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去電影院的朋友,估計不少人被《浪浪人生》這家人整破防了。
落魄老爸帶著一家五口治病還債,明明日子過得雞飛狗跳,卻總能抱團跟生活死磕。
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好多人說像看到自己家的故事,還有人專門二刷就為了再看一眼片尾的全家福。
這部電影能在國慶檔殺出重圍,不是靠大場面特效,而是把中國家庭的那些事兒拍得太真實了。
總制片人李雯雯帶著電影里的全家福上節(jié)目時說,這張照片藏著電影的核心,就算日子再難,一家人熱熱鬧鬧往前沖,就沒有跨不過的坎。
一家五口像極了身邊人,80%中國家庭能找到共鳴
看《浪浪人生》的時候,好多觀眾都會指著屏幕說“這我爸”“我媽也這樣”。
不是電影刻意討好,是這五個角色把中國家庭的群像捏得太準(zhǔn)了。
黃渤演的老爸黃榮發(fā),簡直是現(xiàn)實里很多爸爸的縮影,年輕時是小鎮(zhèn)“江湖大哥”,老了落魄還愛吹牛,有時候干的事兒讓人哭笑不得。
可真遇到事,他比誰都扛事,欠了錢寧可自己拖著病也要還,兒子叛逆就帶著他一起闖禍一起解決。
就像李雯雯說的,這個爸爸有一堆缺點,但“負責(zé)”兩個字刻在骨子里。
電影里有段戲,老爸帶著兒子去要債,被人堵在巷子里還嘴硬“我是你大哥”,轉(zhuǎn)頭卻把兒子護在身后,那股勁兒讓好多人想起自己老爸。
范丞丞演的兒子黑狗達,是典型的叛逆少年,從小跟老爸不親,一開始看老爸的眼神全是嫌棄,覺得他不靠譜。
直到跟著老爸一起跑債、一起在加油站打工、一起跟人“講道理”,才慢慢看懂老爸的不容易。
電影里父子倆在龍舟上拼命的那場戲,兒子喊著“我陪你拼”,老爸眼里的淚光。
把那種“父子之間不用多說,一起扛事就是和解”的感覺演活了,這種從隔閡到理解的過程,好多經(jīng)歷過青春期的人都能共情。
櫻桃飾演的媽媽,是家里的“定海神針”,沒有歇斯底里的抱怨,也沒有委屈巴巴的隱忍,家里出事兒她第一句話永遠是“一起扛”。
老爸要去還債,她默默收拾行李,兒子叛逆,她悄悄跟在后面擔(dān)心,連家里老太太犯倔,她都能笑著化解。
李雯雯說這個媽媽“颯爽又果斷”,其實好多中國家庭里的媽媽都是這樣,看似不顯眼,卻是一家人的主心骨。
還有李佳琦演的女兒黃嬌嬌,像個小太陽一樣隨時充滿能量,不管家里多難,她總能找出樂子,給爸爸打氣、陪奶奶聊天、逗哥哥開心,那種樂觀勁兒特別感染人。
劉雪華老師演的奶奶阿泰更絕,快90歲的人了活得比誰都通透,電影里專門給她設(shè)計了“火”的元素,不管是點蠟燭還是烤東西,都透著一股“活著就要熱熱鬧鬧”的生命力。
有場戲奶奶說“怕啥,一家人在一起就不怕”,好多觀眾當(dāng)場紅了眼。
這五個人湊在一起,沒有完美的人設(shè),全是煙火氣,會吵架、會拌嘴、會有矛盾,但只要有事,立馬擰成一股繩。
李雯雯說“這是80%中國家庭的樣子”,確實,我們身邊的家大多不就是這樣嗎,不富裕,有缺點,卻總能在難的時候抱團取暖。
從《皮囊》到電影,不玩苦情玩“燃”,這家人越難越浪
好多人不知道,《浪浪人生》改編自蔡崇達的《皮囊》,這本書賣了600萬冊,里面關(guān)于家庭、故鄉(xiāng)的描寫,曾讓無數(shù)人深夜emo。
但電影沒有照搬書里的壓抑,反而改成了“越難越浪”的喜劇,這點特別讓人驚喜。
李雯雯說,當(dāng)初改編的時候就定了一個方向,不做矛盾堆砌的苦情戲,要讓觀眾笑著看一家人闖關(guān)。
所以電影里的好多情節(jié),都用了喜劇的方式來呈現(xiàn),老爸去要債,本來挺緊張,結(jié)果對方是個老熟人,倆人從“要打架”變成“喝啤酒聊當(dāng)年”。
兒子跟人起沖突,老爸沖上去想“護犢子”,結(jié)果沒打過,最后還是媽媽拿著鍋鏟來救場。
連家里缺錢交醫(yī)藥費,一家人都能想到“去參加龍舟賽贏獎金”的點子,明明很辛酸,卻讓人看得又哭又笑。
