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一位曾參與解放戰(zhàn)爭的老兵,迎來了他生命中的第七十六個國慶。為了迎接這一時刻,他在家里用顫抖的左手寫下了一段段家族往事。他告訴我,這七十六年,承載著家族四代人共同的祖國情。
他告訴我,這個夢,始于百年前的大洋彼岸,始于他的祖父。清末時,爺爺?shù)淖娓副阋蚣邑氹S同鄉(xiāng)去美國做鐵路工人。到了民國初年,爺爺?shù)母赣H追隨孫中山先生回到祖國宣傳革命。他相信,一個新的中國,需要新的文化來喚醒。于是,他同幾位朋友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電影公司——長城畫片公司,雖然受到保守派的攻擊,但也成為在中國電影史上獨樹一幟的“長城派”。當他在美國聽聞日寇侵華時,他毅然放棄工作,四處奔走于各大僑團中,為祖國抗戰(zhàn)募款。當他得知兩個女兒毅然從廣州女中返回家鄉(xiāng)加入抗日先鋒隊,激動地在家信中寫下:“譚家女兒真英豪,不系明珠系寶刀”。那封家書,雖早已不見,但爺爺仍能將信件的內(nèi)容完整地寫下來。
爺爺最懷念的,還是他的母親,一位從未停下腳步、投身抗日洪流的普通僑眷。她參加婦女抗敵會,走村串巷宣傳救國,組織僑眷縫制棉衣、制作干糧支援前線將士,掩護幾位參加地下工作的兒女,鼓勵兒子投身解放戰(zhàn)爭。而在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她接到一個秘密任務——根據(jù)一張從香港帶回的五星紅旗圖樣,縫制廣東花都縣第一面五星紅旗。她和女兒二人等到夜深人靜,密封門窗,在煤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縫制,直到天明。
而他在家人的教育和發(fā)動下,雖是家族里年紀最小的孩子,卻在1949年4月便加入了地下團組織,當年僅15歲。同年12月30日,他在剿匪途中被土匪突襲,在場的村長和政工隊隊員當場犧牲,而他被手榴彈炸傷左腦,當場昏迷,由于工作緊要,他醒來后決意不要醫(yī)治。三年后,他在工作時突然昏迷,被送往軍區(qū)總醫(yī)院,由于腦內(nèi)的手榴彈碎片未取出,必須進行手術。當時的醫(yī)生并無把握進行顱腦手術,爺爺便在手術前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以表決心。爺爺回憶時曾對我說,“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欣欣向榮,我不舍得就這么離開!”手術成功后,主治軍醫(yī)贊揚他說:“小譚!好樣的!你是中國的保爾!”不過,他被鑒定為二等甲級革命傷殘人員,無法繼續(xù)參加工作。他得知后,想到正值壯年卻無法繼續(xù)工作,一時悲從中來,在病房內(nèi)放聲痛哭。出院后,聽聞區(qū)里中學缺教學老師,便向區(qū)委自薦前往學校義務工作三十年,被同事和學生們親切稱為“譚老師”。因左腦受傷,右手寫字時會不自覺地抽搐,于是他日以繼夜地在舊報紙上訓練用左手寫字。
前些天回家,我向爺爺說,我已經(jīng)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看著我,合上筆記本,欣慰地笑了。
原標題:《十日談·我和我的祖國|譚梓?。核拇说淖鎳椤?/p>
欄目編輯:華心怡 文字編輯:沈琦華 錢衛(wèi)
來源:作者:譚梓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