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媽今年58歲,退休后正想著好好享享清福,沒想到體檢時B超發(fā)現(xiàn)了甲狀腺異常結節(jié)。醫(yī)生一臉凝重地囑咐:“你有沒有家族里得過癌的親戚?”她想了下,母親是幾年前查出來的乳腺癌,弟弟兩年前被確診結直腸癌,原以為是巧合,誰知這次輪到了自己。
“難道癌癥真是命中注定,不管怎么養(yǎng)生、鍛煉、注意飲食都無法阻擋?”一時間,劉大媽陷入極度焦慮。事實上,像她一樣,在檢查中意外發(fā)現(xiàn)“癌癥家族史”問題的人并不罕見。權威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有約8%的癌癥患者存在明顯家族遺傳傾向。但是不是得癌只是天意、逃也逃不掉?哪些癌癥真有“世代傳承”的風險?難道我們就只能等著疾病降臨?
或許,真相遠比你想象的要復雜,也多了幾分希望。哪些癌癥與遺傳密切相關?基因會影響多少我們的命運?普通人又能不能未雨綢繆?答案,或許就在那被你忽略的細節(jié)中。
“得不得癌,全在基因一念之間”?其實,醫(yī)學上的癌癥遺傳風險并非謠言。
哈佛大學等國際大型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至少有22種癌癥存在家族性集中發(fā)病的現(xiàn)象。中國國家疾控局2024年最新數(shù)據(jù)也證實,約8%的癌癥患者有明顯遺傳背景。這意味著,家族聚集的癌癥風險,確實比普通人高出20%-40%。
比如,在家族中2代以上、或同代3人以上罹患癌癥,且大多早于50歲發(fā)病,就要警惕高風險的遺傳型癌癥了。這不是“倒霉蛋體質”,而是基因組合在某些情況下為疾病打開了大門。
有個真實的案例曾登上《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日本有兩名幼童被查出肺癌,母親也患過同樣類型的癌癥。專家檢查發(fā)現(xiàn),孩子的癌細胞中,致癌基因突變與母體一樣,病變甚至疑似“產(chǎn)道傳播”而非純粹遺傳。此類病例雖罕見,卻說明部分癌癥具備“傳代”可能,絕非巧合。
醫(yī)學界公認,以下6種癌癥最具有“遺傳扎堆”的特點,如果家中有直系親屬曾患,相應風險需引起高度警惕:
1.乳腺癌BRCA1/BRCA2等基因突變是“定時炸彈”。家族里如有2人以上50歲前乳腺癌病史,本人風險升高3-8倍。女性一生乳腺癌累計風險可提升至60%以上。
2.結直腸癌Lynch綜合征是結直腸癌的典型遺傳型。調查顯示,有家族史者發(fā)病風險增加至少2-3倍,且發(fā)病年齡提前10-15年。
3.甲狀腺癌部分甲狀腺癌亞型具有家族明顯聚集特征。中國某省腫瘤登記資料:某甲狀腺乳頭狀癌,有近15%的家族型發(fā)病率。
4.肝癌慢性乙肝、丙肝帶毒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的肝癌風險均遠高于常人。肝癌遺傳傾向排在前六。
5.鼻咽癌南方部分地區(qū)家族鼻咽癌聚集率高,是國內典型的“遺傳+環(huán)境”疊加癌癥。廣東人家族聚集病例高出現(xiàn)率達28%。
6.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生殖系統(tǒng)腫瘤研究認為,攜帶某些致病基因突變者,這類腫瘤“傳家”概率也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遺傳型癌癥還有如下共性:家族成員中癌癥多發(fā),且多為同類癌癥患癌年齡明顯年輕化(50歲前發(fā)病比例高)病情進展更快、轉移風險較大
現(xiàn)實中,有些人盡管攜帶高?;?,終身都沒患癌;而有人一輩子健康,卻偏偏查出癌癥。遺傳性,只是打開門的鑰匙,真正“走進來”的惡因,還是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
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僅有5-10%的癌癥直接由基因決定,90%以上的癌癥發(fā)生依賴于環(huán)境和日常行為習慣。那意味著,科學防癌、早篩早查、良好生活方式,可以極大降低癌癥終身風險。
1.早做一次基因檢測有家族史或擔憂本身“攜帶致病基因”者,建議到正規(guī)醫(yī)院腫瘤遺傳門診做相關基因篩查,明確自身危險等級,做到有的放矢。
2.每年多一次針對性體檢定期檢查腫瘤標志物、影像(如B超、腸鏡等),尤其對乳腺、結直腸、甲狀腺等重點部位。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定期篩查人群早期癌癥檢出率可提升70-80%。
3.戒煙限酒,慎防“誘因”煙草內尼古丁、酒精代謝產(chǎn)物、腌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燒烤致癌物,以及長期熬夜、肥胖等,均已被證實可與癌癥高?;颉昂现\作惡”。生活方式改善可降低患癌風險40%以上。
4.堅持規(guī)律運動,合理膳食各類流行病學統(tǒng)計顯示,每周堅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可減少癌癥風險15-20%;多攝入新鮮蔬果、減少高脂高糖,幫助身體干預基因表達。
5.管理心理壓力長期焦慮、壓力、不良情緒,會通過激素影響免疫系統(tǒng),間接影響腫瘤細胞“修復”能力。保持樂觀心態(tài),也是一種“基因調節(jié)”。
6.留意家中成員健康變化家族中如有人突發(fā)癌癥,建議及時帶直系親屬前去專業(yè)機構體檢,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
面對遺傳型癌癥,選擇積極應對而非消極等待,是我們對自己和家人的最大負責?,F(xiàn)代醫(yī)學對癌癥的防控手段日益進步,哪怕“攜帶高?;颉?,依然能依靠科學管理,把風險降到最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