這種“苦中作樂”的勁兒,特別戳當(dāng)下的觀眾,現(xiàn)在好多人日子過得不算輕松,看電影不想再被“販賣焦慮”,反而需要這種“就算難,也能浪起來”的力量。
電影里有個細節(jié),一家人在河邊搭帳篷,晚上冷得發(fā)抖,女兒卻拿出手機放音樂,大家圍著一起跳舞,老爸還故意踩錯步子逗大家笑。
那種“窮開心”的場景,比任何華麗的鏡頭都讓人覺得溫暖。
李雯雯說改編時最在意“不美化,不狗血”,比如老爸不是完美的英雄,他會吹牛會逃避,但最后會承擔(dān)責(zé)任。
母子之間不是只有溫情,也會有“你不懂我”的爭執(zhí),但最后會互相理解。
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強行圓滿,所有的情感都藏在細節(jié)里,老爸偷偷給兒子塞零花錢,媽媽悄悄給老爸補衣服,兒子默默幫奶奶拎東西,這些小細節(jié)比大段臺詞更打動人。
還有電影里的“全家?!保瑥拈_頭一家人湊不齊,到中間拍得歪歪扭扭,再到片尾所有人笑得燦爛,這張照片就像一家人的成長軌跡。
李雯雯說這是國慶檔唯一一部“有全家福的喜劇”,確實,當(dāng)最后全家福出現(xiàn)在屏幕上,配上那句“加油,都別笑了”,好多人都忍不住跟著笑,笑著笑著就濕了眼。
這種“不喊口號,用細節(jié)傳遞力量”的方式,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笑著收獲力量,這才是全家觀影的意義
今年國慶檔電影不少,《浪浪人生》作為唯一的家庭喜劇,成了很多人的“全家觀影首選”。
不是沒有大片,也不是沒有催淚片,而是這部電影剛好踩中了“全家一起看”的痛點,老人能看懂親情,年輕人能共情成長,孩子能看到快樂,看完還能一家人聊聊天,這才是國慶看電影的意義。
好多觀眾看完反饋,“帶爸媽去看,散場后我爸第一次跟我說‘當(dāng)年我也不容易’”“陪奶奶去看,她拉著我的手說‘咱們家也要這樣熱熱鬧鬧’”。
這種看完能促進家人交流的電影,在當(dāng)下特別難得,李雯雯說“希望觀眾走出影院能收獲力量”。
確實,電影里沒有灌輸大道理,卻用一家人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日子難不怕,怕的是散了心,家人之間不用完美,只要愿意一起扛,就沒有跨不過的坎。
還有觀眾問范丞丞的角色難不難演,李雯雯說“這是他從男孩到男人的蛻變”。
從一開始的叛逆少年,到最后能替爸爸簽字、能扛事的男人,范丞丞把那種“成長的陣痛”演得很真實。
有場戲兒子在醫(yī)院給爸爸簽字,手在抖卻沒猶豫,那種“我長大了,能保護你了”的感覺,讓好多年輕人想起自己第一次替家里做決定的時刻。
黃渤的表演更不用說,好多人說“他把中國老爸演活了”,沒有夸張的表情,也沒有刻意的煽情,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讓人代入。
比如老爸知道自己生病,卻故意跟家人開玩笑說“我還能再浪幾年”,轉(zhuǎn)頭卻躲在角落里擦藥。
比如看到兒子愿意陪自己拼龍舟,眼里的驕傲藏都藏不住,這種“接地氣的演技”,比任何獎項都有說服力。
電影最后有句話:“不要因為害怕風(fēng)浪就不出?!保鋵嵨覀兠總€人的生活,不就是一艘在浪里前行的船嗎?
家人就是船上的伙伴,可能會遇到暗礁,可能會碰到暴雨,但只要一起掌舵、一起劃槳,就能闖過去。
《浪浪人生》最打動人的,就是這份“不逃避、不放棄,越難越要一起浪”的勁兒。
國慶檔還沒結(jié)束,如果你還沒選好帶家人看什么,這部《浪浪人生》值得一試。
不用帶紙巾,因為你會笑著哭,也不用帶太多期待,因為它會給你超出預(yù)期的溫暖。
就像電影里的全家福一樣,不管日子多難,一家人熱熱鬧鬧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