恐慌。此外,迎合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心理,利用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來博眼球。
因此,分辨此類謠言,可從多方面入手。首先要查證信息來源,正規(guī)信息多來自權威媒體、政府機構等,若來源不明且無資質認證,可信度低。其次關注官方回應,政府相關部門和食品監(jiān)管機構會及時澄清謠言,發(fā)布科學檢測結果。最后,運用科學知識判斷,了解食品基本成分和特性,如知道紫菜成分就不會輕信謠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